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八年級語文教案 > 北師大版《囚歌》教學設計(精選13篇)

北師大版《囚歌》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2-12-24

北師大版《囚歌》教學設計(精選13篇)

北師大版《囚歌》教學設計 篇1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他們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前赴后繼,英勇斗爭,甚至獻出自己的寶貴生命。今天我們要學的《囚歌》,講述的就是這樣的故事。他們在敵人的監牢里,面對毒刑拷打寫下來的。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學習這首詩。

  (板書課題)

  二、檢查生字

  1、形近字組詞。

  囚(囚犯)  棺(棺木)   敝(敝帚自珍)

  因(因為)  官(官司)   敞(寬敞) 

  2、辨析多音字。

  熱    血

  3、查字典或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1)囚歌:被囚禁在敵人監獄里的人寫的詩歌。

  (2)永生:永遠活著,永久的生命。本文指革命烈士為革命事業獻身的精神永不磨滅。

  (3)人:堅定的革命者。

  (4)狗:革命者隊伍中的叛徒。

  (5)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6)活棺材:監牢。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

  三、初讀詩歌,了解背景、詩題

  1、了解作者生平。

  (1)師:《囚歌》這首詩歌的作者是誰呢?(葉挺)

  誰來介紹一下這位作者?

  (2)指名回答。

  (30教師簡介作者。

  《囚歌》是葉挺同志被囚禁在重慶歌樂山渣滓洞集中營時,用鉛筆寫在牢房墻壁上的一首詩。

  葉挺是廣東惠陽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革

  命軍獨立團團長。1927年先后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抗戰時任新四軍軍長。1941年皖南事變時被國民黨非法逮捕。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的堅決要求下獲得自由。4月8日自重慶飛返延安,途中飛機失事遇難。

  2、解題。

  (1)師:現在請同學們一起把詩歌讀一遍,想一想,課題中的“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

  (2)指名回答。

  (從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墻緊緊圍住,如籠中之鳥,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關在監獄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敵人監獄里寫的詩歌。)

  3、師:我們知道了作者在惡劣的環境里還能寫下這么激昂的詩篇,到底作者是所要表達的是什么?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朗讀《囚歌》

  1、指名朗讀詩歌

  2、師:朗讀著首詩歌該用什么樣的語氣?相信大家在理解詩歌內容之后肯定會明白的。

  二、講讀第一節

  1、生自由讀一讀第一節。

  師:想一想,葉挺同志在怎樣的情況下寫出這首詩的?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來?請把它們劃出來。

  2、師:這里的“人”和“狗”指的是什么?

  (“人”指堅定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隊伍中的叛徒。)

  3、師:讀完這節詩,你明白了什么?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是指牢房中的革命者所要走的路被敵人鎖得緊緊的。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指為牢房中的叛徒所準備的道路是敞開的,只要你叛變革命,隨時都可以爬出牢房。

  “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指國民黨反動派在聲嘶力竭地叫喊誘騙革命者變節投降充當叛徒。

  4、師:當我們明白了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者威逼利誘的卑劣手段和丑惡嘴臉,朗讀這一節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你們試著讀一讀。然后,四人小交流。

  5、四人小組交流,匯報。

  (“一個聲音……給你自由!”這句是敵人對革命者的詐騙,“自由”不過是一種誘餌,朗讀時要表現出敵人的陰險狡猾。

  “自由”二字要讀得虛偽、輕浮、聲音拖長些。)

  6、師:大家都讀知道要用讀出反動派陰險狡猾的語調,那么,作者想要表達的是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敵人的憤怒,對叛徒的厭惡和痛恨的思想感情。)

  7、師:讓我們懷著這種語氣把第一小節讀一讀。

  過渡:

  這一節詩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者。當時擺在獄中革命者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堅貞不屈,意味著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充當叛徒,出賣革命,將得到自由。作者選擇哪一條路呢?第二節詩告訴了我們。

  三、講讀第二節詩

  1、指名讀第二節詩。

  2、思考:作者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作出怎樣的回答?

  3、如何理解這幾句話?

  我迫切希望得到自由,但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真正的革命者是決不會向敵人屈膝投降當叛徒的。

  4、師:這節詩中也有一個“自由”,它跟第一節詩中有什么不同?

  5、指名回答。

  (第一節詩:所謂的自由;第二節詩:真正的自由。)

  6、師:詩中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該怎樣讀?

  (表達葉挺同志決不向敵人屈膝投降的決心,表現了革命者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讀要堅定、有力、高昂)

  7、指名讀,全班評析,學生再讀。

  過渡:

  為什么葉挺同志有這么強烈的決心,是什么支持著他為革命事業而獻身?詩歌中哪里告訴我們?(第三節詩)

  四、講讀第三節詩

  1、全班齊讀第三節。

  2、師:詩中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

  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作者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3、四人小組交流、匯報。

  (1)“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指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2)“活棺材”指囚禁革命者的牢房,又指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下的黑暗的舊社會。

  4、師:一個真正的革命者決不會向敵人屈服,因為他心中充滿對革命事業必勝的信心。所以,詩人決定怎么做?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葉挺同志為了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寧愿獻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

  5、師;該怎樣讀才能讀出作者的壯志豪情?

  (“地下的烈火”、“一齊燒掉”、“得到永生”等詞語讀時要鏗鏘有力,語氣逐漸激昂,節奏加快。)

  6、指名讀,全班評析,學生再讀。

  五、指導朗讀

  1、確定停頓處。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2、指名讀——學生評價——指名讀——全班讀。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背誦《囚歌》。

  3、完成《伴你成長》。

  4、預習《晏子使楚》

北師大版《囚歌》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要求】

  1.學習葉挺同志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培養學生對黨、對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產主義理想。

  2.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煉、形象的特點,培養閱讀詩歌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閱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朗讀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一致的,即準確地理解部分詞語和句子的含義,體會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詞語卡片;指導朗讀的幻燈片或掛圖。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解題,介紹時代背景。

  1.直接導入  新課,然后告訴學生《囚歌》是葉挺在四川寫的。在英雄戰斗過的土地上學習英雄寫下的詩篇,大家一定會有一種親切和自豪之感。

  2.通過討論解題:(1)誰能從題目上看出這首詩是葉挺同志在什么環境下寫的?(隨即指出“囚”字在這里的含義)(2)它為什么不叫“囚詩”而叫“囚歌”?(學生若答不來,暫且存疑)

  3.介紹時代背景:(1)問學生是否了解葉挺坐牢的原因和獄中斗爭事跡。有了解的請他們向大家介紹。(2)教師介紹或補充介紹。強調葉挺同志不為高官厚祿所動這一點。最后由獄中難友傳唱這首詩一事再回到題目的“歌”字。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并初步把握中心思想。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記號;讀完后想一想: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葉挺是個什么樣的人?

  3.討論以上問題,把握中心思想。

  4.學生質疑。教師提示學習重點和難點。

  (三)研讀課文,較準確而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內容。

  1.分節讀議課文。每小節均按“閱讀——分析——概括”的順序進行。分析時依次討論以下問題:

  (1)“人”和“狗”各指什么?用狗來比喻叛徒表達了作者對叛徒什么樣的感情?

  (2)“為人進出的門”和“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

  (3)前兩句話反映了當時的革命者面臨著一種什么樣的處境?

  (4)“高叫”反映了敵人怎樣的心情?對敵人的話應該如何理解?哪個字是理解的關鍵?

  (5)第一、二節中的兩個“自由”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處?哪個詞表達了他對真正的自由的態度?

  (6)“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么樣的語氣?為什么這里不用陳述而用反問的語氣?

  (7)“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話是什么關系?你是從哪個字看出來的?“但”字在這個句子乃至全詩中起著什么作用?

  (8)第三小節有哪幾個比喻?它們各比喻什么?這樣比喻好在哪里?

  (9)“將我……一齊燒掉”表達了葉挺同志什么樣的愿望和精神?

  (10)“將我……一齊燒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嗎?為什么?(聯系《就義詩》)

  2.簡要地梳理全詩的內容層次,歸納中心思想。(借助“綱要信號”板書)

  3.請學生提出仍未弄懂的問題,擇要回答或討論。

  4.出示詞語卡片,抽一行學生順次解釋課后習題的五個詞語。

  (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并試背課文。

  1.抽一名中等水平的學生朗讀課文;

  2.領讀課文(利用幻燈或掛圖進行指導),辨析兩個破折號的不同作用;

  3.自讀課文;

  4.請剛才朗讀的那位學生再朗讀課文;

  5.請一位學生試背課文;

  6.齊背課文。下課。

  板書設計 

  評: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 都體現授課人的成熟或不成熟的教學指導思想,那么我的《囚歌》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什么呢?

