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抓人物語言反復揣摩、體味人物心情,理解晏子三次擊退楚王侮辱,維護祖國尊嚴的事例。
2.感悟晏子反駁楚王語言中的推理過程,在“情境場”中開展語言實踐活動,生動有趣地發展學生語言。
設計理念:
“教學是一個過程”,《語文課程標準》十分注重在課堂上展現過程。這一過程就是語言實踐的過程。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由不會到會,情感的少許溫存到滾燙的外露。過程是真實的,有生命價值的。我們要在課堂上看到學生在感悟語言時的增量。
設計特色:
以讀感悟,讀中熏陶,多向互動,創新言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情境,直奔結果
1.導:中國古老的傳說故事集——《晏子春秋》(媒體展示,伴以古箏音樂)以簡潔明快、風趣幽默的語言記敘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晏子,(媒體展示晏子畫像)他其貌不揚,但智慧超人,剛正不阿。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這部故事集中的一個小故事——晏子使楚。(生讀課題)(古箏音樂停)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故事發生在春秋末期,齊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國,那么楚王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嗎?出使的結果又如何呢?這些都是這節課我們所要關注的。
3.請大家打開課本,把課文快速瀏覽一遍,找一找課文中哪句話寫出了晏子出使的結果。
交流、齊讀——“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保ò鍟翰桓也蛔鹬兀
二抓中心句,思維準備
1.同學們,一句話往往能告訴我們許多信息,像這句話也一樣,你讀了以后想到哪些信息?(學生互動)(板書:不尊重反駁)
2.能把剛才的話連起來說說嗎?(媒體呈現)
在這之前,楚王。
后來晏子。
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學生自由說——指名說)
3.同學們可真能干,把長長的一篇課文一會兒就讀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課文,咱們還得好好研究研究。
三尊重體驗,鎖定語言
1.下面,咱們討論討論,剛才在讀課文的時候,你讀到什么地方覺得特別有味道,或者說感受特別深刻?(人物的語言)
2.現在,我們就把人物的語言拿出來品味品味,好嗎?
憑你的經驗和讀書心得,你覺得我們應該怎樣來品味人物的語言?(通過讀來揣摩、欣賞)
四先品楚王,感受侮辱
1.我們先來讀讀楚王的語言,找到他的話自由讀一讀。
2.我們怎樣讀,才能準確表達出楚王當時的心情呢?請你任選一句讀一讀,找到句中有趣的詞語體會體會。(媒體出示)
楚王得意地說:“你們就看看齊國的晏子怎樣鉆狗洞吧!”
楚王對他瞅了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人了嗎?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你來呢?”
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情?”
。ㄗ。旱谝痪錇椤盁釁^”,暫時不出現。)
。1)抓“瞅、冷笑、笑嘻嘻”等詞揣摩。
(2)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3)楚王除了嘲笑齊國沒人才,人沒出息,還怎樣侮辱晏子?想像一下,楚王會怎樣對手下的人說呢?(學生想像說話——交流——點擊“熱區”呈現第一句話。)
3.導:通過品味楚王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他對晏子的侮辱真可謂居心叵測,用心不良。面對楚王的一次次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擊的呢?
五再品晏子,欣賞反駁
1.請大家自由讀讀晏子的語言,仔細體會體會他當時的心情。(學生自由讀)(媒體出示)
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
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來說:“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1)我們怎樣讀才能把晏子當時的心情給表現出來呢?老師能不能試一試?——師讀,故意讀得怒氣沖沖,讓學生評議。——如果像這樣大叫大嚷,怒氣沖沖地說這番話,會產生什么后果?晏子那么聰明,會這樣說嗎?——應該怎么說?——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2)三個層次:
—讀出晏子的不卑不亢
—讀出晏子的棉里藏針——藏了什么針?(楚國是狗國、是下等國、是強盜國)
—讀出晏子的針鋒相對
2.導:是呀,面對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靜反駁,不卑不亢地把侮辱還給楚王,才能維護自己和祖國尊嚴,讓我們來鎮定自若地讀讀這番話。(齊讀)
六對比品讀,提升情感
1.讓我們對比著讀讀,讀出晏子為了維護祖國尊嚴而有禮有節的紳士風度——(媒體出示)
楚王得意地說:“你們就看看齊國的晏子怎樣鉆狗洞吧!”
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楚王對他瞅了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人了嗎?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你來呢?”
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
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情?”
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來說:“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同桌對讀——指名男、女生對讀——全體男、女生對讀。(直接讀對話)
七運用語言,自主反駁
1.導:好一個出色的外交家,好一個臨危不懼的愛國志士,此時此刻,楚王的心情怎樣呢,誰能一個詞語來形容?
。ㄟ@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課文上怎么寫他?(只好……只好……只好……)
2.同學們,你們看,我這里有一個“時光隧道”按鈕,只要我一點我們就會穿越時光隧道,讓大家都變成齊國大夫晏子的隨行人員,出使楚國一趟,來個“嬉說晏子”。(媒體播放錄像)
3.導: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顯顯楚國的威風,卻沒有想到在你們這一大群隨從面前,被晏子反駁得啞口無言、威風掃地。他看看斗不過晏子,卻又不甘心。突然,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于是,向你們瞟了一眼,輕蔑地說道:“哼,齊國是不是沒有身強力壯的隨從了嗎,怎么來的盡是你們這些個毛孩子?”各位,面對楚王對你們的侮辱,你們肯一聲不吭、低頭認輸嗎?
(不肯。
那你們將怎樣反駁?
4.生反駁:
。ㄎ覀兡昙o輕輕就能出來闖天下,你們齊國有像我們這么能干的小隨從嗎?如果有,敢出來比試比試?)(師插話:是馬是驢拉出來遛遛。)
。ㄗ鹁吹某,敝國有個規矩:訪問強大的國家,就派身強力壯的隨從去;訪問弱小的國家,就派小毛孩子去。我們這班小毛孩子,最沒本事,就派到這兒來了。)
……
5.晏子成功出使楚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齊王大喜,準備擇日給他開了一個盛大的慶功宴,在這個慶功宴上齊王要宣讀晏子舌戰楚王取得勝利的原因,現正向各位隨從征集折子。各位,趕快寫一個折子上奏齊王,夸夸我們的晏大夫吧!
。▽W生練筆)
尊敬的齊王陛下:
臣以為晏大夫這次能出色的完成出使任務,主要是因為晏大夫
。
上奏人:
交流折子。
6.在這節課剛剛開始的時候,老師告訴同學們《晏子使楚》這個小故事選自于中國最古老的傳說故事集——《晏子春秋》,這本書共記錄了晏子的200多個小故事,你們還想了解其它的故事嗎?
