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導學案
語文導學案( 85)
年級:初二 學科:語文 主備:王崇喜 審核:
課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課型:新授 時間:、6、3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并背誦這首詩。
2、揣摩詩歌的語言。
3、品味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課前預習: 家長簽字: 組長檢查: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稱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稱杜拾遺、杜工部,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有《杜工部集》,與李白并稱“李杜”,又因有別于杜牧,亦稱“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衰之時,其詩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疾苦,被稱為“詩史”。 詩風“沉郁頓挫”,語言精煉傳神,對后世詩人影響極大,他被譽為“詩圣”。
背景簡介------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懷有“致君堯舜上”的理想,卻因奸臣李林甫當道,屢試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亂”時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肅宗,任左拾遺。759年,關內大饑,遂棄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蓋一間茅屋棲身,后遇大風吹破此屋,乃作此歌。
體裁簡介------歌行體古代詩歌的一種。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或“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別。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富于變化。
讀準下列畫線字的讀音:
怒 號 ( ) 掛 罥 ( ) 長 林 梢 ( ) 庇 護 ( )
突兀 ( ) 布衾 ( ) 三 重 茅 ( ) 沉塘坳( )飄 轉( )俄 頃( ) 喪 亂( ) 廣 廈( )見 此屋( )
熟讀并背誦這首詩( 本詩以七言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頓;韻腳讀出延長音;)
你會解釋下列詞語嗎?
俄頃: 向:
安: 嗚呼:
向昏黑: 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