  第一,緊緊把握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

  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表現為思想性、工具性,還有很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初級性的統一。小學六年級與初中相銜接,因此還應體現出一定的過渡性。總之,我要把《囚歌》上成地地道道的小學高年級語文課。

  第二,緊密聯系兩個實際,并在它們的結合點上作文章。

  首先要聯系教材實際。從體裁上看,《囚歌》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從思想上看,它是一篇革命理想和傳統教育的好教材;從內容上看,它雖然不很艱澀難懂,但多處用了比喻,精煉、形象的語言中包含著較深廣的思想感情;從課文類別看,它屬于一類課文。

  其次要聯系學生實際。雖然在今天的這種特定的情況下談不到“吃透學生”,但是對此時此地學生的實際也應該做出盡量符合實際的估計。首先是四川兒童在知識、情感方面和《囚歌》有著天然的聯系;其次是作為西南地區政治文化中心的大城市的第一流小學再加優秀教師的獨特優勢,這些都是有利的因素。但是小學生畢竟還小,他們對過去畢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們對詩歌,特別是抒情的認識一般還停留在感性的階段,他們的學習能力的發揮也可能因教師或環境的變換而受到影響。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

  所謂“在兩個實際的結合點上作文章”,就是說,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存在著互相聯系、互相配合、可以互相補充的地方。例如《囚歌》有理想信念教育的因素,而小學生正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于是這里便形成了一個結合點,我們便可以“取教材之長,補學生之短”。

  第三,努力體現教改精神,同時注意處理好改革與繼承的關系。

  教學改革,首先要貫徹“三個為主”的精神,這里不想多說了。除此以外,我在教學設計中還十分注意依靠理論的指導作用,力求克服傳統教學主要依靠經驗,缺乏理論思維的不足。例如,《囚歌》的總體設計就是以“大語文”教學觀為指導的,而它的第一個具體步驟,就有一定的理論依據,例如在教學過程 中安排了兩次質疑問難,就是以信息論的反饋原理為依據的。

  我認為,教學改革既是對傳統教學中不合理成分的揚棄,又是對它的合理成分的繼承。不能一說教改,就對傳統的東西一概否定,在《囚歌》的教學設計中,就吸收了傳統語文教學中“文道結合”、“因文悟道”等特長,在課堂教學結構上也基本采用了“破題——開講——誦習”傳統框架。關于“講”與“不講”、“多講”與“少講”,這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弄不好會被認為是“滿堂灌”。我認為,應該從兩個實際特別是教材實際出發,當講則講,有些地方還要“暢講”,教師不應該只當“導演”,他應該既是“導演”又是“演員”。所以我在幾個關鍵之處設計了幾段比較長的“獨白”,意在把學生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心里話”替他們說出來,幫助他們加深理解,激發情感。

  可以說,我對《囚歌》的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方法的處理、安排和運用,都是以上述指導思想為準則的。

  這里著重談談對教學內容的處理。

  經過認真挖掘教材,根據大綱要求,我把教學目的的任務確定為:

  1.學習葉挺同志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培養學生對黨、對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產主義理想,這是教學目的和任務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2.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煉、形象的特點,培養閱讀詩歌的初步能力。這是教學目的中的知識能力教學因素。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朗讀技能,這是教學目的中的技能技巧訓練因素。

  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客觀地存在于教材之中,不是我們附加上去的,他們在教材中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我們把它們提煉出來,抽象的為自己頭腦中主觀的東西,即教學目的,是否就失去了聯系了呢?不是的,只不過是改變了聯系方式而已:他們都服從于一個總目標——育人。可以說,《囚歌》的教學目的的確定,是著眼于教育、教養、發展任務的和諧統一,體現了培養目標的一致性。

  在上述目的任務中,理解課文是重點。因為這個主要矛盾解決了,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就同步達到了,朗讀訓練也有了比較堅實的感情基礎。所以我安排了較長的教學時間突破這個重點兼難點。

  根據高段教學過渡性,在突出“字、詞、句、段、篇”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我還注意了語、修、邏、文知識的滲透,例如,通過討論“怎能”這個詞來體會表達的準確性和鮮明性,滲透語法和邏輯教學通過討論“地下的烈火”、“活棺材”等詞語來體會表達的生動性,滲透修辭教學。

  詩歌是以形象、精煉、富有感情為基本特征的,好的詩還有一種意境美。《囚歌》包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它的美不是表現為優美,而是表現為壯美,一種使人迥暢蕩氣的悲壯之美,一種不可壓抑的陽剛之美,一種使人肅然起敬的共產主義精神美。雖然在教學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單列一項進行講解,但我的確想把這種美很好地體現出來。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這首抒情詩教得有情。為此,教師必須“進入角色”,即把自己變成葉挺。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去感動學生;使他們體會到《囚歌》的情感美。我還要求自己,要用詩一樣的語言去講詩,盡量使自己的語言精煉、形象,充滿激情,以此去感染學生,使他們體會《囚歌》的形象美。一句話,在《囚歌》的教學過程 中要體現審美教育。

  本課的教學結構,我原來按三個大環節安排,后來改為兩個,第一個環節是為第二個環節作知識和情感方面的準備,我改變了以往程序式的導入  法,采取了以故事開頭,自然引進課文的方法,把介紹背景、范讀課文和破題融為一體,一氣呵成。第二個環節是教學過程 的主體部分,它又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初讀課文,包括初讀、嘗試把握中心和質疑三小步;二是研讀課文,包括分節讀議,歸納、二次質疑、檢查詞語理解四小步。這個環節是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思路安排的。第三個環節是指導朗讀,改變以后,我把它分散在分節讀議這個步驟中進行。

  (方熔)

北師大版《囚歌》教學設計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在以前的教材中,學生接觸詩歌較多,很喜歡這種體裁,但本詩屬革命詩,學生對詩歌的創作背景了解不多,體會詩歌意蘊有難度。

  二、設計思路

  學生初讀后,從學生的難點切入,先進行創作背景介紹,然后通過學法提示,指導學生逐步深入了解詩意。以有喻意的詞句為著眼點,引導學生體會喻意,整個教學過程以讀促思,以思促讀。

  三、教學目的要求

  1.學習葉挺同志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培養學生對黨、對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產主義理想,學習革命者為捍衛信仰的尊嚴不惜犧牲的精神。

  2.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煉、形象的特點,培養閱讀詩歌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閱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朗讀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一致的,即準確地理解部分詞語和句子的含義,體會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重點分析詩人在“爬出來”和“烈火中得到永生”兩者中的選擇,體會詩歌中兩個“自由”的內涵。

  五、教學時間    1課時

  六、課前準備    詞語卡片;指導朗讀的幻燈片或掛圖。

  七、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解題,介紹時代背景

  1.通過討論解題:(1)誰能從題目上看出這首詩是葉挺同志在什么環境下寫的?(隨即指出“囚”字在這里的含義)

  (2)它為什么不叫“囚詩”而叫“囚歌”?(學生若答不出來,暫且存疑)

  2.介紹時代背景:(1)問學生是否了解葉挺坐牢的原因和獄中的斗爭事跡。有了解的請他們向大家介紹。

  (2)教師介紹或補充介紹。強調葉挺同志不為高官厚祿所動這一點。最后由獄中難友傳唱這首詩一事再回到題目的“歌”字。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并初步把握中心思想

  1.教師范讀課文。

  2.提示學法:讀全詩――質疑――理解重點詞句――弄懂詩意――體會感情。

  3.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記號;讀完后想一想: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葉挺是個什么樣的人?

  4.討論以上問題,把握中心思想。

  5.學生質疑。教師提示學習重點和難點。

  (三)研讀課文,較準確而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內容

  1.指名讀第1節。劃出一組對比句。(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這兩句用什么和什么對比?(用“人”與“狗”、“門”與“洞”、“緊鎖”與“敞開”作對比)

  (1)“人”和“狗”各指什么?(作者把叛徒比作狗)用狗來比喻叛徒表達了作者對叛徒什么樣的感情?(表現對叛徒的極度厭惡和痛恨)

  (2)“為人進出的門”和“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為人進出的門”指革命者所走的道路;“為狗爬出的洞”指出賣革命,充當可恥叛徒的投降之路)

  (3)前兩句話反映了當時的革命者面臨著一種什么樣的處境?

  (4)“高叫”反映了敵人怎樣的心情?對敵人的話應該如何理解?哪個字是理解的關鍵?(“爬”,讓革命者屈膝投降,當叛徒)

  (5)指名連貫說說體會。

  (6)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7)從這一節中我們可以看出革命者的處境怎樣?(面對威逼)

  2.學習第二節。

  (1)輕聲讀第二節。思考: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作者態度怎樣?

  (2)討論思考題。(革命者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看穿敵人的卑鄙目的,不怕威逼利誘,革命的氣節堅定不移)

  (3)革命者想不想得到自由?哪個詞反映了他的心情?作者為什么渴望自由?(作者想得到自由,從“渴望”一詞看出作者對自由的迫切希望。)

  (4)第一、二節中的兩個“自由”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處?哪個詞表達了他對真正的自由的態度?

  (5)“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么樣的語氣?為什么這里不用陳述而用反問的語氣?

  (6)“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話是什么關系?你是從哪個字看出來的?“但”字在這個句子乃至全詩中起著什么作用?

  (7)這一節寫什么?表現了什么?

  (8)教師小結。(結合板書;立場堅定)

  3.自學第3節。

  (1)自讀課文,并思考:

  ①第三小節有哪幾個比喻?它們各比喻什么?這樣比喻好在哪里?(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指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的巨大的革命力量。活棺材,比喻國民黨反動派設置的牢獄)

  ②“有一天”指什么樣的一天?(革命勝利的一天,也是反動統治崩潰的一天。)

  ③“將我……一齊燒掉”表達了葉挺同志什么樣的愿望和精神?

  ④“將我……一齊燒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嗎?為什么?

  4.試講詩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維護了誰的尊嚴?