去看《晏子春秋》。(媒體點擊)
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反駁
不尊重不敢不尊重
1、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步驟
永威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讓學生人人都會學,人人都學好,全面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改革就是擠水分抓效益。一個學校最大的浪費就是時間的浪費,教學工作也要打假,即低效,假學,教學目標不能實現,就是假學,教學改革就是通過有效的施教,提高學生的能力,對學生不放縱,不放流。這里的誤區是:1把先學看成是預習,2把后教看成是教師的講解,3 當堂達標看成是測試。所謂“先學”,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按照老師所揭示的教學目標和要求,自己學習教材內容并嘗試回答有關的問題。這里的重點是;1、在課堂上,不是在課外,2、是在教師的指導下,3、是圍繞本課的目標和任務。這就是堂堂清。所謂“后教”,是指教師針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適當的整理,評價并進行必要的補充。把握的重點:1、在先學的基礎上,2、在教師的引導下,3、就相關的問題(不會的問題。理解不深的問題,形不成規律的問題,)學生互相探究,這就是兵教兵。所謂“當堂訓練”,是指老師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在課堂上獨立完成本節課的作業。因此,從總體上來看,這一模式充分體現出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恰到好處地注意到了教師對學生學習進行必要指導和補充,真正實現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雙向互動和內在結合。
具體來說,“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步驟如下:
。1)揭示教學目標
揭示教學目標,就是指教師要在學生自學之前讓他們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感知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要求,而且可以在接下來的自學活動中做到方向明確,有的放矢,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目標的陳述要力求簡明扼要,層次清晰,并在廣度和深度上與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降低,也不拔高。另外,教學目標不僅要包括知識技能方面的內容,還要有方法輔導、德育滲透,心理疏
導等發展學生全面素質方面的要求。
(2)自學前的指導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他們需要自學什么內容,怎樣進行自學、可以用多長時間,最后要達到什么要求等等。學習有了具體的范圍和要求,而且有了規定的時間限制,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時有了一定的壓力,適當增加學習的緊張程度,提高學生自學的效率。如果在自學時給學生提供具體的方法指導,長期堅持下去,還有利于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增強自學能力。學生自學前的指導一定要具體、明確,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心中有數,才能在自學的過程中增強針對性,提高學習的效率。
(3)自學
“自學”是指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進行積極的閱讀思考或動手操作,嘗試通過獨立與合作方式理解課本知識,并內化到自身的知識結構。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能動性,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為了讓教師發現學生在學習中暴露出的問題,以便增強接下來的“教”的針對性,不致重復學生自己已經學會的內容。因此,永威中學把這一環節稱為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二次備課”。教師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要進行一定的督查,及時表揚和鼓勵那些自學速度快、效果好的學生,同時重點給中等生和后進生提供指導和幫助。另外,教師要在“先學”這一階段,通過提問、討論、學生板演等形式,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學中遇到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判斷和歸類整理,為有的放矢地進行“后教”做準備。再者,提問時要盡量照顧到后進生,如果后進生都學會了,那么就可以保證全班同學基本上都已經達到了本節課的目標。
(4)后教
“后教”是教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結合他人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所進行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它的作用主要是對學生的自學進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糾正、補充,同時也是對學生自學的更高一層次的深化和提升,這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是極為關鍵的。
教師在“后教”階段要做到三個“明確”:一是要明確教的內容。教的內容主要指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帶有普遍性傾向的問題,也就是學生目前尚未掌握的教材內容,為保證整體效率,如果只是個別或極少數學生沒有掌握,可以采取其他的輔導措施進行補救,而沒必要在課堂上進行統一的教學。二是要明確教的方式。永威中學廣泛推行的“兵教兵”的教學方式,就是讓通過自學已經學會的學生去教那些還沒有學會的學生,其他學生可以對這位同學的講解提出疑問,或者進行相互的討論,老師的作用則是對學生的討論進行引導,并對學生討論未決的問題進行點撥、更正和補充。三是要明確教的要求,教師要讓學生不折不扣地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要求。而不滿足于只給學生提供具體問題的答案。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找到解決這一類問題的規律,不僅“知其然”而且做到“知其所以然”。同時,教師必須提醒學生注意在知識的具體運用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使學生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少走彎路。
。5)當堂訓練
當堂訓練就是指教師課堂上要留出不小于1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本課的練習和作業,其目的有二:一是檢測和鞏固本節課的所學知識和技能,二是引導學生通過練習把知識轉化為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練習的內容是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練習的形式則是學生獨立完成,教師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導,學生之間也不允許進行討論。這對于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減輕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做到作業的“堂堂清”、“日日清”,都是極為有利的。對于教師來說,教師可以針對通過學生的作業反饋回來的信息,了解哪些學生已經達到了教學目標,哪些學生課后還需要單獨進行輔導,并針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做出相應的處理。教師布置的課堂作業要典型、適度和適量,做到數量與質量的統一,同時設計的作業低起點,多層次,可以分為必做題,選做題和思考題等多種形式,滯所有學生的不同層次的需要。
以上只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步驟,具體到不同課程和不同課的類型,這一模式的結構和具體操作步驟可能發生一定的變化。但不管怎么變化,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始終遵循著兩條線:一條是學生的自學和練習,這是明線;另一條是教師的適時的和必要的指導,這是暗線。再者,“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特色還體現在它對于“學”、“教”、“練”三者的交叉的、循環的、整體的時間安排上,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指導作用的雙向融合,真正把教學過程變為學習自己獲得信息、掌握技能、形成態度的過程。這對于全面發展學生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都是極為有益的。
2、課堂教學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
(1)提示教學目標(輔助環節1)
[操作] 通過課前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讓學生看。
[時間] 1分鐘左右
[目的] 讓學生從總體上知道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要求。
[意義] ①使學生在上課開始就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向。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在以后的各個環節里主動地圍繞目標探索、追求。
、谟捎趯W習目標往往是一節課的主干知識及其要求的體現,因此,長期堅持揭示目標,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看投影,明確了學習目標。
[教師的主導作用] 準確揭示目標,引導學生追求目標。
[注意點]
①要認真鉆研教材和課標,準確地制定學習目標,既不降低也不撥高要求。該“會運用”的,就要能當堂運用,不能人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
②要層次清楚,簡明扼要,不要太長。
、垡龑W生認真默看,不要急于切換投影。
。2)指導學生自學(輔助環節2)
