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
5. 陳勝起義前,做了哪些輿論準備?
①丹書帛曰“陳勝王”,置入所罾魚腹中。
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假借鬼神的名義號召眾戍卒準備跟陳勝一同起事。 )
6. 陳勝在起義時,有哪些步驟?
發動起義有三個步驟:首先是要既殺死兩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陳勝使吳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廣”,眾被激怒,然后動手“并殺兩尉”。就在群龍無首的時候,陳勝站出來,先揭露秦的苛政,曉之以利害,然后用“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堅定抗爭的信念,指出參加起義是惟一出路;陳勝理所當然地得到了全體士卒的擁護。接著提出策略口號,并“為壇而盟”,一支團結戰斗的農民起義軍宣告組成。
7. 陳勝在起義初期做了哪幾件事?這表明他有怎樣的遠略?
①“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為未來的指揮中心建立一個戰略后方;
②自己率兵攻占陳作為西進攻秦的指揮中心;
③建立政權,提出復興楚國的戰略口號。
從這幾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戰略目標是推翻秦王朝的統治。
8. 評析最能表現陳勝性格的語言。
①茍富貴,無相忘。
表達了陳勝極想擺脫貧困,改變現狀的強烈愿望,反映了陳勝具有“有相同車,有難同當”的樸素階級感情,說明陳勝雖然出身低賤,但胸懷大志,不尋常人。
②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以“燕雀”比喻見識短淺的人,以“鴻鵠”比喻有遠大理想的人。通過比喻,表現陳勝年輕時就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也反映了他對同伴目光短淺的惋惜。
③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說明陳勝面對秦王朝的暴政,面對死亡,毫不畏懼,決心不受命運擺布,為建立自己理想國家而起義,表現了他勇于反抗的大無畏英雄氣概,也是他“鴻鵠之志”的具體表現。 )
④壯志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徹底否定了封建統治階級欺騙勞動人民的所謂天生貴種、等卑有序、貴賤有別的謊言,砸碎了長期禁錮勞動人民頭腦的封建精神枷鎖,是鼓舞人心的戰斗口號,表現了陳勝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統治的斗爭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陳勝是一個對封建統治強烈不滿,敢于反抗,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有志氣,有抱負的農民起義的領袖。
9. 吳廣是個有勇有謀的人,在殺死兩尉的過程中,他的智謀表現在哪里?
①抓住時機;②故意使自己受辱,用激將法;③激怒眾人。
10. 找出跟下面兩句話相照應的上下文。
①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上文:“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乃丹書帛曰‘陳勝王’”、“大楚興,陳勝王”。
下文:“陳勝自立為將軍”、“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11. 對“而”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 )
a,傭者笑而應曰( 表示直接 )(表示修飾)
b,奪而殺尉( 表示遞進 )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表示轉折 )
d,收而攻蘄( 表示承接 )
12. 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是“ 失期,法皆斬 ”,其根本原因是“ 天下苦秦久矣 ”。(都用原文回答)
【課外作業】
1. 整理課堂筆記。
2. 預習《答司馬諫議書》。
3. 了解新課文的內容,思考“學習建議”。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