  (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并試背課文

  1.抽一名中等水平的學生朗讀課文。

  2.領讀課文(利用幻燈或掛圖進行指導),辨析兩個破折號的不同作用。

  3.自讀課文。

  4.請剛才朗讀的那位學生再朗讀課文。

  5.請一位學生試背課文。

  八、教學反思

  1.本詩內涵較深,教師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意時,講述較多,就四年級學生而言,是否講得太多太深。

  2.革命者捍衛信仰的尊嚴,學生體會時不如捍衛國家民族人格的尊嚴更可感。

北師大版《囚歌》教學設計 篇4

  方熔

  【教學目的要求】

  1.學習葉挺同志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培養學生對黨、對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產主義理想。

  2.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煉、形象的特點,培養閱讀詩歌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閱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朗讀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一致的,即準確地理解部分詞語和句子的含義,體會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詞語卡片;指導朗讀的幻燈片或掛圖。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解題,介紹時代背景。

  1.直接導入  新課,然后告訴學生《囚歌》是葉挺在四川寫的。在英雄戰斗過的土地上學習英雄寫下的詩篇,大家一定會有一種親切和自豪之感。

  2.通過討論解題:

  (1)誰能從題目上看出這首詩是葉挺同志在什么環境下寫的?(隨即指出“囚”字在這里的含義)

  (2)它為什么不叫“囚詩”而叫“囚歌”?(學生若答不來,暫且存疑)

  3.介紹時代背景:

  (1)問學生是否了解葉挺坐牢的原因和獄中斗爭事跡。有了解的請他們向大家介紹。

  (2)教師介紹或補充介紹。強調葉挺同志不為高官厚祿所動這一點。最后由獄中難友傳唱這首詩一事再回到題目的“歌”字。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并初步把握中心思想。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記號;讀完后想一想: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葉挺是個什么樣的人?

  3.討論以上問題,把握中心思想。

  4.學生質疑。教師提示學習重點和難點。

  (三)研讀課文,較準確而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內容。

  1.分節讀議課文。每小節均按“閱讀——分析——概括”的順序進行。分析時依次討論以下問題:

  (1)“人”和“狗”各指什么?用狗來比喻叛徒表達了作者對叛徒什么樣的感情?

  (2)“為人進出的門”和“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

  (3)前兩句話反映了當時的革命者面臨著一種什么樣的處境?

  (4)“高叫”反映了敵人怎樣的心情?對敵人的話應該如何理解?哪個字是理解的關鍵?

  (5)第一、二節中的兩個“自由”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處?哪個詞表達了他對真正的自由的態度?

  (6)“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么樣的語氣?為什么這里不用陳述而用反問的語氣?

  (7)“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話是什么關系?你是從哪個字看出來的?“但”字在這個句子乃至全詩中起著什么作用?

  (8)第三小節有哪幾個比喻?它們各比喻什么?這樣比喻好在哪里?

  (9)“將我……一齊燒掉”表達了葉挺同志什么樣的愿望和精神?

  (10)“將我……一齊燒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嗎?為什么?(聯系《就義詩》)

  2.簡要地梳理全詩的內容層次,歸納中心思想。(借助“綱要信號”板書)

  3.請學生提出仍未弄懂的問題,擇要回答或討論。

  4.出示詞語卡片,抽一行學生順次解釋課后習題的五個詞語。

  (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并試背課文。

  1.抽一名中等水平的學生朗讀課文;

  2.領讀課文(利用幻燈或掛圖進行指導),辨析兩個破折號的不同作用;

  3.自讀課文;

  4.請剛才朗讀的那位學生再朗讀課文;

  5.請一位學生試背課文;

  6.齊背課文。下課。

  板書設計 

  評: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 都體現授課人的成熟或不成熟的教學指導思想,那么我的《囚歌》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什么呢?

  第一,緊緊把握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

  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表現為思想性、工具性,還有很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初級性的統一。小學六年級與初中相銜接,因此還應體現出一定的過渡性。總之,我要把《囚歌》上成地地道道的小學高年級語文課。

  第二,緊密聯系兩個實際,并在它們的結合點上作文章。

  首先要聯系教材實際。從體裁上看,《囚歌》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從思想上看,它是一篇革命理想和傳統教育的好教材;從內容上看,它雖然不很艱澀難懂,但多處用了比喻,精煉、形象的語言中包含著較深廣的思想感情;從課文類別看,它屬于一類課文。

  其次要聯系學生實際。雖然在今天的這種特定的情況下談不到“吃透學生”,但是對此時此地學生的實際也應該做出盡量符合實際的估計。首先是四川兒童在知識、情感方面和《囚歌》有著天然的聯系;其次是作為西南地區政治文化中心的大城市的第一流小學再加優秀教師的獨特優勢,這些都是有利的因素。但是小學生畢竟還小,他們對過去畢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們對詩歌,特別是抒情的認識一般還停留在感性的階段,他們的學習能力的發揮也可能因教師或環境的變換而受到影響。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

  所謂“在兩個實際的結合點上作文章”,就是說,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存在著互相聯系、互相配合、可以互相補充的地方。例如《囚歌》有理想信念教育的因素,而小學生正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于是這里便形成了一個結合點,我們便可以“取教材之長,補學生之短”。

  第三,努力體現教改精神,同時注意處理好改革與繼承的關系。

  教學改革,首先要貫徹“三個為主”的精神,這里不想多說了。除此以外,我在教學設計中還十分注意依靠理論的指導作用,力求克服傳統教學主要依靠經驗,缺乏理論思維的不足。例如,《囚歌》的總體設計就是以“大語文”教學觀為指導的,而它的第一個具體步驟,就有一定的理論依據,例如在教學過程 中安排了兩次質疑問難,就是以信息論的反饋原理為依據的。

  我認為,教學改革既是對傳統教學中不合理成分的揚棄,又是對它的合理成分的繼承。不能一說教改,就對傳統的東西一概否定,在《囚歌》的教學設計中,就吸收了傳統語文教學中“文道結合”、“因文悟道”等特長,在課堂教學結構上也基本采用了“破題——開講——誦習”傳統框架。關于“講”與“不講”、“多講”與“少講”,這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弄不好會被認為是“滿堂灌”。我認為,應該從兩個實際特別是教材實際出發,當講則講,有些地方還要“暢講”,教師不應該只當“導演”,他應該既是“導演”又是“演員”。所以我在幾個關鍵之處設計了幾段比較長的“獨白”,意在把學生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心里話”替他們說出來,幫助他們加深理解,激發情感。

  可以說,我對《囚歌》的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方法的處理、安排和運用,都是以上述指導思想為準則的。

  這里著重談談對教學內容的處理。

  經過認真挖掘教材,根據大綱要求,我把教學目的的任務確定為:

  1.學習葉挺同志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培養學生對黨、對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產主義理想,這是教學目的和任務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2.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煉、形象的特點,培養閱讀詩歌的初步能力。這是教學目的中的知識能力教學因素。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朗讀技能,這是教學目的中的技能技巧訓練因素。

  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客觀地存在于教材之中,不是我們附加上去的,他們在教材中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我們把它們提煉出來,抽象的為自己頭腦中主觀的東西,即教學目的,是否就失去了聯系了呢?不是的,只不過是改變了聯系方式而已:他們都服從于一個總目標——育人。可以說,《囚歌》的教學目的的確定,是著眼于教育、教養、發展任務的和諧統一,體現了培養目標的一致性。

  在上述目的任務中,理解課文是重點。因為這個主要矛盾解決了,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就同步達到了,朗讀訓練也有了比較堅實的感情基礎。所以我安排了較長的教學時間突破這個重點兼難點。

  根據高段教學過渡性,在突出“字、詞、句、段、篇”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我還注意了語、修、邏、文知識的滲透,例如,通過討論“怎能”這個詞來體會表達的準確性和鮮明性,滲透語法和邏輯教學通過討論“地下的烈火”、“活棺材”等詞語來體會表達的生動性,滲透修辭教學。

  詩歌是以形象、精煉、富有感情為基本特征的,好的詩還有一種意境美。《囚歌》包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它的美不是表現為優美,而是表現為壯美,一種使人迥暢蕩氣的悲壯之美,一種不可壓抑的陽剛之美,一種使人肅然起敬的共產主義精神美。雖然在教學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單列一項進行講解,但我的確想把這種美很好地體現出來。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這首抒情詩教得有情。為此,教師必須“進入角色”,即把自己變成葉挺。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去感動學生;使他們體會到《囚歌》的情感美。我還要求自己,要用詩一樣的語言去講詩,盡量使自己的語言精煉、形象,充滿激情,以此去感染學生,使他們體會《囚歌》的形象美。一句話,在《囚歌》的教學過程 中要體現審美教育。

  本課的教學結構,我原來按三個大環節安排,后來改為兩個,第一個環節是為第二個環節作知識和情感方面的準備,我改變了以往程序式的導入  法,采取了以故事開頭,自然引進課文的方法,把介紹背景、范讀課文和破題融為一體,一氣呵成。第二個環節是教學過程 的主體部分,它又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初讀課文,包括初讀、嘗試把握中心和質疑三小步;二是研讀課文,包括分節讀議,歸納、二次質疑、檢查詞語理解四小步。這個環節是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思路安排的。第三個環節是指導朗讀,改變以后,我把它分散在分節讀議這個步驟中進行。

北師大版《囚歌》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第七冊《囚歌》  

  單位  

  鐵西區共同小學  

  教者  

  李金英  

  教  

  學  

  目  

  標  

  1、  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詩情,體會葉挺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獻身的壯志豪情。  

  2、  學習革命者為捍衛信仰的尊嚴不惜犧牲的精神。  

  3、  激發學生崇仰先烈,珍惜生活的情感,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朗讀技巧。  

  教學重點  

  重點分析詩人在“爬出來”和“在烈火中永生”兩者中的選擇,體會詩歌中兩個“自由”的內涵。  

  教學難點  

  結合寫作背景,讀懂詩句,有所感悟。  

  教    具  

  多媒體課件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創設情境,形成鋪墊  

  播放《亮劍》片斷  

  二、品讀詩句,以讀悟情  

  提問:革命者們都會經受怎樣的折磨?  