[操作] 課前制作好的投影(小黑板),課上通過投影(小黑板)讓學生看。
[時間] 約2分鐘左右
[目的] 讓學生知道自學什么、怎么自學,用多長時間,應達到什么要求,屆時如何檢測等。
[意義] ①讓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掌握恰當的自學方法,從而使自學更有效。
、趫猿置看巫詫W前都給予方法指導,使學生積累了不少自學方法,學生的自學能力必然提高。
[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看投影,掌握了自學的方法。
[教師的主導作用]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自學,通過掌握有效的自學方法,防止走彎路,上岔道。
[注意點] 自學指導要層次分明,讓學生看了之后,做到三個明確:
①明確自學內容。即讓學生知道學什么,有的教材內容單一,一般一次性自學;有的教材內容多,可視情況分幾次自學,但每次自學前都必須寫清楚自學的內容(或范圍)。
、诿鞔_自學的方法,例如,看書,是邊看書邊操作,還是邊看書邊與同桌討論,解決疑難,怎樣干好,就怎樣干。自學時,往往引導學生抓住新舊知識相銜接的地方重點看。
、勖鞔_自學后的要求。即用多長時間,應達到什么要求,屆時如何檢測等。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操作] 學生自學、操作,教師巡視。
[時間] 約5—8分鐘。
[目的] 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動腦,認真自學,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
[意義] 學生按照老師的指導自學,積極思考,及時地進行操作實踐。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和動手的能力。
[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究知識。
[教師的主導作用] 端正學生自學態度,確保人人自學高效。
[注意點]
①學生自學時,教師要加強督查,及時表揚自學速度快,效果好的學生,激勵他們更加認真地自學。
②重點巡視中差學生,可以給后進生說幾句悄悄話,幫助其端正自學態度,使他們也變得認真起來。
③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得只關心一個學生或少數幾個學生,而放棄了督促大多數學生。
。4)檢查學生自學的效果
[操作] 讓中差生尤其后進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操作。
[時間] 約5—8分鐘。
[目的] 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后存在的疑難問題。
[意義] 若后進生做對了,說明全班學生都會了,就不要老師再教了;若后進生做錯了,引導中等偏上的學生分析,講清錯的原因,引導更正、歸納。這不僅對后進生有幫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了。
[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操作。
[教師的主導作用] 通過巡視,確保每個學生都認真演練,及時了解班上學生還存在哪些傾向性疑難問題。
[注意點]
①要解放思想,真正讓后進生做演示操作,千萬不得搞形式主義,叫尖子生演練,表面上正確率高,實際上掩蓋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學后存在的疑難問題。
、谝嫦蛉w學生,后進生回答問題或板演時,要照顧全體同學,讓他們聆聽別人回答問題,隨時準備糾
正錯誤,或布置他們做哪些練習等。
、劢處熞惨暎鸭簧贤瑢W有哪些錯誤,并及時分類,哪些屬于新知方面的,這是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哪些屬于舊知遺忘或粗心大意的,這是次要矛盾。把傾向性的錯誤用投影(小黑板)打出,供評講時用。
。5)學生討論、更正、教師點撥
[操作] ①學生觀察演示操作,找錯誤,或比較自己做的方法、結果是否與操作的相同。
②學生自由更正,讓他們各抒己見。
、垡龑W生討論,說出錯因和更正的道理。
、芤龑W生歸納,上升為理論,指導以后的運用。
[時間] 約8—10分鐘
[目的] ①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就讓他們自己解決,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師引導、點撥的問題。②通過學生討論,教師點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意義] 這一環節既是補差,又是培尖,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既幫助后進生解決基本問題,又通過糾正錯誤,訓練一題多解,使尖子生理解更加透徹了,促進其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一題多解的操作能力。
[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找錯誤,分析錯因,通過評價討論,尋求正確答案。
[教師的主導作用] 引導學生更正,尋求規律,幫助學生歸納,上升為理論,指導學生運用。
[注意點]
學生更正后,教師要做到三個明確:
、倜鞔_教的內容。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后還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學中暴露出來的主要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通過自學已經掌握的,堅決不教。
②明確教的方式。廣泛推行一種“兵教兵的教學方式”,就是讓通過自學已經學會的學生去教那些還沒有學會的學生,其間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質疑,討論,最后教師再引導、再補充。
③明確教的要求。教師不能就題講題、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導學生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幫助學生歸納上升為理論,引導學生預防運用時可能出現的錯誤,這就從理論到實踐架起一座橋梁,以免學生走彎路。
(6)當堂訓練
[操作] ①布置課堂作業。
②督促學生獨立完成課堂作業。
、叟牟糠忠淹瓿傻膶W生的作業。
[時間] 不少于15分鐘。
[目的] 通過完成課堂作業,檢測身強體壯學生是否都當堂達到了學習目標。
[意義] ①及時反饋信息,能按時完成課堂作業的就視為達到學習目標,做到了“堂堂清”。②將所學知識通過訓練,內化為操作能力。
[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像考試那樣,獨立完成作業,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的主導作用] 督促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鼓勵必做題做完了的學生做選做題或思考題。通過巡視,了解哪些同學真正做到了“堂堂清”。
[注意點] ①課堂作業的時間不少于15分鐘。
、谡n堂作業要典型,適度和適量。
、壅n堂作業要低起點,多層次,有必做題,有選做題,有時還有思考題。
、苡绕涫呛筮M生的操作,要給予肯定,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悅。
、菀⒁獬C正學生的坐姿,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
二永威中學給我們最大啟示有三個方面:
。ㄒ唬、新
1、教學模式
。1)用多媒體投影出示課堂教學目標(約1分鐘);
。2)自學指導(約10分鐘)方法是:用多媒體投影出示自學指導題;學生自學時,教師巡視、督查,在巡視重點指導中等、后進生。
(3)自學檢測(15分鐘左右)方法是:用多媒體投影出示自學檢測題,首先讓中等、后進學生回答問題或板演,暴露出自學中的問題。然后讓中等生、優秀生逐步更正,直到符合要求。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小結、上升為理論,指導以后的運用。
(4)、當堂訓練(不少于15分鐘):一般用多媒體投影練習作課堂作業,課堂作業一般低起點、多層次,有必做題,選做題,還有思考題。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篇2
一、情感激勵(板書課題)
同學們,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群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而齊國的強大離不開一個人,此人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他原名叫晏嬰,在這里為什么稱他為晏子呢?但柳老師還要強調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個時代,要注意我的性別,我可能也會對國家做出了貢獻,他們怎么不叫我“柳子”。磕惆l現了什么?(我個人認為,“子”是對有貢獻的男人的尊稱。)是的,比如說“孔子”、“老子”、“孟子”……說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在這節課,我們走進他一個故事,叫《晏子使楚》。齊讀課題。指題目,這個“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國。那晏子出使楚國那就是使節,相當于現在的外交官。為了能及時了解他出訪的情況,源頭小學的同學們,想不想當一回齊國的小記者,隨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怎樣才算一個優秀的小記者呢?
。ㄗ寣W生明白,當記者需要:耳靈──能聽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眼尖──善于觀察,特別是對方的動作、神態;口利──要能言善辯,善于提問;手快──動筆寫報道要快。)
二、初讀感知,走近晏子
現在我們就出發,跟隨晏子出使楚國。
1、指名說:你喜歡怎樣讀?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做到:
、拧涌、動手,用心朗讀。
、啤〕醪街勒n文講了幾件事,都是什么事?
2、適當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齊王派晏子出使楚國,楚王為了顯示自己的威風,三次侮辱晏子卻沒占到任何便宜的故事。第一次在楚國的城門外,楚王想讓晏子鉆狗洞,第二次見到楚王后,楚王卻說齊國沒有人,第三次在酒席上,楚王故意說齊國人品質不好。)
三、潛心體悟,研讀晏子
1、得知晏子出使楚國,楚王就先給他來了個下馬威,楚王是怎么做的?晏子又是怎么反駁的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相關內容,找到后馬上舉手。讀后問:晏子的話是什么意思?
