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材分析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科幻小說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情節較為完整的特點
2、學會找關鍵詞,畫情節鏈,叢而復述課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3、拓展學生的思維,大膽發揮想像,續寫文章,學寫科幻小說。
4、認識破壞大自然必遭報應,懂得珍愛環境等道理。
(三)教學重點:學會找關鍵字復述課文
(四)教學難點:擴展學生的思維,敘寫課文。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構思奇特、想象豐富,生動有趣的科幻小說,情節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卻發人深省。教學時,引導學生把握情節,讓學生尋找關鍵詞,以畫“情節鏈”的形式走進文本,在此基礎上復述課文,感悟文章的主旨。另外,深入品味文本想象豐富的特點,并學以致用,通過續寫課文,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同時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熱愛科學的情趣。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臺風吹倒了一座小廟,廟底下露出一個深不可測的黑洞。于是,各色人物圍著它紛紛表演,它成了人們丟棄廢物的垃圾桶……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幻小說,它充滿了神奇的想像,同時也會讓我們陷入深深的思考。(開門見山的導入有利于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引入文本。)
作者星新一,日本現代小說家。
二、復述課文
1、閱讀課文,找關鍵詞,畫出情節鏈
廟塌——洞現——洞深——叫聲——小石頭——柵欄——記者——科學家——看客——警察——用繩量——用強音測——商人買下——填洞……
2、學生復述課文(通過找關鍵詞,畫情節鏈的方式教會學生篩選課文的主要信息,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為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探究課文
1,哪些人去探洞了,他們都有怎樣的行為表現?這些人的行為表現有沒有共同的特點?
2,在填洞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或人們把“洞”當成了什么?為什么?
3,課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4,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科幻小說具有哪些特點?
四、課文延伸
想一想,天上掉下那塊石頭以后,接下來可能還會發生什么?學習展開想像,發表自己的看法并續寫結尾。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科海泛舟
一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培養崇真求實的態度,提高對科學技術的認識
2培養學生在追求的進程中具有人文關懷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淺顯科學小品的能力、科學童話的文字表達能力
三教法設計口語活動、合作探討
四學法指導調研小組合作搜集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廣泛收集科學家的故事,相關圖片等資料
2若有條件,可采訪科學家的故事
3四人一小組,準備好自己的資料帶,準備好自評、互評
4教師準備好科學小品、科學童話,以便學生訪寫
5學生準備五位同學,組成評價小組
(二)活動過程
活動階段分三個階段:講科學家如何迷上科學的故事
談自己第一次迷上科學的故事
訪寫科學小品和科學童話
第一階段
小組內交流科學家的故事,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組推薦1—2篇,班級交流
第二階段
班級內暢談第一次迷上科學的故事,或者是第一次在迷上科學如何受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