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材分析
(一)、導入
就“珍惜地球水資源,否則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引入課題。(既與本文主題緊密相關,又能引發學生的憂患意識,為學習文本奠定情感基礎。
(二)、解題:
1、課文題目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2、針對題目,你能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根據課題提出問題。
(三)、請學生帶著以上問題閱讀全文,要求:
1、用筆標出各自然段的序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在書上畫出有關問題的答案。解答問題時先讀原文相關語句,再用自己的話概括。
3、理出各內容在書中出現的次序。(此問題較困難,要求學生討論解答)
(四)、請學生齊讀12、13段,分析造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是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12、13段)——造成了羅布泊的消逝深層原因是人為因素。
(五)、寫作方法探詢
從寫法上探究,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讓學生體會到好文章有其獨到的寫作特點,引導學生從寫法上探究文章撼人心靈的力量。
1、體味真實性。
2、感受形象性(1)對比手法(2)擬人手法(3)排比
3、體會抒情性
(六)、美點尋蹤
找出文中你認為最有感染力的語句在組內朗誦,并說說這些語句有怎樣的表達效果?學生分組朗誦,組內發言,小組代表在班內發言。
(七)、小結
以飽含憂患意識的發問引起學生的思考,以強烈的號召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以達成本課的人文性目標
(八)、作業
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有關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信息及其它類似情況的介紹,編輯手抄報。
《大雁歸來》
一:說教材
(一)對課文的理解
《大雁歸來》抒發對大雁的喜愛之情。大雁是春的使者,它們的鳴叫,聯合觀念,人類應該自愧不如。遺憾的是,人類的獵殺行徑,給大雁制造著災難。《大雁歸來》側重點不在介紹知識而在抒發情懷,可以在朗讀中感受作者愛鳥的情懷。
(二)教學目標
1,了解大雁的生活習性,體會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
2.了解作者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
3,體會本文的寫作特色。增強語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訓練學生們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5: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珍愛野生動物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體會本文濃郁的抒情色彩。
(四)教學難點: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幾個難句。
二:說教法學法交流討論
教學安排:—課時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每當蕭楓的秋季,仰視寥廓的萬里霜天,時常可見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飛行的鴻雁,它們組成整齊的行列,單行橫空,宛如一個“一”字,雙行交叉,形成一個“人”字,如紀律嚴明的軍隊般,行動劃一。今天我們學習《大雁歸來》,看看這篇文章能為我們增添哪些有關雁的記憶。
二、粗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大雁”什么時候“歸來”?
②回到了什么地方?
③它們在這里呆了多久?
④僅僅寫大雁回來嗎?和大雁相處的兩個月時間里,作者還觀察到了大雁的哪些活動?
三、細讀文本,感受情感:
(一)“觀賞雁群翔集”
1.聽老師范讀第4節,圈畫出描寫大雁飛翔的動詞,想一想:能不能從這些詞語中感受到大雁歸來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