2、出示黑板:
訪問正常國家開城門,訪問狗國鉆 ,楚國讓我鉆狗洞,所以楚國是___。
齊讀。這段話這樣說好在哪里?
。套硬坏Wo了自己的尊嚴,而且還諷刺了楚王。)
3、晏子是怎樣說這句話的呢?看課文,能在“看了看”后面加上“想了想”這個詞嗎?為什么?說明什么?就說明晏子的思維敏捷,這晏子想也不用想,就說出下面的話──讀。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板書:
楚王 晏子鉆狗洞 狗國
4、晏子鉆了狗洞嗎?(沒有)他看到這個狗洞是怎樣想的呢?
5、(請一生站起來)孩子,你現在多高?書上說晏子身高5尺,古代,一尺8寸,估算一下,晏子有一米幾?(一米三幾。)晏子還沒有這個同學高呢。他可真夠矮的。這晏子一看楚王這樣對他,肯定會想什么?(晏子就是這樣想的。所以從這個“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晏子的愛國精神、思維敏捷。)
板書:
思維敏捷。
小記者們,你們眼真尖呀,在這“看了看”里就看出了一些門道。
。ㄎ覀冊趯W習課文時應注意品析主要人物語言神態,從中了解人物的個性)
6、楚王第一次想侮辱晏子沒得逞,接著又想了什么詭計?請大家一邊讀,一邊劃晏子和楚王對話的內容,晏子的話劃“──”,楚王的話劃“~~~”。體會一下他們的對話,看看我們的小記者能不能聽出弦外之音?開始找,看誰找得有快又好。誰來讀?
7、指名讀: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嚴肅地回答:“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晏子說這話的意思是?
8、既然談到了第二次交鋒,我們圍繞這個故事繼續聊聊!請自由讀這句話,黑板出示: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后人在這句話中找出了三個成語──誰知道嗎?知道一個說一個。我們來對號入座。
板書:
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摩肩接踵。
師邊寫成語邊說“袂”和“踵”的意思。
9、把這三個成語趕緊象老師這樣在書本上寫下來,看誰一邊寫一邊記在心里。記住了嗎?
10、第二次交鋒還沒有結束,誰再接著說?晏子做了個什么動作?(拱了拱手。)誰來試試這個動作?古代向人拱了拱手,是非常有禮貌的,這說明晏子講話不卑不亢,不緊不慢。誰能邊做動作邊用這樣的語氣來讀讀?晏子這句話的意思是?
板書:
齊無人下等國
11、晏子不但裝著為難的樣子,拱了拱手,還故意笑了笑,他為什么這樣做,他當時是怎樣想的?小記者們,當你們看到這一切,你想分別對楚王和晏子說點什么?(板書:沉著冷靜。)說得真棒,真不愧是口齒伶俐的小記者。讓我們分角色讀讀這個片斷吧。
。ㄖ该麅扇朔职绯鹾完套拥脚_上表演讀。加上動作,注意語氣,其余讀旁白。)
12、楚王見兩計都不成,眼珠一轉,又生一計,這一回,他又想了什么辦法侮辱晏子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并由小組長負責,按照以下步驟學習。出示學法指導:
一、讀一讀,讀第三個交鋒的內容。
二、劃一劃,分別劃出晏子和楚王的對話。
三、說一說,說說你讀懂了什么。聽出了什么弦外之音。
四、再讀讀。在理解的基礎上小組分角色再讀課文。
指名按步驟回答問題;卮穑耗闹套用娌桓纳酒饋,說:“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墒情贅湟环N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你讀懂了什么?板書:押強盜生盜之國 請你找出這段話中的成語。自由讀讀吧。(面不改色)
13、他不改的還有什么?還有什么?還有說的更出色的嗎?真不錯,把你們的話綜合起來,不改的是他的勇氣,是他的冷靜,是他的正氣,是他的能言善辯。板書:(能言善辯)你們覺得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冷靜)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分角色讀讀吧。
同學們,晏子自始至終都沒有改,誰改了?(楚王)
14、看課文,第一次楚王讓人鉆狗洞,最后只好──(大開城門,迎接晏子。)第二次楚王說怎么齊國拿不出人才,只讓你這個小個子來,最后只好──(陪著笑。)第三次說齊國人有問題,犯罪偷盜,最后只好──(賠不是。)
15、你瞧瞧這楚王,唉,送他幾句歇后語吧──黑板出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啞巴吃黃連──(。}R讀。
16、那這楚王最后的結局是,誰來讀讀,誰還想試試,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17、晏子憑著他個人的智慧贏得了楚國的尊重。我們明白了,一個人要想獲得尊重,它需要的的的確確從外到內有真正的智慧,那就叫真才實學。小記者們,你們看到這里,有什么感受呢?你說得真不錯,誰的感受更深刻?還有補充嗎?
。ㄓ龅绞虑橐林潇o,要多動腦,多學知識,才能有晏子那樣的真才實學。才能成為受人尊敬、愛戴的人。)
謝謝你們給我的啟發。(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悟出課文的寫作真諦)板書:三讀:悟。師指板書,小結:我們在學習閱讀課文時,就是要通過反復讀來理解課文、品味課文、領悟課文。并學習這種按一定順序寫作的方法。
四、超越文本,學當晏子
1、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顯楚國的威風,卻沒想到被晏子反駁的啞口無言,他眼看著斗不過晏子,心里十分不甘。突然,他見你們這班跟隨在晏子身后的小記者,便輕蔑地說道:“哼,齊國太無能了,是不是沒有大記者了,怎么來的盡是你們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小記者們,面對楚王的侮辱,你們準備怎樣反駁呢?
。ㄓ懻,指名、同桌交流。)
2、楚王聽了你們的反駁,只好說:“哎,小記者們,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小看你們了!”
五、開招待會,齊夸晏子
各位小記者,我們的報道任務已經圓滿完成。齊王和人民正焦急地等待著大家的消息,你能用簡短的一句話來夸夸我們晏子大夫嗎?
六、小結延伸,積累運用
我們這班小記者在這次隨訪中表現出色,就連智慧超人,能言善辯的晏子也不住地點頭稱贊。請聽聽他對你們的評價吧。
讓我們有感情的齊讀課文,再次認識一下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晏子吧!