  (一)   理解第一節  

  1、  引導學生自讀第一節,說說敵人的做法?  

  2、  引導分析對比句,理解人與狗分別指什么?  

  3、  引導理解第一個“自由”  

  4、  指導朗讀  

  (二)   理解第二節  

  1、  制造錯誤,理解“渴望”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  深刻理解兩個“自由”的含義  

  3、  指導朗讀  

  (三)   理解第三節  

  1、  總結上節,引導齊讀第三節,板書:【失去自由,得到永生】  

  2、  引導理解“活棺材”、“永生”、“地下的烈火”的含義  

  3、  引讀,指導朗讀  

  三、由情導讀,因讀成誦  

  1、  激情引讀  

  2、  出示圖片,再次引讀  

  3、  在國際歌的伴奏下齊讀整首詩  

  四、總結  

  觀賞影片資料,暢談觀后感  

  搜索記憶,自由發言  

  自讀、品味、各抒己見  

  聯系背景介紹體會詞語含義,匯報交流  

  結合對比句,體會自由的含義  

  個讀、導讀、練讀、匯報讀  

  發現問題,分析后表達看法  

  練讀、復讀、讀中悟情  

  齊讀  

  ①     小組合作學習②匯報交流  

  以讀促解  

  在引讀中再次品味情感  

  熟讀成誦  

  激情誦讀  

  板  

  書  

  設  

  計  

  囚  歌  

  葉挺  

  失去           自由  

  得到           永生  

北師大版《囚歌》教學設計 篇6

  皖南事變后,1942年,葉挺將軍被關押在“陪都”重慶郊外的某個地方。11月時,葉挺夫人帶著女兒楊眉從廣東來看望。11月16日,葉挺夫人帶女兒到郭沫若在重慶的賴家橋寓所拜訪。葉挺與郭沫若結識是很早的。北伐時期,郭沫若擔任北伐軍政治部主任、行政秘書長等職;葉挺則是一戰成名的“鐵軍”獨立團團長。戰爭的緊張與殘酷,使郭沫若與葉挺結下了深厚的戰友友誼。葉挺夫人將葉挺在監獄里親手制的一枚“文虎章”交給郭沫若,作為賀郭沫若五十壽辰禮物。

  過了不久,郭沫若又從葉挺夫人手中得到葉挺將軍給他的一封信,內中談到了先前那枚“文虎章”。此外,信后便附著那首今天被人們稱為《囚歌》的著名詩章。這首詩,郭沫若讀后非常激動,可是,當時的背景,不容許郭沫若將一個囚禁將軍的詩公布出來,所以,他將詩及信好好珍藏起來。

  1946年1月,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政府代表正式達成停戰協定,經過中共代表一再交涉,葉挺將軍于1946年3月4日終獲自由。獲釋當晚,郭沫若便趕到中共代表團駐地看望。

  回到家后,郭沫若在“電光中反復讀著他(葉挺)這首詩”,情不可遏,他立即草出了《葉挺將軍的詩》一文。

  在這篇文章中,郭沫若除去略加介紹彼此交往外,重要的,他是要乘葉挺出獄,將那首詩介紹出來。所以他引用了詩的全文,并在文章中說:

  這里燃燒著無限的憤激,但也輻射著明澈的光輝,要這樣才是真正的詩。假如有青年要學寫詩的話,我希望他就從這樣的詩里學……他的詩是用生命和血寫成的,他的詩就是他自己。

  該文發表在一家剛創刊的《唯民周刊》4月6日創刊號上,立即產生很大影響。葉挺將軍人格顯現的詩作,馬上為許多人傳誦。

  但不幸的是,葉挺將軍獲釋后第二年的4月8日,因飛機失事,與女兒楊眉,中共代表王若飛、博古、鄧發等一起遇難。一時,舉國震動。震驚之余,郭沫若馬上寫了多首詩作,緬懷烈士。在《為多災多難的人民而痛苦》的長詩中,專有一節“哭希夷(葉挺的字)”,其中談到了葉挺將軍的詩:

  沒想到你今天竟真的“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了。我發表了你的詩,朋友們說那竟成了你的“詩讖”。不錯,你的詩,天天都在我的腦里盤旋……我也愿意發出這同樣的一個“詩讖”。永遠,永遠,永遠盤旋到我這一個低能的幸生者也“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的一天!

  囚 歌

  葉挺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呵,給你自由!

  我渴望著自由,但也深知道

  人的軀體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期待著,那一天

  地下的火沖騰,

  把這活棺材和我一起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

  得到永生。

  葉挺的故事

  葉挺將軍在國民黨渣滓洞集中營的牢房里寫下了《囚歌》,這鏗鏘作響的詩句顯示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氣節和堅強意志。

  葉挺于1896年9月10日出生于廣東惠陽一個貧農的家中。青少年時代的葉挺,面對瘡痍遍地的舊中國,一心要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1918年底,他從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后,追隨孫中山參加了國民革命。后來,他被派往蘇聯東方大學學習軍事,在那里接受了馬列主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5年回國后,周恩來請他擔任了國民革命軍十二師三十四團團長。這是一支由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人們稱它為“獨立團”。葉挺率領的獨立團在北伐戰爭中屢立奇功,威名遠揚。葉挺被譽為“北伐名將”,他所在的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美名。

  1937年抗戰爆發,葉挺出任新四軍軍長,他率領新四軍與日偽軍進行了4000余次戰斗,擊斃、擊傷、俘獲日偽軍10萬余人。毛澤東同志曾熱情贊頌道:“軍長葉挺,領導抗戰,卓著勛勞。”日偽軍對他更是聞風喪膽,又恨又怕。

  蔣介石假抗日,真反共,與日偽勾結,1941年1月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他一面命令新四軍從皖南北撤,一面秘密調集七個師的兵力,埋伏在新四軍北撤的必經之路。葉挺率領部隊拼死搏斗,親自開炮轟擊敵人的重機槍陣地,部隊突圍時,他決定自己斷后掩護,還勉勵大家:“我們抗日,到哪里都有群眾。留得火種在,不怕不燎原!”最后,項英等以黨組織的名義,決定由葉挺代表新四軍與國民黨軍隊談判。葉挺奉命前往,不幸被俘。敵人把他關押在一個終年不見陽光的山洞里。但是,他毫不屈服。一天,敵人要提審他,他怒斥敵人:“你們有什么資格審問我?我軍奉命北移沒有過錯。如果要審判罪犯.你們的蔣委員長應首先受審!”敵人見硬的不行,就用軟的,把他轉押到重慶,準備了一座漂亮的小樓,房間里擺放了許多華麗的家具,一些國民黨要員,以“老同學”、“老同事”的身份登門勸降。他不剃頭發、不刮臉,對敵人說:“把這一套收起來吧!現在是國家危急存亡之秋,我葉挺主張抗戰,別無他求。”弄得敵人束手無策。

  抗戰勝利后,經過中國共產黨的堅決斗爭,蔣介石被迫釋放了葉挺。1946年3月4日,葉挺回到了重慶中共代表團所在地。葉挺在代表團同志們的熱烈掌聲中走下車,只見他留著長長的頭發,身上仍穿著那件已經破爛的新四軍灰軍裝。他結束了五年的囚禁生活時,國民黨當局要給他換衣服,他大義凜然地說:“我來的時候穿的是新四軍發的軍裝,我要穿回去!”這身破舊的軍裝表達了他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堅不可摧的意志。

  正當葉挺準備接受黨的任務,為黨和人民做更大貢獻的時候,不幸于同年的4月8日在從重慶飛往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而犧牲。噩耗傳來,舉國震驚。毛主席為他題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

北師大版《囚歌》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 掌握五個生字的書寫及組詞,并能正確書寫

  2、 抓住關鍵詞語,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和作用,進而讀懂全詩,體會詩歌精煉、形象的特點

  3、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

  4、 感受葉挺將軍對國民黨反動派黑暗統治的憤慨,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獻身的壯志豪情。

  教學重點: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學習葉挺將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的憤慨,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獻身的壯志豪情。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中兩個“自由”的含義

  教學準備:查閱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 談話導入,介紹時代背景

  1、師:同學們,上周我們領略了別致有趣的地名文化,今天我們將要學習與尊嚴有關的首篇課文《囚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從題目中我們可以看出這首詩是葉挺同志在什么環境下寫的?(在囚室,監獄里面寫的。“囚”在這里指的是1942年葉挺被囚禁在重慶歌樂山“中美特種合作所”渣滓洞集中營內寫的。)有誰能為我們介紹下葉挺將軍及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呢?(指名回答,師補充)

  2、介紹時代背景

  作者葉挺曾擔任過國民黨革命獨立團團長,1927年先后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抗戰時任新四軍軍長,1941年皖南事變時被國民黨非法逮捕。此后葉挺被長期羈押,長達五年。1942年初,葉挺被押到重慶。蔣介石、陳誠先后出面以高官厚祿相誘,葉挺一次又一次嚴辭拒絕。蔣介石的威逼利誘完全破產后,就把葉挺長期囚禁在中美合作所——渣滓洞。《囚歌》是他被囚禁在重慶歌樂山渣滓洞集中營時,于1942年11月21日,用鉛筆寫在牢房墻壁上的一首詩。這是一首用生命和鮮血寫成的詩,展現了一位大無畏的無產階級戰士的凜然正氣,視死如歸的革命情操。

