《陳涉世家》
漢•司馬遷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掌握字詞,理解使動用法,掌握本文一詞多義等文言文詞語。
2.學習本文塑造豐富多彩的歷史人物形象的寫法及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點的寫法。
3.了解陳涉起義,了解司馬遷和《史記》;樹立遠大理想,立志為祖國多作貢獻。
【重點難點】
1.重點:實詞“為、當、行、次……”的意思,虛詞“之、以、固”等的用法。
2.難點:運用對話及對話時的語氣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課文提示】
1. 秦始皇統治時期,大規模興建宮殿、陵墓、長城、馳道,對匈奴和南越用兵,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賦稅。同時,還制訂嚴刑酷法,使人民動輒觸犯刑律。秦二世繼位后,賦斂益重,天下困疲不堪,人民苦難深重。于是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
2.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被捕入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發憤著書,完成《史記》。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陳涉世家》是《史記》中的名篇。按《史記》的體例,司馬遷將陳涉列入“世家”,是對這位農民起義領袖的充分肯定。
3.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30XX年的歷史。全書共130篇:本紀12篇,敘述歷代最高統治者帝王的政跡;世家30篇,主要敘述貴族侯王的歷史;列傳70篇,主要是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階層人物的傳記;表10篇,是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書8篇,是個別事件的始末文獻。
【正音正字】
鵠(hú ) 度已失期(duó) 稷 (jì ) 閭(lǚ ) 笞(chī) 恚(huì)
罾(zēng) 謫戍(zhé shù) 當行(háng) 柘(zhè) 毋(wù )
蘄(qí ) 铚(zhì) 酂(cuó ) 苦(hù ) 柘(zhè) 譙(qiáo)
陽夏(jiǎ) 數諫(shuò ) 陳勝王(wàng)間令(jiàn)寧有種(nìng)
【詞語積累】
1. 解釋本文的成語、名句:
①鴻鵠之志:比喻遠大志向。
②篝火狐鳴:假托鬼狐之事誘眾起事。
③茍富貴,無相忘:有朝一日誰富貴了,別忘了咱們。
④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燕雀怎么會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呢。
⑤王侯將相寧有種呼: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
2. 從下列各句找出通假字:
①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適”通“謫”,征發,調發 )
②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意圖,意思,用意 )
③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經 )
④為天下唱。( “唱”通“倡”,倡導 )
⑤將軍身被堅執銳。( “被”通“披”,穿著 )
3. 解釋劃線詞語的古、今義:
①卒中往往語。( 古義:處處。今義:常常。 )
②楚人憐之。( 古義:愛戴。今義:憐惜,憐愛。 )
③夜篝火。( 古義:用竹籠罩著火。今義:泛指在空曠地或野外架木燃燒的火堆。 )
④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義:十分之六或七。今義:十六或十七。 )
⑤皆來會計事。( 古義:聚會商議。今義:kuàijì,管理財務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