【板書設計】
11、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開狗洞 狗國(思維敏捷)
下等人 下等國(沉著冷靜)
押強盜 生盜之國(能言善辯)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字,認識“侮辱、規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詞語。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3、通過對課文的學習,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樣維護齊國尊嚴的。
4、通過交流、討論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辯證思維。
教學重點:
1、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反駁的,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2、理清文章敘述順序,學習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交流、討論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辯證思維。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演示、視頻短片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良好的應變能力往往可以使你處在有利的位置上,今天老師帶了兩個問題想考考大家的口才和應變能力,你們敢接受挑戰嗎?(出示問題:1、德國大詩人海涅是猶太人,常常遭到無端攻擊。有一次晚會上,一個旅行家對他說:“我發現了一個小島,這個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你知道海涅是怎么回答的嗎?2、一天,德國大詩人歌德在公園散步,在一條狹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對他的批評家,這位傲慢的批評家說:“你知道嗎?我這個人從來不給傻瓜讓路。”你知道歌德是怎么反駁的嗎?)
師:海涅和歌德都很巧妙地回答了對方所提出的刁難,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代,也有一位非常能言善辯的人,他是誰呢?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講解課題:
、、晏子是春秋時齊國大夫,關于晏子,你知道多少呢?
、、講解“使”、“楚”,簡介當時的歷史背景。
、埤R讀課題,你從課題中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想了解的?
2、師:同學們的求知欲還真強,接下來就請你們以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在文中找找你想要了解的資料,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在讀課文的時候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你認為容易讀錯的地方多讀幾遍。
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3、檢查預習情況,進行生字教學:
師:同學們讀得都很認真,老師要檢驗一下同學們生字詞是不是都掌握了?
①、(出示生字詞)誰愿意當小老師領著同學們把這些詞語讀準確?
②、理解詞語意思;
、、交流易錯字(生說,師補充)
4、師:這些生字詞同學們都掌握得很不錯,看來大家課前的預習工作都做得很充分!接下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生:讀課文;自由發言。(相機板書)
5、師:按照事情發展順序來寫,你知道課文的哪一部分是講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嗎?
生:(回答問題,師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概括起因、經過、結果)
三、細讀課文,思考領悟。
師:正如同學們說的那樣,晏子憑借自己的機智贏得了楚王的尊重。課文是怎樣寫晏子使楚的呢,我們現在一起來學習課文。
1、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
、僦该x一、二自然段
、、區別“大(dà)夫”與“大(dài)夫”(前者指古代官職的名稱,后者指醫生。)
③、一、二自然段講的是事情的起因,具體交代了什么?(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春秋末期、楚國境內、楚王和晏子)
2、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齊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仗著國勢強盛,想趁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反駁的呢?課文的3—5自然段向我們詳細講述了晏子三次智斗楚王的故事,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個故事。
①、同桌之間(一個扮演晏子一個讀旁白)互讀課文第3自然段,思考并交流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在文中畫出晏子應對的語句。
、凇⒅该卮鸪跏窃鯓游耆桕套拥?晏子是怎么應對的?
、、出示晏子的話,指名讀;晏子的這句話有什么隱藏的含義嗎?誰找出來了?
、堋煟阂簿褪钦f晏子鉆狗洞的前提是——楚王承認楚國是狗國,楚王是狗王。晏子的意思是說,你們這兒分明是個狗洞,我訪問狗國才鉆狗洞,我要是從這里進去,你們楚國就是個狗國?墒,晏子為什么不這樣說呢?
生:晏子是齊國的使者,表面上還要尊重楚國;晏子不能剛到楚國就激怒楚王,那就進不了楚國了……
師:晏子與楚王第一回合的較量結果是怎樣的呢?你們覺得晏子的口才怎樣?有誰想來讀讀這段話?
3、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覺得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師:《晏子使楚》這篇課文講述了晏子在出使楚國的過程中,晏子三次智斗楚王的故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個故事,誰來回憶一下還沒見面時,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么應對的?
二、細讀課文,思考領悟。
1、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堂堂的一國之君楚王還沒有和晏子見面,就已經敗下陣來,又豈能善罷甘休呢?
、佟㈥套右娏顺酰跤窒肓耸裁崔k法來侮辱他?
、、從“楚王見到了晏子,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從這句話中你聽出了什么?
、、這里的“人”指的是?(指的是能人/人才/儀表堂堂的人)
你能模仿楚王當時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嗎?(讀出不屑的語氣)
、、楚王侮辱齊國沒人才,晏子是怎樣回答的? 齊讀這幾句話,指名回答你讀懂了什么?
、、你能用三個成語來概括一下形容人多的幾個句子嗎?
晏子夸耀齊國的都城人口眾多,巧妙地轉換了概念,把楚王說的“能人,人才”換成了普通老百姓,借機贊揚了齊國。
⑥、出示晏子的話:“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說謊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指名回答晏子為什么要先說這句話。(這樣其實是設了個陷阱,為下面間接貶低楚國做鋪墊。這樣楚王就沒理由治晏子的不敬之罪了。)
⑦、那他又是怎樣解釋齊國派自己出使楚國的原因的呢?晏子的言外之意是要說什么?
、唷⒚鎸﹃套拥膽獙,楚王只好怎么樣啊?
不愧是出色的外交家啊,一張巧嘴就維護了國家的尊嚴,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一起欣賞、體會一下晏子的聰明才智。(一、二組讀楚王,三、四組讀晏子)
2、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課文講了晏子三次智斗楚王,第三斗是怎么樣的呢?請你們快速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在宴席上楚王是怎樣取笑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取笑楚王的?(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上述兩個問題;
②、晏子舉了“南橘北枳”的例子是為了說明什么?這里的兩個“水土”意思一樣嗎?
③、這里,晏子用打比方的方法,含蓄地指出了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他的機智真是令人佩服啊!讓我們來演繹一下他的精彩辯言吧。(分角色朗讀該段)
3、小結三個故事,填寫表格;
4、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師:在晏子三次靈活的、機智的反駁下,最終的結果怎么樣?
、、出示該段,生齊讀;
、凇“不敢不尊重”是什么意思?這句話換種說法可以怎么說?
、、與陳述句進行對比,理解雙重否定句加強語氣的作用。
三、觀看影片(5分鐘左右),總結全文。
1、師:晏子不辱使命,成功出使楚國,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當時的精彩畫面。(播放影片);
2、生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說說晏子獲勝的法寶是什么?
。á、才智過人,有善辯的口才;②、他愛國,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維護了祖國的尊嚴;③、正義在晏子一方,邪不壓正)
師:你們說得都很好,晏子的確才智超群,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稱他為晏子的原因了吧!
3、師:晏子成功使楚,齊王決定重賞他,于是需要擬一份詔書,對晏子作一個全面、客觀地評價,你能幫助齊王完成這一工作嗎?(聰明才智/維護齊國尊嚴/出色的外交家/能言善辯/機智靈活/沉著冷靜……)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會認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侮辱、安居樂業”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4、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教學重難點:通過朗讀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并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討論“使”字的意思。“使”是“出使”,就是一個人代表一個國家去訪問另一個國家。
2、提問:本課寫的是誰,代表什么國家,去訪問哪一個國家,主要會見了誰?
二、初讀全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讀課文。
2、說說文章大意。
三、體會晏子出示楚國所處的困境
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打算怎樣“接待”他?