  二、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學習第一小節

  1、指名讀課文第一小節,思考“人”和“狗”各指什么?“一個聲音”又指的是什么呢?(人—革命者、真正的人;狗—革命隊伍里的叛徒;一個聲音—國名黨反動派卑鄙無恥的威逼利誘)(板書:威逼利誘)

  2、師:真不錯啊,那你們能說說“為人進出的門”和“為狗爬出的洞”各指什么嗎?這邊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呢?(為人進出的門—指革命者和真正的人走的門;為狗爬出的洞—指讓叛徒走出牢房,只要他出賣革命,就給他所謂的“自由”)(對比,將人和狗對比)

  3、師:是啊,當我們知道了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者的威逼利誘和丑惡嘴臉,朗讀這一小節該用什么語氣來讀,你們先試著讀一遍,一會老師請幾位同學來試試(其中“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這句詩寫出了敵人對革命者的誘騙,“自由”不過是一種誘餌,朗讀時要讀出敵人的陰險狡猾,所以“自由”要讀的虛偽、輕浮、聲音要拖長些)

  4、師:真不錯啊,讓我們一起讀一下這一小節,把該體現的語氣和感情都讀出來。邊讀邊思考:這一小節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對敵人的憤怒,對叛徒的厭惡和痛恨的思想感情)

  5、師:同學們都品味的不錯,這一節詩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者的威逼利誘和他們丑惡的嘴臉。當時擺在革命者面前有兩條路:一是堅貞不屈,意味著失去自由,甚至生命;一是充當叛徒,出賣革命,將得到自由。作者選擇了哪一條路呢?請大家繼續讀第二小節。

  (二)學習第二小節

  1、小組讀第二小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作者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做出了怎樣的回答?你是如何理解這幾句話的?(生發言,師補充)

  2、師:是啊,葉挺將軍告訴我們并不是他不愛自由,只是如果是跪在敵人面前出賣靈魂換取的屈膝投降的自由,他寧愿不要。說明了葉挺將軍的立場十分堅定。(板書立場堅定)

  3、師:同學們,睜大你們的眼睛,發現了什么沒有?第一節和第二節詩歌中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自由,和兩個破折號)它們的意思一樣嗎?(兩個自由的意思不一樣,第一個自由——指出賣革命,被判革命后得到的所謂的“自由”;第二個自由——堅持真理的革命者希望的真正的自由。兩個破折號的意思一樣,都表示解釋說明)

  4、這一小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這一小節呢?先領會下,一會請男同胞來讀一遍,看看你們有沒有將葉將軍的那份情感表現出來啊?(生讀,師生評價)(表達了葉挺同志決不向敵人屈膝投降的決心,表現了革命者堅持真理、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讀的時候要堅定、有力、高昂)

  5、全班齊讀第二小節

  6、師:為什么葉挺同志有這么強烈的決心,又是什么支持著他為革命事業而獻身呢?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三小節

  (三)學習第三小節

  1、全班齊讀第三小節,想想這節詩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能找出來嗎?想想各把什么比做什么?(地下的烈火:比喻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指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力量;活棺材:指囚禁革命者的牢房,也指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

  2、師:是啊,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到位啊。一個真正的革命者是決不會向敵人屈服的,因為他心中充滿著對革命事業必勝的信心。所以,他決定怎么做呢?(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其中永生在本文指永存不滅,抒發了作者決心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身的壯志豪情)從這一舉動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葉挺同志對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憤慨,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和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的壯志豪情)

  3、師:嗯,那我們應該怎樣讀這一小節呢?誰愿意來示范讀一讀這一小節?記住要讀出你的感情和體會來。(生讀,學生評價,再讀)(地下的烈火、一起燒掉、得到永生等詞語讀時要鏗鏘有力,語氣逐漸激昂,節奏加快)(生讀,師生互相評價)

  4、師:那就讓我們一起帶著感情和體會來齊讀一下第三小節詩吧。

  (四)小結全文

  師:現在我們已經將整首詩歌學完了,你們能告訴老師,這首詩寫了什么主要內容,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生說師補充)

  (這首詩是1942年11月葉挺在重慶囚室中寫下的。表明了葉挺將軍為了堅持真理,維護信仰的尊嚴,寧愿“坐穿牢底”,而決不是乞求“由狗洞子里爬出來獲得“自由”的決心。充分表現了一個革命者的堅持真理,堅貞不屈的氣節)

  板書設計

  囚歌

  人—門—緊鎖

  狗—洞—敞開威逼利誘

  高叫—爬—“自由” 堅持真理, 堅貞不屈

  渴望—但—怎能→立場堅定

  希望—烈火—永生 →壯志豪情

北師大版《囚歌》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葉挺將軍堅貞不屈的崇高革命氣節。

  3.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個革命者的尊嚴。教學重、難點

  1.分析詩人在“爬出來”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兩者中的選擇,體會詩歌中兩個“自由”的不同含義。

  2.了解詩的寫作背景,讀懂詩句的意思。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敘述:同學們,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幸福的時代,可是你們知道嗎?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面對毒刑拷打,堅貞不屈。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你能說出幾個嗎?(課件展示革命先烈圖片,像放電影似的逐個從屏幕中走過,配樂)看見他們,你們有什么感受?

  2.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學習課文。(師板書課題)

  (課前我引導學生收集反映革命烈士事跡的材料,了解詩的寫作背景,縮短詩歌的年代與學生生活的距離。課上,借助課件,配樂播放學生熟悉的革命英雄形象,引導學生談感受,同樣是為了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本詩的距離,讓學生進入生動的情景中。)

  (二)釋題,介紹作者

  1.從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呢?

  (從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墻緊緊圍住,如籠中之鳥,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關在監獄里。“囚歌”在本文中指革命者在敵人監獄里寫的詩歌。)

  (中國的漢字充滿著魅力,每一個字就是一幅畫,一首詩。通過讓學生觀察“囚”字的字形,推斷出它的字意,讓學生從字形上,解決詩歌題目的含義,與課題對話。同時,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文字的魅力。)

  2.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知道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嗎?用你們搜集到的資料和你了解的知識來給我們介紹一下。

  (課前安排學生去查詢相關資料,培養學生預習課文的能力。在交流時,學生不僅互相傳遞信息,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還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了一些處理信息的方法。)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注意讀出詩的節奏。

  2.指名接讀課文,注意正音。評價讀得怎么樣?

  3.齊讀課文,注意剛才糾正的地方。

  (本文是一首詩歌,節奏鮮明,讀起來瑯瑯上口。因此在朗讀上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教師的范讀。在初讀課文這一環節中,引導學生把詩歌讀通讀順,讀出詩的節奏,為下一環節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像,在讀中得到感情的升華做好鋪墊,從整體感受詩歌內容。)

  (四)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剛才我們理解了“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關在監獄里,讓人失去自由!那么請找一找這首詩中幾處提到“自由”,勾畫相關句子,想想每處“自由”指的是不是一回事?

  2.讀文質疑:葉挺渴望自由,敵人也說要給他自由,為什么葉挺又不要了呢?這不是矛盾嗎?在小組內讀一讀一二節詩,討論剛才的問題。(小組交流,體會兩個“自由”的不同,全班匯報)相機理解“人”“狗”“一個聲音”“爬出來吧,給你自由”的喻意。體會如果從狗洞中爬出就失去了人的尊嚴。

  (教師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對話,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問題“詩中有兩個自由,它們的含義有什么不同”為突破口,讓學生去質疑探究,通過對比,體會兩個自由的含義。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然后,讓學生在讀中去解決問題,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參與者。)

  3.指導朗讀第一、二節詩

  ①(課件出示從電影中剪輯的一幅圖:革命英雄圖,叛徒形象圖,丑惡的國民黨*形象圖)引導學生看圖,聯系詩歌,說說他們之間會說什么?(生自由說,感悟第一節內容)

  ②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葉挺卻作了堅定的回答!(生齊讀第二小節)

  (課件出示:葉挺將軍在牢房內的生活照)假如你就是葉挺,此時此刻你會想到什么?(生自由說)讓我們懷著對革命者的無限崇敬的心情來朗讀這一節。(師引讀該段)

  (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指導朗讀,以讀為主感知課文。這樣不僅增加了讀的趣味性,而且進一步陶冶了情感。)

  4.既然不能得到我所渴望的自由,那么我情愿選擇――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①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節。理解“活棺材”“永生”“地下的烈火”,你怎么理解這節詩?(同桌討論,匯報)

  ②師小結:雖然人的身軀在烈火和熱血中燃燒了,但人的尊嚴,人的精神還在,它們將獲得永生!

