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精靈》教學設計
2.播放范讀課文錄音。
3.請大家思考:“精靈”在課文中是指什么?
1.思考老師所講的內容。
2.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互相討論的結果:“精靈”在有的神話傳說中,指反抗天上統治的“惡魔”;聯系課文內容看,這里指可愛的動物。
二、合作探究,品味課文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課文都寫到了哪些都市精靈?你覺得哪部分寫的比較好?好在哪里?
2.你能有感情地把自己最喜歡的部分朗讀出來嗎?
3.生活在都市里的動物們被作者寫的如此活靈活現、妙趣橫生,是因為有著豐厚的語言功底,你能品出本文的語言有哪些特點嗎?
4.學習語文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要積累,而積累語言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背誦,我們是不是把最喜歡的段落背誦下來?看誰背得最快!
5.課文選取的這些材料并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非常有條理,請同學們看看作者是采用什么樣的順序和方法來組織材料的?
6.作者寫這些都市精靈,從國內寫到國外,從過去寫到現在,他對這些變化和不同持怎樣的觀點?表達了他怎樣的感情?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或段落加以體會。
1.細讀課文,找出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部分或用得最好的語句,交流體會。
2.有感情的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展開朗讀競賽,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相互點評朗讀情況。
3.探討交流本文的語言特色。
⑴一些動詞運用得非常有表現力:如大海鳥“一起騰空”、“一抿翅膀”、“射入水中”、“鉆出水面”等詞語精煉而準確地寫出了水鳥的矯健英姿。又如寫上海人在城市廣場上放養鴿子的情景:“綠草地上漫步著白胖胖的大鴿子,小孩子們伸著小胖手給大鴿子喂食。”這里用“漫步”,表現了鴿子悠閑自在的神態,小孩子們伸著“小胖手”給“白白胖胖”的大鴿子喂食,這些描寫生動細致,表現了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⑵課文創造新詞和運用舊詞相結合,很有新意:如:“孤城寡人”、“與狼共舞”等。
⑶運用對偶、反復等修辭手法,使語句富有韻律感和音樂性:如:“喜鵲多是成雙成對,而灰喜鵲則成幫成伙……在樹枝上跳來跳去,飛來飛去,叫來叫去,非常活躍”等等。
4.將喜歡的段落快速成誦。
5.討論,結合老師提示,相互交流歸納。
⑴由國內寫到國外。
⑵采用作對比的方法。作者工作的地方和整個北京城相比;北京城的過去和現在相比;北京、昆明、上海和美國的大城市相比。這樣,就使課文內容既豐富又很有條理性。
6.找出課文的第六、十一、十二段來探討交流,并明確:作者認為每個城市都應該有自己鐘愛的小動物,應把城市有無魚、鳥、獸視為“人類意識的自覺程度”和“生活環境質量的優劣程度”的衡量標準,表達了作者優化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強烈愿望。這些議論性的語言,使作者的見解顯得新穎、獨到、精辟、深刻,使人深受啟迪,讀后難忘。
三、聯系實際,提高認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這些城市動物的確給城市人的生活帶來非常有益的影響,能豐富都市人的生活,是一個城市文明的標志和象征。作者在肯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同時,也聯想到今日北京“連烏鴉麻雀都久違”的現狀,抒發了自己深深的傷感之情,引人深思。同學們,你知道地球上還有哪些動物越來越稀少?原因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