四、抓關鍵詞,理清脈絡
1、楚王的想法實現了嗎?(為什么?找出體現楚王打算落空的句子。
讓學生通讀全文,畫出帶有“只好”的三句話。
。1“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第2節);2 “楚王只好陪著笑”(第3節)3“楚王只好賠不是”(第4節)。)
五、品讀故事、體會晏子的智慧
(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一回合較量
1、找出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駁的句子。(課件)
2、自由朗讀這句話,你認為晏子反駁的話中哪一句最厲害。(讓學生自由說理)
轉折點:由狗洞推想到狗國,向楚王質問:楚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
3、明確推理過程。
。1)推理性填空:只有訪問狗國才鉆狗洞,現在楚國要晏子鉆狗洞,那么( )。
。2)完成作業: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這句話的含義是:如果( ) 那么( )
。3)如果晏子不采用這種說話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該怎么說? 想想這兩種反駁的方式哪一種好?為什么?(討論、悟理)
4、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他又會怎樣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后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5、反饋誘導。我們來看晏子究竟是怎樣說的?
小結:是啊,面對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靜的反駁,不卑不亢地把侮辱還給楚王,才能維護自己和齊國的尊嚴,又不傷了兩國的和氣,讓我們一起冷靜地來讀讀晏子的反駁。
6、接待的人把話傳給了楚王,楚王聽了只好(指導引讀)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哪一個詞語集中體現了楚王毫無辦法。
7、齊聲朗讀第二自然段,再次認識一下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晏子!
第二課時
一、繼續品讀故事、體會晏子的智慧(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回合較量)
1、在朗讀的基礎上,把文中的句子轉變成四字詞語:揮汗如雨、舉袖成云、摩肩接踵、欺君之罪等。
2、面對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針鋒相對,巧妙反駁,這樣的場面真是既緊張又精彩。各位出使楚國的小記者,你們愿不愿意用表演來再現當時的情景?(四人小組,要把你們當時觀察到的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動作、神態、語氣通過表演體現出來。)
3、學生表演,師生相機點評。
二、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三回合較量
學生自讀、自悟,自由交流學習體會。
三、分析人物
1、師:如果晏子回到齊國,齊王大喜,給他開了個慶功宴,你也去參加這個會,你講一講晏子為什么能取得勝利?
2、指名回答。
四、發展智力、加深對晏子的認識。
1、誰能想出比晏子更好的辦法來對付楚王的侮辱?
2、學生小組討論、點評。
五、拓展閱讀:讀晏子的故事《鳥》。
附板書:
11、晏子使楚
進城門 狗國 狗洞
見楚王 訪問下等國家
赴酒宴 水土不同
。▽⒂嬀陀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面不改色、安居樂業”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4.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教學重點: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并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查詢、學習晏子的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二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群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說到齊國就會讓人想起一個人,他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被派到其它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嬰”,人們都尊稱他為“晏子”。(說明“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性的尊稱,比如: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2.你能根據自己的預習向大家介紹一下晏子嗎?
3.“使”是什么意思?課題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1)根據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2)想想課文講了什么事?
2.檢查自學情況
。1)生字新詞(注意“大夫”的讀音,現在讀“dài fu”,是“醫生”的意思,過去讀“dàfū”,是官職的稱呼。)
。2)請同學讀讀難讀的段落,檢查課文讀通情況。
。3)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三、研讀楚王,感受前后變化
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呢?請畫出有關的句子。
。ǔ踔狸套由聿陌,就叫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讓晏子從這個洞進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你來呢?”
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
2.(屏幕出示這幾句話)我們來讀讀這幾句話,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
(楚王對晏子侮辱到了極點。挖狗洞讓晏子鉆,諷刺他身材矮小。說齊國沒有人,就是說晏子無能。故意在晏子面前審問盜賊,嘲笑齊國人沒出息。而且從“瞅”、“冷笑”、“笑嘻嘻”等詞也可以看出楚王對晏子及齊國的侮辱。楚王的用意很明顯,侮辱晏子,侮辱齊國,以達到長楚國威風的目的。)
3.有感情地朗讀。
4.他的目的達到了嗎?請瀏覽課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結果畫出來。
。ǔ踔缓梅愿来箝_城門,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著笑。
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保
5.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ㄈ湓捴卸加小爸缓谩币辉~,說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風。)
6.最后的結果是──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有感情地朗讀這幾句話。
四、引向深入:
那晏子是怎樣達到反侮辱的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研究晏子語言,體會智慧
引: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那么晏子是怎樣實現反侮辱的呢?讓我們跟隨著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走近這個歷史上熠熠生輝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語言藝術,去體會他的錚錚鐵骨!
1.從三個故事中任選一個,找出晏子的話,想想晏子的話到底有什么樣的威力,能化楚王對他的侮辱為尊重呢?
2.學生自由讀課文,自主探究
3.匯報交流:
。ㄒ唬┑谝粋故事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1)學生通過推理得出這句話的意思是“楚國是狗國”。楚王不想當“狗王”,自然就大開城門,迎接晏子進來了。
。圻@里應放手讓學生自主交流,因為這幾句話包含的意思不難理解。]
(2)晏子這句話發揮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認為晏子聰明在哪里?
。套訉⒂嬀陀,將五尺來高的洞定位為“狗洞”。有了“狗洞”一說,自然就引出了“狗國”之說。)
[設計意圖: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你認為晏子聰明在哪里”這個問題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領會其巧妙應答之根源。]
。3)感情朗讀:晏子說這句話的時候,會是怎樣的語氣呢?(不卑不亢、綿里藏針)
。ǘ┑诙䝼故事
句一:
“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了呢?”
。1)引導學生抓住“住滿”、“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陣雨”、“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等理解“齊國人多”。
。2)“大伙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人們都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边@三個分句分別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嗎?(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摩肩接踵)
。3)晏子的這一說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采用夸張說法,說明齊國人多,反駁了楚王“齊國沒有人”一說。)
。4)感情朗讀。
句二:
“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1)學生通過推理得出這句話的意思是“楚國是最下等國家”。
。2)在這里晏子能實現反侮辱,有何秘訣?
。套酉染幊鲆粋“規矩”,然后順著楚王的意思,說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貶低自己,從而達到貶低楚國的目的。)
。3)有感情朗讀。
。ㄈ┑谌齻故事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1)學生通過推理得出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
。圻@句話對于學生來說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上纫龑W生理解兩個“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為氣候、土壤等條件好,淮北的橘樹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因為氣候、土壤等條件不好,從而理解第一個“水土”是指“氣候、土壤等條件”。同樣道理得出,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說明齊國社會環境、社會風氣好,齊國人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說明楚國社會環境、社會風氣不好,從而理解第二個“水土”是“社會環境、社會風氣”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
4.小結:
晏子運用夸張等修辭及類比推理等方法,讓自己的語言有理有據,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駁了楚王的侮辱,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維護了齊國的尊嚴。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研究晏子神情,體會智慧
1.從晏子的語言中,我們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辯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們還能從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嗎?請再讀讀課文,找找寫晏子的句子,細細品味一下。
2.學生自學后交流:
。1)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
①可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不說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ㄖ皇强戳丝,就想對對策來了,說明晏子智慧超群。)
。2)晏子嚴肅地回答……晏子裝作很為難的樣子說……
①晏子在楚王面前說這一段話時為什么要嚴肅呢?