  ③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葉挺將軍怎么樣?(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革命氣節,師板書)

  (本環節旨在采用情景串聯,說讀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圖片,運用聯想和想像,感悟詩歌內容,并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升華情感。力求達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像,在讀中得到感情的升華。巧妙點撥、引導,幫助學生讀懂詩句的意思,特別是讀懂有比喻意義的詩句,使學生在“讀,思,議”中感受詩歌內容。)

  (五)總結全詩

  1.堅貞不屈,寧死也不喪失革命氣節,這就是一個革命者的尊嚴。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深化本單元主題“尊嚴”,體會葉挺將軍堅貞不屈的崇高革命氣節,感受一個革命者的尊嚴。)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課件出示:葉挺將軍畫像)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中的葉挺將軍多么的英勇,多么的堅貞不屈啊!讓我們看著葉挺的畫像,有感情地背誦課文,就好像你是葉挺將軍,正在監獄里吟誦這首詩《囚歌》一樣!比比看,誰能將葉挺將軍堅貞不屈,寧死也不出賣革命的氣概背誦出來!(生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達到背誦的目的。讓學生面對葉挺將軍的畫像進行有感情地背誦,使學生進入情景,仿佛自己就是葉挺,在獄中吟誦著自己的作品,抒發自己的情感。注重課堂語文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北師大版《囚歌》教學設計 篇9

  學情分析:

  課文的年代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學生的理解可能會浮于表面,所以要在充分的朗讀中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從而比較準確地認識革命英雄的氣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葉挺將軍堅貞不屈的崇高革命氣節。

  3.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個革命者的尊嚴。

  教學重、難點:

  1.分析詩人在“爬出來”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兩者中的選擇,體會詩歌中兩個“自由”的不同含義。

  2.了解詩的寫作背景,讀懂詩句的意思。

  學生活動設計:

  1.收集有關革命烈士事跡材料。

  2.收集葉挺將軍的資料,了解本詩寫作背景。

  3.小組討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具準備:cai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解字釋題,切入主題

  1.  今天,我們學習《囚歌》。(板書課題)從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呢?(從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墻緊緊圍住,如籠中之鳥,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關在監獄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敵人監獄里寫的詩歌。)

  2. 你了解作者葉挺將軍嗎?你知道葉挺將軍是在什么情況下寫出這首詩歌的嗎?(課件播放視頻剪輯:《葉挺將軍》

  (設計說明:中國的漢字是表意文字,每一個字就是一幅畫,一首詩。通過讓學生觀察“囚”字的字形,推斷出它的字意,讓學生從字形上,解決詩歌題目的含義,與課題對話。同時,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文字的魅力。)

  二、配樂范讀,直奔中心

  1.師配樂范讀,生傾聽,思考:被囚禁的人最渴望的是什么呢?(課件出示圖片:被囚禁的人)

  2.請找一找這首詩中幾處提到“自由”,勾畫相關句子。你找出了幾個“自由”?這兩個“自由”意義一樣嗎?

  三、精讀課文,品味朗讀

  (一)學習第一小節

  1.讀過了課文以后,我相信同學們會更加理解兩個“自由”的真正含義。誰來讀一讀第一小節?認真聽,劃出一組對比句。

  2.這兩句用什么和什么對比?作者把誰比作“狗”呢?用狗來比喻叛徒表達了作者對叛徒什么樣的感情?“為人進出的門”和“為狗爬出的洞”又分別指什么呢?(“人”與“狗”、“門”與“洞”、“緊鎖”與“敞開”形成對比,“門”指革命者堅持探求革命真理的道路,“洞”指叛徒背叛革命、放棄尊嚴的道路。用“狗”來比喻叛徒,表現對叛徒的極度厭惡和痛恨。相機指導一二句的朗讀。)

  3. “門緊鎖著”“洞敞開著”這反映了當時的革命者面臨著敵人的威逼。(板書:面對威逼。課件出示:電視劇《葉挺將軍》劇照——葉挺怒斥勸降者)(相機指導朗讀,讀出敵人的囂張氣焰、瘋狂叫囂。)

  4.那么,敵人給的“自由”是怎樣的自由呢?(放棄真理,叛變革命,投降、出賣戰友,做他們的“走狗”的自由。體會如果做敵人的“走狗”就失去了做人的尊嚴。)(課件出示:視頻剪輯畫面——葉挺將軍、反動派、叛徒)

  (二)學習第二小節

  1.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葉挺將軍作出了怎樣的回答?請一個同學來讀第二小節。他讀得怎么樣?請大家來評價一下。

  2.這里有一個反問句,你能將它改成陳述句嗎?作者為什么要用反問句呢?(相機指導朗讀,體會葉挺將軍“渴望自由”,也體會他的決不屈服。)

  3.那么,葉挺將軍所要的自由才是真正做人的自由啊!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葉挺作了堅定的回答!讓我們懷著對革命者的無限崇敬的心情來朗讀這一節。

  (設計說明:教師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對話,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問題“詩中有兩個自由,它們的含義有什么不同”為突破口,讓學生去質疑探究,通過對比,體會兩個自由的含義。讓學生在讀中去解決問題,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參與者。)

  (三)學習第三小結

  1.既然不能得到所渴望的自由,那么葉挺將軍情愿選擇――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讓我們齊聲朗讀第三小節,體會葉挺將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革命者的尊嚴。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相機突破教學難點:“活棺材”、“烈火與熱血中永生”的意義。并指導朗讀,讀出憤怒之情,讀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革命者的尊嚴。)(課件出示:補充資料——國民黨反動派不顧民族利益,勾結美帝國主義 “假抗日、真反共”,制造“白色恐怖”)

  三、小結全文

  1、讀了本詩,你有什么話想對葉挺將軍說?(課件出示:葉挺將軍圖片——葉挺將軍,我想對您說……)

  2、把你對葉挺將軍以及千萬革命先烈的敬愛用朗讀表達出來吧!齊讀全文。

北師大版《囚歌》教學設計 篇10

  《囚歌》讀后感

  當我翻開姐姐的語文書時,發現了《囚歌》這篇文章,而且反復的讀。每讀一次,都能使我熱血沸騰。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的知道,人的身軀------”充滿了對自由的渴望和對革民黨憎恨的是詩句,可以體現出,革命者堅忍不拔的英雄氣概。通過這首詩,我好像看到了在國命黨反動派集中營,革命者在敵人的威逼利誘,嚴型拷打的高大形象。這首詩就像一把利劍刺向那些儈子手。

  難道說那些革命者是囚犯嗎?不!他們是歷史的主人。他們正站在歷史的宣判臺上,宣判那罪惡淘天的惡敵--國命黨反動派。革命者們把反動派的監獄當成為真理而斗爭的戰場。雖然他們沒有打敵人的武器,但是他們有一顆赤誠的心和筆。《囚歌》是首詩,也是激勵成千上萬用鮮血和身命譜寫的氣壯山河的戰歌,它那字字句句都充滿了戰斗激情。

  每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著首詩就會激勵我勇往直前,克服困難,好好學習,實現自己美好的理想。

  讀《囚歌》有感

  《囚歌》這首詩,是我最喜歡讀的,因為詩的每一句,甚至每一個字,都能表現出革命先烈那氣壯山河的革命氣概。

  詩的前四句寫道:“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前兩句詩采用了對比手法,指出被關押的革命者只有兩條路:堅持革命或背叛革命。前者是死路,后者是一條無恥的“活”路。后兩句詩,作者用一個“高”字,刻畫出了聲嘶力竭,招降納叛的無恥之徒的丑惡面目。

  自由,誰不向往?誰不渴望?但面對敵人的誘惑和鬼蜮伎倆,革命者義正詞嚴地說:“我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里爬出!”當我讀到這里時,不禁對革命者這種在敵人威逼誘惑面前堅貞不屈的氣節感到十分敬佩,同時也憎恨那些高叫“給你自由”的敵人。

  是的,人豈能為求利、求生而鉆狗洞,當叛徒呢?革命者雖然“渴望自由”,但他們更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起燒掉”。這一句,表現了革命先烈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和埋葬舊社會的決心。他們雖然再也得不到自由,但他們為人民大眾的幸福自由而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必將世世代代永存。

  讀完《囚歌》后我想,我們少兒是革命事業的接班人,黨和國家把振興中華、實現四化的希望寄托在我們新的一代身上。我們一定要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不辜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期望,時刻準備著,為實現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而貢獻自己的青春,為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讀《囚歌》有感

  《囚歌》這首詩,是我最喜歡讀的,因為詩的每一句,甚至每一個字,都能表現出革命先烈那氣壯山河的革命氣概。

  詩的前四句寫道: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趴出來吧!給你自由。”前兩句詩,采用了對比的手法,指出被關押的革命者只有兩條路:堅持革命和背叛革命。前者是死路,后者是一條無恥的“活”路。后兩句詩,作者用了一個“高”字,刻畫了嘶聲力竭,招降納叛的無恥之徒的丑惡的面目。

  自由,誰不向往?誰不渴望?但面對敵人的誘惑,革命者義正詞嚴的說:“我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的知道--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里爬出!”當我讀到這里時,不禁對革命者這種在敵人威逼,利誘前堅貞不屈的氣節另我感到十分敬佩,同時也憎恨那些高叫“給你自由”的敵人。

  是的人豈能為求利,求生而鉆狗洞,當叛徒呢?革命者“渴望自由”,但他們更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起燒掉。”這一句,表現了革命者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他們雖然再也得不到自由,但他們為人民大眾幸福自由拋頭顱,撒熱血的精神,必將世世代代永存。我一定像革命先烈一樣為共產主義奮斗。

北師大版《囚歌》教學設計 篇11

  執教場合:吳江市·“垂虹之秋”5位省特級教師示范課教學活動

  ·執教地點:吳江市松陵中心小學三樓多功能教室

  ·執教班級:五(1)班

  ·執教時間:2006.10.20上午第二節

  ·課前準備:1.備高亮度實物投影儀一臺及教鞭、粉筆。

  2.學生自帶文具、字典或詞典。

  3.復印自選教材,上課后現場分發給學生等。

  一、教學目的

  (一)幫助學生基本完成對全詩內容及主題的讀、議、背、悟。

  (二)注重發展學生“自覺學習、獨立思考、大膽質疑、有機合作”的品質和能力。

  二、教學方式

  “自學——互議——評點——追問——討論——答辯——小結” 等伺機推進;

  “范讀——散讀——齊讀——默讀——點讀——試背——背誦” 等交互聯動。

  三、教學流程

  第一時段:導入

  我們大家都要懂得尊重自身(板書),勇于承擔責任(板書)。革命先烈葉挺(板書)軍長就切切實實地做到了這一點。他具有為了正義,決不在敵人面前低頭的高尚人格,他愿以犧牲自己生命的代價承擔起為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由幸福而奮斗的光榮責任。葉挺軍長離開我們已經60年開外了,但人們始終崇敬他,永遠懷念他!今天,高老師就陪大家一起來學習葉挺軍長64年前寫的一首詩——《囚歌》(板書)。

  第二時段:以老師的提問生成學生的提問

  看了這題目,你已經想到了哪些問題?

