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社會》教案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社會問題與憂患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懂得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了解我國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懂得什么是憂患意識。
【能力目標】學會觀察生活,分析社會問題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所帶來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感受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增進對社會的關注熱情和責任感;了解和思考中國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培養憂患意識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我國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
教學難點:我國社會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教學思路:
課前準備:相關圖片和文字材料
(一)、歌曲導入,揭示課題
欣賞歌曲:《春天的故事》
(二)新課講授:
1、感受生活,感受社會
(1)感受社會生活的變化發展
(2)聯系實際,交流身邊的變化
(3)感受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理性分析
(1)分析社會發展進步的原因
(2)分析社會存在問題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所帶來的影響,培養憂患意識
3、情感升華
面對祖國的輝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4、落實行動
針對社會中存在問題,中學生要做力所能及的事
具體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揭示課題
1、欣賞歌曲:《春天的故事》
2、一首春天的故事,把我們帶入了一幅美妙的畫卷,長城內外、大江兩岸都讓我們充滿了好奇和向往,同學們,你們知道歌中唱到的老人是誰嗎?這首歌表達了一個什么故事?
小結:歌曲中歌頌了中華民族的一代偉人、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帶領全國人民改革開放,努力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四單元第一課 關愛社會,了解祖國的變化,關愛它的發展。
(板書課題)4.1 關愛社會
(板書)一、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
(二)新課講授:
過渡:改革開放如強勁的春風吹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使我們的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板書) 1、我國社會面貌的巨大變化
1、同學們都知道,我國的改革開放最早是從建立深圳經濟特區開始的,(投影深圳改革開放前后的兩張圖片)深圳原本是一個貧窮、荒涼、偏僻的小漁村,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指引下,經過深圳人民20多年的努力奮斗,現在已成為一個高樓林立、車輛如流的現代化城市,她的發展變化是令人矚目的。
(過渡)其實不僅僅是深圳,改革開放給全中國都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就拿我們姜堰來說吧,這些年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2、姜堰變化:(投影圖片)這是姜堰舊城區比較常見的麻石小巷,與大家現在看到的姜堰相比,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同學們看看,這是姜堰什么地方?(位于商貿核心區的繁華西大街步行街配有音響、監控系統,地上選用優質花崗巖鋪設;夜晚華燈初上的步行街讓我們在休閑時更多了一種美的享受;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全國第二家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aaaa級風景區;位于沈高鎮河橫生態園區,1990年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生態環境“全球500佳”榮譽稱號;十多個產品獲準使用綠色食品商標,被譽為“綠色食品工廠”
除了這些,同學們,你們能說出姜堰還有哪些變化嗎?(學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