②后來為什么要裝作很為難的樣子呢?
。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
、購摹懊娌桓纳敝凶x懂了什么?
、陉套硬桓牡氖鞘裁?(超人的智慧和愛國的情懷)
三、角色朗讀,課堂表演
1.分角色朗讀三個故事。
2.學生選擇其中一個故事,分組討論,組織表演,教師提醒注意語言、神態、動作等幾方面的表演。
3.評價。
四、布置作業:
1.復述課文。
2.讀《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語言藝術。
練習設計:
1.讀一讀,寫一寫。
侮辱、威風、規矩、矮小、冷笑、為難、囚犯、出息、柑橘、面不改色、安居樂業
2.比一比,再組詞。
敞( ) 準( ) 陪( 。〕迹ā 。
敝( 。』矗ā 。≠r( ) 矩( )
3.根據意思寫成語。
(1)大伙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 。
。2)人們都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陣雨。( 。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 。
4.完成下面填空。
。1)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
所以, 。
。2)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派到楚國來了。
所以, 。
5.讀完這篇課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教學建議:
1.本課很適合分角色朗讀?稍诮虒W中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也可以三個小故事學習完畢后分角色朗讀。要重點讀好晏子的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 “晏子受到楚王侮辱,回答的話是不是很生氣呢?”“沒有生氣,那他又是怎樣的語氣說話的?為什么?”“你能這樣說一說嗎?”這樣的教學處理,不僅能使學生深入人物內心感悟他的機智,也使課本語言活化為自己的語言,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演好課本劇。
2.語文教學注重課外的拓展。學習完本課后,可鼓勵學生搜集一些在語言表達上機智巧妙的故事在課堂上作交流,或鼓勵課后繼續搜集,以豐富語文學習資源。如《林海雪原》中楊子榮面對坐山雕的盤問的回答,《沙家浜》中阿慶嫂跟刁德一斗智的語言,周恩來應答美國記者的語言,就頗機智巧妙,表現了人物過人的膽識和高超的語言藝術。
資料鏈接:
晏子。?—前500)名嬰,字平仲,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春秋時齊國大夫。公元前556年,開始輔佐齊靈公,后又輔佐莊公、景公。他主張誅不避貴,賞不遺*,重視生產,提倡蠶桑,反對厚賦重刑。在我國勞動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謀和能言善辯為世人所稱道。戰國時,有人將他的言行編成《晏子春秋》一書。本篇課文選自林漢達編著的《春秋故事》。
教材簡析:
《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贊揚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
本文寫作突出特點是以人物對話來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開頭寫楚王想侮辱晏子;接著寫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機智對答;最后寫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應,思路清晰,行文緊湊,結構嚴謹。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生動的故事中,體會晏子高超的語言藝術,感受晏子語言中透出的大義凜然和愛國精神;二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了解作者通過人物對話來刻畫人物特點的表達方式。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本課教學圍繞“晏子的話到底有什么樣的威力,能化楚王對他的侮辱為尊重呢?”這一主問題,引導學生置身于與文本、與作者的對話交流的過程之中,經歷思考、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過程,從而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不斷感受到晏子機智巧妙的應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篇6
一、理解課題,導入課文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領略《楊氏之子》的聰明才智。歷史上這樣的人物很多。
師:兩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曾出現一個群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說起齊國,我想起一個人,他雖然身材矮小,但經常被派到其他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子。(板書)生書空。
師:你對晏子有哪些了解?
恩,對。課前預習課文了。你知道的可真不少。同學們看。ǔ鍪菊n件晏子資料)
師:他原名叫晏嬰,為什么叫晏子呢?什么樣的人才能稱為子呢?
哦,這是你的觀點。你分析的很有道理。
那我稱為姜子行不行?
對,不行,為什么?不知道,沒關系,其實呀“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性的尊稱。還有哪些人被稱為子?
師:同學們的課外語文知識積累還挺豐富啊。學習語文要經常注意課外積累。說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學們可以去看《晏子春秋》。這節課我們就走進他的一個故事——《晏子使楚》。(板書:使楚)
師:使楚什么意思。
師:看來課文大家預習的不錯,這些詞語你會讀嗎?(出示課件詞語)
快,自己先讀讀。
誰來自告奮勇的第一個讀?
他讀得真好,剛才侮辱和規矩他都讀對了。
侮辱兩個上聲在一起,第一個要讀成二聲的。
規矩中矩單獨出現讀三聲,規矩兩字在一起就讀輕聲。
再讀。接著來。你讀的很準確,你來,聲音很響亮。
你真棒,連多音字都能讀準確。
師:快讀給同桌聽聽!看誰最會當小老師。(同桌讀)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熱火朝天,咱們一起來讀讀。(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詞語讀得這么好,課文一定預習得也不錯。
誰來說說課文講了幾件事,哪幾件事?
課文講了三個故事: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宴(板書)
2、晏子出使楚國就是使節,使節什么意思?(就是帶著國家交給的重任去訪問別的國家)
既然晏子使楚,那楚王又是怎么對待他的呢?(用簡練的話說)
第一次想讓他鉆狗洞,第二次說這個國家沒人,瞧不起他,說怎么讓他這種人來了。第三次說齊國人沒出息。說得很簡練,很完整。
3、師:楚王就這樣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終的結果是: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終結局了,再大聲地讀一讀這句話。
師:快把這句話劃下來,再齊讀一遍。
“不敢不尊重”是尊重還是不尊重?那這句話的意思是:從這以后,楚王尊重晏子了。
師:有否定詞“不”。像這樣一個句子里有兩個否定詞的句子是雙重否定句。 雙重否定句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但它比肯定句表達的程度更深,語氣更強烈。
三、潛心體悟、研讀晏子
1、為什么楚王尊重晏子了呢?請同學們迅速課文,看看故事中楚王和晏子的對話:晏子都說了什么?怎么說的?把楚王說得用直線畫下來。晏子的話用波浪線畫出來。想一想晏子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機智聰明、口才出眾)你從哪體會到的?
。ㄒ唬┑谝粋故事
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1.師:這段話你讀出了什么?(感覺晏子不太服氣,因為去拜訪別人,別人應該親自去迎接,而楚王不但不讓他進去,還要讓他去鉆狗洞,所以晏子就說了這段話來讓楚王知道他不是好欺負的。)
你從哪個句子或者哪個詞語最能看出晏子的不服氣。
師:聽了他的解讀,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
訪問正常國家,開城門,訪問狗國,鉆( ),楚國讓我鉆狗洞,所以楚國是( )。
2.這段話好在哪兒呢?