  【備案:①掌握“囚”字的音、形、義。②理解“囚歌”一詞的到位意思——被關押在敵人牢房中的革命者寫下的一首詩。】

  第三時段:展開中心環節

  ㈠ 分發并投影講義后,教師范誦全詩。

  ㈡ 組織師生間的多邊活動。

  1. 布置3項任務:①看講義左邊的照片,認識葉挺軍長;②讀照片下的簡介和說明,不認識的字、不懂的地方,自己查字典等化解;③想辦法把全詩讀準、讀順、讀得盡可能好一些。

  2. 扼要了解看簡介和說明后的情況——葉挺軍長被誰關押、什么時候被關押、被關押在哪里、被關押了多少個年頭?《囚歌》一詩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的、寫在何時、寫在何處?

  3. 點讀、齊讀全詩,適當評點。

  4. 要求學生發現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獨立思考解決;自己實在解決不了的,可以問同學、問聽課的老師。力爭通過此,實現對全詩內容初步的感知和理解。

  5. 后續活動的第一輪重點——

  【搭脈:“狗”、“一個聲音”、“地下的烈火”、“活棺材”、“烈火與熱血”、“永生”(相關備注:狗——人民的叛徒、敵人的走狗;一個聲音——敵人的欺騙利誘聲;地下的烈火——蘊育在人們之中的偉大的戰斗力量;活棺材——敵人的監獄、牢房→吃人的舊社會、黑暗的舊世道;烈火與熱血——在斗爭中犧牲、在犧牲中奮斗;永生——與天地同存,與日月同輝,永遠矗立在人民心中!)】

  6. 第二輪重點——

  【① 齊讀、分組讀、試背等。②老師再背時故意將“渴望”、“怎能”背成“盼望”、“不能”,故意漏背“深深地”,以激勵學生體悟原詞、原句的意蘊(如學生在之前的環節中已有涉及,則省去此)。③鼓勵學生繼續質疑問難,并合作著問答、評點,辨析兩個意蘊不同的“自由”等(前一個“自由”——不再被關在牢房里的叛徒、走狗的生活;后一個“自由”——人們應該過上的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

  7. 齊聲朗讀、試背、跟背。

  8. 征得學生同意后,教師提問——

  ①葉挺軍長想不想出獄?

  ②葉挺軍長能不能出獄?

  要求學生在詩文中找答案、找依據,并盡可能地調動起現場辯論。

  【備份:第一自然段:“不能、能”;第二自然段:“想、不能”;第三自然段:希望……一齊燒掉,應該……得到永生,實質上就是“不想、也決不能”。葉挺軍長渴望著自由。在當時的情況下,只要當人民的叛徒,做敵人的走狗,就能出獄。但葉挺軍長深深地知道,要當了叛徒和走狗才出獄,寧可不出獄。這是真正的革命人應有的意志和決心。】

  第四時段:師言小結

  就在這想又不想、能又不能之中,為了尊重自己的高尚人格,為了承擔起革命者肩負的光榮責任,葉挺軍長毅然作出了自己的選擇——堅決不當叛徒和走狗,立志和無數的革命者一樣,愿以犧牲自己生命的代價,去爭取民族的解放,去贏得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葉挺軍長為了正義和人民堅貞(板書)不屈的精神永生(板書)!

  第五時段:根據課堂上的實際演化情況進行專項檢驗

  ㈠ 讓學生各自連貫而完整地說說全詩的意思,隨后點1~2位學生交流,適當評點,教師相機范說(此略)。

  ㈡ 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齊誦、齊背全詩,并展示其應有的質量和水平。

  第六時段:結語

  ……《囚歌》,是葉挺軍長在敵人牢房中寫下的一首詩。這首詩,完全稱得上是一曲革命者堅持正義、堅貞不屈的戰歌。希望大家課后再去好好復習,更好地理解這首詩。立志向葉挺軍長學習,當一個懂得尊重自身、勇于承擔責任(板書大括號)的大寫的人。

  第七時段:作業布置

  ㈠ 背誦、默寫全詩。

  ㈡ 進一步體味全詩的意思,并向他人作適當轉述。

  附:板書

  懂得尊重自身

  囚歌·葉挺{                             } 堅貞、永生!

  勇于承擔責任

北師大版《囚歌》教學設計 篇12

  《囚歌》教學反思

  《囚歌》包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它的美不是表現為優美,而是表現為壯美,一種使人迥暢蕩氣的悲壯之美,一種不可壓抑的陽剛之美,一種使人肅然起敬的共產主義精神美。雖然在教學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單列一項進行講解,但我的確想把這種美很好地體現出來。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這首抒情詩教得有情。為此,教師必須“進入角色”,即把自己變成葉挺。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去感動學生;使他們體會到《囚歌》的情感美。我還要求自己,要用詩一樣的語言去講詩,盡量使自己的語言精煉、形象,充滿激情,以此去感染學生,使他們體會《囚歌》的形象美。一句話,在《囚歌》的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審美教育。  

  本詩的教學,成功之處在于,學生在多重朗讀中感受到了英雄的氣概,并為之而感動。在對詩中關鍵詞語的理解,他們能結合看過的影片、讀過的故事較為準確地理解。比如學生談到了“狗”,就是叛徒,走狗,賣友求榮的人。但小學生畢竟還小,他們對過去畢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們對詩歌,特別是抒情的認識一般還停留在感性的階段,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這些我在教學前預想得還不夠,因此課堂上實施時,有困難。

  《囚歌》一課教學反思(轉摘)

  經過認真挖掘教材,根據大綱要求,我把教學目的的任務確定為:學習葉挺同志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培養學生對黨,對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產主義理想,這是教學目的和任務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煉,形象的特點,培養閱讀詩歌的初步能力.這是教學目的中的知識能力教學因素.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朗讀技能,這是教學目的中的技能技巧訓練因素.在上述目的任務中,理解課文是重點.因為這個主要矛盾解決了,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就同步達到了,朗讀訓練也有了比較堅實的感情基礎.所以我安排了較長的教學時間突破這個重點兼難點.

  詩歌是以形象,精煉,富有感情為基本特征的,好的詩還有一種意境美.《囚歌》包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它的美不是表現為優美,而是表現為壯美,一種使人迥暢蕩氣的悲壯之美,一種不可壓抑的陽剛之美,一種使人肅然起敬的共產主義精神美.雖然在教學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單列一項進行講解,但我的確想把這種美很好地體現出來.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這首抒情詩教得有情.為此,教師必須"進入角色",即把自己變成葉挺.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去感動學生;使他們體會到《囚歌》的情感美.我還要求自己,要用詩一樣的語言去講詩,盡量使自己的語言精煉,形象,充滿激情,以此去感染學生,使他們體會《囚歌》的形象美.一句話,在《囚歌》的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審美教育.

  本課的教學結構,我原來按三個大環節安排,第一個環節是為第二個環節作知識和情感方面的準備,我改變了以往程序式的導入法,采取了以故事開頭,自然引進課文的方法,把介紹背景,范讀課文和破題融為一體,一氣呵成.第二個環節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部分,它又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初讀課文,包括初讀,嘗試把握中心和質疑三小步;二是研讀課文,包括分節讀議,歸納,二次質疑,檢查詞語理解四小步.這個環節是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思路安排的.第三個環節是指導朗讀,改變以后,我把它分散在分節讀議這個步驟中進行.

  《囚歌》教學反思

  本詩的教學,成功之處在于,學生在多重朗讀中感受到了英雄的氣概,并為之而感動。在對詩中關鍵詞語的理解,他們能結合看過的影片、讀過的故事較為準確地理解。比如學生談到了“狗”,就是叛徒,走狗,賣友求榮的人。

  不足之處表現為:學生課外查閱有關葉挺的資料不足,所以在課堂上,我不得不進行補充。后來我想:本詩歌頌的是一種革命的氣節,革命者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是有相同之處的,學生查閱關于葉挺的資料有限,如果將范圍擴大些,讓學生查閱革命者的故事,效果也許就大不一樣了,學生獲得的情感體驗也許會更豐富。另外,我將本課的課外延伸設計為收集革命詩歌,將閱讀面局限于詩歌,這樣處理,限制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所以又補充了革命故事,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去認識那個血雨腥風的時代,從而獲得較為豐滿的認識。原來設計的第四環節的“默讀詩歌,猜猜老師會提出什么問題”的目的是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能力,但問題的提出顯得隨意了,與詩歌的學習氛圍沖突,所以修改為“獨立默讀詩歌,想一想有什么不理解的,并做以批注”這樣學生在默讀中與文本對話,質疑,再到提問,過渡得會自然一些,避免了隨意性大的缺憾。

