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
二、反復誦讀,師生探討背誦的方法
1.指名讀,弄懂字音,大致把握駢文的朗讀節奏。
2.教師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3.教師提問:根據你們學習文言文的經驗,如若要求大家很快將短文背下來,你有什么好辦法?
教師總結:翻譯記憶法(在讀懂詞句含義的基礎上記憶); 情境再現法(將內容想象為豐富的畫面方便記憶);舉綱張目法(抓住文章脈絡記誦,就能條理清晰地記住全文內容);關鍵詞句記憶法(抓住句中一些關鍵的字詞帶動全句的記憶)。
學生的回答大多是自己的經驗之談,可能概括性不強,教師要善于將學生的回答加以提升明確。
師:學無定法,關鍵是適合自己。今天咱們不妨用這些辦法來學習這篇小品,看看最適合你的方法是什么?
(這一環節為全堂課的學習定下主調,以誦讀作為學習的主旋律,將文言文的背誦作為教學目標,旨在引導學生克服畏懼文言背誦的心理,同時指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與規律。)
三、利用翻譯記憶法,初背全文
1.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
學生圈點短文中的重點字詞,結合注釋翻譯全文。如有拿不準的可以與同桌商量,仍然無法解決的可以直接寫在黑板上老師預留的地方。
2.教師明確重點字詞。
五色交輝:交相輝映 曉霧將歇:消散 夕陽欲頹:墜落 四時俱備:都 能與其奇者:參與;杰出
3.請一個小組接龍翻譯短文。
4.學生嘗試背誦短文。(若不能背可以讀文)
(這一環節其主要目的仍是落實文言字詞的積累,為學生打好扎實的文言基本功打基礎。)
四、品讀短文,感受文字魅力,再背短文
1.理清短文結構層次,嘗試背誦短文。
師:有的同學記性不錯,已經背的八九不離十,有的同學還需努力。為了方便記憶,我們不妨一起看看作者是按怎樣的思路來寫的。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從古至今,以“共談”概說人人皆愛,以“美”點明全文中心。當中部分則具體敘寫山川之美。最后殿以“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先以感嘆總括前文,復以名人證實此說。這樣,首尾呼應,議敘結合,使文章主體部分更為鮮明突出。文中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人云”,再俯瞰“清流見底”,復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曉”與“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序井然。
2.合作學習,賞讀語言,美讀全文。
①分小組承接任務,小組合作共同描繪美景,賞析重點詞語。
師:已經有更多的同學可以背誦短文了,可是我最大的遺憾是這樣一篇漂亮的文章我們卻還沒有讀出情味,讓它煥發出生命,F在,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描繪文中抒寫的美景,讓文字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