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
短文兩篇
教學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品味優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
3.指導朗讀,熟讀成誦,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
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語,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品味文章畫面的精美、語言的精練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師生共同賞讀《答謝中書書》.。以背誦為突破口,指導學生美讀課文;在反復誦讀中,整體感知文意;激發學生的想象,再現畫面,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詩情畫意;深入研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回憶舊知,導人新課
1.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景物曾經引起了古今無數文人墨客的無限情思,請同學們搜索自己的記憶庫,背誦一些描寫祖國壯麗山河的詩文。(《望岳》、《沁園春雪》、《與朱元思書》、《湖心亭看雪》等)今天我們又將一起欣賞一篇六朝山水小品名作《答謝中書書》。
(以回憶詩詞導入可以鞏固所學,也可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入境。)
2.學生自己書寫標題,解題,了解作者的有關情況。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日“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有關作家作品介紹:齊高帝曾經召陶弘景進宮陪伴太子讀書。后來,陶弘景遠離塵世,隱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梁武帝繼位后,他“禮聘不
出”。因此,每逢有兇吉、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向他請教,故稱他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當輕風吹拂松枝,發出“沙沙”的聲響時,他就像聽到flli樂一樣如癡如狂。有時,他竟一人進山,專去聽山野松濤之聲,人又稱之“仙人”。
謝中書即謝征,字元度,陳郡陽夏人,曾作中書鴻臚,所以稱之為謝中書。陶弘景給謝征的這封回信,稱道江南山水之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把書寫標題及解題的權利教給學生,教師從旁補充,意在強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