  《囚歌》教學反思

  詩歌是以形象、精煉、富有感情為基本特征的,好的詩還有一種意境美。《囚歌》包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它的美不是表現為優美,而是表現為壯美,一種使人迥暢蕩氣的悲壯之美,一種不可壓抑的陽剛之美,一種使人肅然起敬的共產主義精神美。雖然在教學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單列一項進行講解,但我的確想把這種美很好地體現出來。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這首抒情詩教得有情。為此,教師必須“進入角色”,即把自己變成葉挺。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去感動學生;使他們體會到《囚歌》的情感美。我還要求自己,要用詩一樣的語言去講詩,盡量使自己的語言精煉、形象,充滿激情,以此去感染學生,使他們體會《囚歌》的形象美。一句話,在《囚歌》的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審美教育。  

  本詩的教學,成功之處在于,學生在多重朗讀中感受到了英雄的氣概,并為之而感動。在對詩中關鍵詞語的理解,他們能結合看過的影片、讀過的故事較為準確地理解。比如學生談到了“狗”,就是叛徒,走狗,賣友求榮的人。但小學生畢竟還小,他們對過去畢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們對詩歌,特別是抒情的認識一般還停留在感性的階段,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這些我在教學前預想得還不夠,因此課堂上實施時,有困難。  

  不足之處表現為:學生課外查閱有關葉挺的資料不足,所以在課堂上,我不得不進行補充。后來我想:本詩歌頌的是一種革命的氣節,革命者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是有相同之處的,學生查閱關于葉挺的資料有限,如果將范圍擴大些,讓學生查閱革命者的故事,效果也許就大不一樣了,學生獲得的情感體驗也許會更豐富。

北師大版《囚歌》教學設計 篇13

  我今天說的課題是五年級語文第五單元《囚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和說程序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選編的課文都是紅色經典,贊頌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品質。《囚歌》是本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是一首作者在獄中寫成的歌,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戰士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堅貞不屈,大義凜然的革命氣節,和誓死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的革命精神。

  2、本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①知識目標:認識本課生字詞,了解作者及寫詩時的險惡環境.  理解本課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詩的思想感情。

  ②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此詩。試背這首詩。③情感目標:感受革命烈士在生死關頭的革命氣節和堅定的意志,激發學生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3、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①、了解詩人寫詩時的險惡環境。 ②、體會詩人在萬般折磨情況下表現出的凜然、大無畏氣概。

  【說教法學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讓學生分組討論問題,促進師生之間,生與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課堂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互動氛圍,使教學重點在互動中拓展開來,以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當然,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是起導航的作用,在疑難處要給予點撥、引導,幫助他們尋找突破口,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

  2、朗誦法:本課主要是從自由朗讀和個別朗讀入手,通過自由朗讀讓學生整體感受課文,增強語感,以促進思考。讓學生體會情感并受到震撼,領會文章的主題。

  聽說讀寫貫穿始末,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興趣,拓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成功意識。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說教具 】   多媒體

  課件的制作突出了精美與實效的特點,處處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予以指引,并配以影視資料,輔助教學。

  【說教學過程】

  一、 激發情感,導入新課

  1、由革命烈士故事引入,出示了課件葉挺的《囚歌》、烈士人物的簡介及有關葉挺的故事 ,接著拓展了此詩的創作背景并出示了課件。

  2、同學們,這些詩歌都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壯麗的篇章。他們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令我們感動不已。他們在敵人白色恐怖區內,甚至在敵人又陰暗又潮濕的牢房里與敵人斗智斗勇,有的獻出了寶貴而又年輕的生命,葉挺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國民黨反動派在對葉挺使用老虎凳、辣椒水、火烙、皮鞭等各種酷刑后,威逼他屈服。讓他投降他寧死不屈寫下這首詩,你們知道什么叫囚歌嗎?

  3、齊讀課題。想:葉挺為什么要寫這首歌?情景渲染導入,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走近作者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作者葉挺。(出示課件走近作者)欣賞一下有關作者視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字詞積累

  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字詞,掃清文字障礙,為課文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課文朗讀

  注意朗讀字音、節奏、停頓、重音、語氣、語調及感情的把握。通過朗誦法,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妙處和思想感情。培養詩歌的朗讀能力。

  五、合作探究

  通過課文三個小結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讓學生互相啟發,在議論中迸發出思維的火花,共同解決疑難。激發探究的興趣,培養自學和表達能力,突破重點,進行人文教育。

  六、課文小結

  這首詩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戰士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堅貞不屈,大義凜然的革命氣節,和誓死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的革命精神。

  八.作業設計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說板書設計】

  這個板書設計,能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讓學生了解了課文的內容,并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崇高的精神品質。

北師大版《囚歌》教學設計(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北師大版《綠》教學設計(通用13篇)

    北師大版《綠》教學設計教學目的:1、領略朱自清筆下的梅雨潭充滿生命力、洋溢著勃勃生機的自然美,感受作者真摯充沛的情感。2、學習作者是如何選用恰當的動詞來點染感情的波瀾,從而達到情隨景生,移情于景的。...

  • 北師大版三上《意大利的愛國少年》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了解熱那亞少年身在異國他鄉,窮困潦倒卻不忘維護祖國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懂得應時時刻刻把祖國的尊嚴放在第一位,并受到感染與教育。2.在理解熱那亞少年當時的處境和心情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北師大版2年級語文4冊第14單元《一件好事》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的:1、讓學生掌握課文中的生字。2、理解課文內容。。3、懂得幫助別人自己也會感受到快樂。。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課文中的生字。教學難點:懂得幫助別人自己也快樂的意義。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 北師大版《春風》教案(通用15篇)

    閱讀課兩課時2006年3月16-17第三周一、組織教學二、提出要求1、在閱讀的過程中,把自己覺得好的詞句、文章摘抄下來。2、在周記無話可說的時候,可以寫成讀后感,把摘抄的內容作為些讀后感的材料。...

  • 北師大版《長城贊》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材分析:《長城贊》是一幅長對對聯,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贊美了“黎民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

  • 北師大版《日歷》《螞蟻》教學設計和同步練習(通用15篇)

    北師大版《日歷》《螞蟻》教案及練習二.教學目標(一)語文基礎知識目標1.生字平庸yōnɡ蹣跚pánshān嵌入qiàn馮驥才jì消耗hào廢墟xū海鷗ōu一縷lǚ餅干屑xiè涵義hán捻成niǎn戳破chuō憐憫mǐn嗅著xiù2.形似字3.詞語無聊:無事可...

  • 北師大版《濫竽充數》課堂實錄(通用13篇)

    一、動畫引入,揭示課題1、激趣: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有趣的動畫。(播放動畫片《濫竽充數》)2、感知大意:動畫片看完了,能說說這個故事講了件什么事嗎?能用上濫竽充數這個成語嗎?3、揭題:這個故事就是我們...

  • 北師大版第十二冊語文教案《古詩二首》(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2、引導學生根據詩句想象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小孩釣魚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 《草帽計》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材分析《草帽計》是“智謀”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講述的是賀龍在革命戰爭時期,用智謀指揮部隊,迷惑敵軍,不發一槍一彈,讓敵軍自相殘殺,取得戰斗勝利的故事。這篇課文脈絡清楚,對事情過程描寫得生動形象。...

  • 《數一數》教學設計|北師大版(通用12篇)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P27—29的內容教學目標:1、通過實例,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數學教案(精選6篇)

    設計說明鑒于本節課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學情實際,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以下幾方面: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體育世界》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認識與圖相對應的20個體育活動名稱,認讀6個必寫字,學寫1個字;閱讀59頁奧林匹克旗幟的內容,了解57頁光榮榜上的內容;培養學生識字、寫字能力及初步的搜集信息檢索信息的能力。...

  • 北師大版一年級教案(精選6篇)

    第一課時一、描一描,寫一寫1、認讀:“坐、直、先、落”。2、這四個字是什么結構?3、觀察它們在格中的位置。想: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4、描一瞄、寫一寫。二、讀一讀,抄寫音節,組詞語。...

  •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通用15篇)

    示兒教學目標 l 借助注釋學懂〈示兒) 的詩意 , 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 $2. 體會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 陶冶愛美情趣。3 、感受〈示兒) 詩中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 , 通過自主學習 , 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 北師大版《父母的心》《養母》教案及練習(精選15篇)

    二. 教學目標(一)語文基礎知識目標1. 生字函館hán 瀨戶lài 襤褸lǎnlǚ 酬謝chóu不妥tuǒ 禁不住jīn 拮據jié 剜wān摻菜 chān 庇護bì 禱告dǎo 熬煎jiān2. 多音字3. 形似字4. 詞語襤褸:衣服破爛。...

  • 八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 | 日本老熟妇毛茸茸 | 亚洲av成人男人的天堂网 | 久久久久99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本性视频 | 欧美大黄大色一级毛片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 国产在线欧美日韩精品一区 |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丰满少妇毛茸茸 | 色呦呦视频在线 | 一级视频在线观看2 | 激情内射人妻1区2区3区 |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秘书在办公室被躁到高潮 |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成人网 |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 | 蘑菇视频黄色 | 三人一起玩弄娇妻高潮 | 一本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九九视频九九热 | 成人性视频免费看的鲁片 | 久久免费视老师机影片 | 视屏一区 | 日韩一级少妇 | 欧美无毛大片 | 日产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 | 91丨porny在线牛牛影视 |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97无码免费古代 |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 日韩激情视频一区二区 | 98k网站毛片成年女人网站 | 91porny九色打屁股 | 亚洲日本视频在线 | 91麻豆国产在线 | 曰韩黄色片 | 欧洲色在线 | 99精品久久久 | 卡1卡2卡3麻豆精品 国产女教师高潮叫床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