。套硬坏Wo了自己的尊嚴,而且還諷刺了楚王。)
晏子用推理(板書)的方法委婉地指出如果讓他鉆狗洞,楚國就是——狗國。
3.感情朗讀:晏子說這句話的時候,會是怎樣的語氣呢?(不卑不亢、綿里藏針)
師:你看這晏子多會說話啊。我們繼續談,看看還有哪里能看出晏子的機智、口才出眾?
。ǘ┑诙䝼故事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嚴肅地回答:“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1.師:在原文里有這樣的語句,
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lǘ},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后人在晏子說的這段話里概括出了三個成語,你知道是什么嗎?
揮汗成雨,摩肩接踵(比肩繼踵),張袂成陰。
師:這三個成語的意思在課文中都有對應的句子,用曲線畫出來。
生:“張袂成陰”的意思是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云。“摩肩接踵”的意思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揮汗成雨”就是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
師:把這三個成語趕緊寫下來,看誰一邊寫一邊記在心里。
(待學生寫完。)來一起讀一遍——
生讀: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摩肩接踵,或者是比肩繼踵。
晏子用夸張(板書)的手法形容齊國人多,楚王的話中的“人”指的是什么人?(人才)他的意思是?(侮辱齊國沒有人才)晏子卻夸耀——齊國百姓人口眾多,將楚王說的“人才”換成老百姓,借機贊揚齊國。
2.師:閱讀課文并不難,只要你看明白問題,用心在文章里找,就一定會找到正確的答案。
3.感情朗讀。齊讀課文。齊魯大地地大物博,人才輩出。讓我們一起自豪地讀讀?
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說著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著笑。
1.晏子真的不中用嗎?他為什么這樣說?
謙虛/貶低自己,其實是諷刺楚王。
2.我們繼續推想這段話的妙處。
上等人—訪問上等國家 下等人—訪問( )
“我”最不中用—訪問 ( )
所以 楚國是( 最下等國家 )
3.如果晏子直接說“楚國是下等國(板書)”行不行?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三)第三個故事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墒情贅湟环N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1.你從這段話中讀懂了什么?
通過推理想想這幾句話的意思是?( 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 )
2.師: 你說得太好了,條條都在理,他可真了解晏子。其實,在原文里頭,晏子說了一句很簡單的古文。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第一個“水土”是指“氣候、土壤等條件”。同樣道理得出,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說明齊國社會環境、社會風氣好,齊國人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說明楚國社會環境、社會風氣不好,從而理解第二個“水土”是“社會環境、社會風氣”的意思。]
晏子用柑橘比喻人,用打比方(板書)的方法說明楚王治國無方,造成楚國社會風氣不好(板書),使好人變成盜賊。
師:這是個對比句,快快背進腦袋里,看看誰將來也能用上這句話。
3. 感情朗讀。(中等生/優等生)
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也許”不是肯定的意思,反駁強勁又不失禮節。你想怎么讀?
為什么晏子不直接說就是因為楚王的無能使得楚國風氣不好呢?
春秋五霸中,秦國在西部實力最強,其他四國在東部,晏子出使楚國,就是利用政治、外交的攻勢,與楚結盟,共同抗擊秦國。
現在你了解為什么晏子如此說話了么?
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晏子是為了齊楚結盟才出使楚國的,因此晏子說話特別含蓄,用了打比方、推理的方法,他是一個不辱使命的人。
五、小結,評價晏子口才
我們可以從故事中可以體會晏子是什么樣的人?機智、愛國
師:是呀!正因為這樣,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讓我們記住晏子,喜歡晏子的同學可以從網上搜一些晏子的資料,也可以閱讀《晏子春秋。》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篇7
在情境教學中,教師用的較多的是轉換角色。例如,假設你就是文中的主人公,會怎么說,怎么做。新建角色則是課文原有的角色基礎上,增添新角色,并讓學生扮演或擔任,讓學生參與課文中發生的事件,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自主地去感受、體驗和理解,同步實現內容理解和語言訓練的雙重任務。下面是我以新建角色法設計的《晏子使楚》一課的教學思路。
一、新建角色──引發動機
師:(板書課題。)現在的國家領導人到國外出使訪問,都跟著一班隨行人員。為了讓國內的人們能及時了解出訪的進展情況,其中哪一種隨行人員一定少不了?(記者。)而2000多年前春秋時期的晏子出使到楚國卻沒有記者隨從。今天,大家想不想當一回齊國的小記者,隨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國,去見識見識春秋末期那變幻莫測而又扣人心弦的外交風云?
(然后引導學生歸納出當記者最需要的本領:耳靈──外交場合常常是話中有話,能聽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眼尖──善于觀察,特別是對方的動作、神態,能通過人物的外表推測人物的內心所想;口利──要能言善辯,善于提問;手快──動筆寫報道要快。)
二、介紹情況──熟讀感知
師:現在出發。大家跟隨晏子出使到楚國一趟,把自己融進去,自由地放聲讀課文,然后向大家作介紹。
(介紹方式為指名讀全文,或用簡要的話介紹課文中的有關情況。)
三、說說話意──體會感悟
師:大家跟隨晏子左右,他的什么給你們印象最深?作為記者耳朵要靈,你聽出了晏子哪些話中有言外之意?聯系上下文,反復朗讀這些話,說說你聽出了什么,你是怎樣聽出來的。
四、表演朗讀──理解表達
師:面對楚王三次侮辱,晏子針鋒相對,巧妙反駁,這樣的場面真是既緊張又精彩。各位隨晏子出使到楚國的小記者們,你們愿不愿意用表演朗讀來再現當時三次侮辱與反駁的情景?各位小記者要做到眼尖,把你們當時觀察到的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動作、神態及聽到的對話語氣加到表演朗讀中去。
。ㄋ娜诵〗M選一節表演練讀。)
五、嘗試反駁──遷移應用
師: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顯顯楚國的威風,卻沒有想到在你們這一大群小記者面前,被晏子反駁得啞口無言、威風掃地。他看看斗不過晏子,卻又不甘心。突然,他看見你們這班小記者,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于是,他向你們瞟了一眼,輕蔑地說道:哼,齊國是不是沒有大記者了,怎么來的盡是你們這些十一、二歲的乳臭未干的娃娃記者?小記者們,面對楚王對你們的侮辱,你們肯一聲不吭、低頭認輸嗎?
生:(堅決地。)不肯!
師:那你們將怎么反駁?
生:我們年紀輕輕就能出來闖天下,你們齊國有像我們這么能干的小記者嗎?如果有,敢出來比試比試?
(師插話:是馬是驢拉出來遛遛。)
生:(拱了拱手。)尊敬的楚王,敝國有個規矩:訪問文明的國家,就派大記者去;訪問野蠻的國家,就派小記者去。我們這班小記者乳臭未干,最沒本事,就派到這兒來了。(說完故意笑了笑。)
……
師:楚王聽了你們的反駁,只好紅著臉說──
生:真是人不可貌相,我小看了你們,慚愧,慚愧。
生:咳!的確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師插話:強將手下無弱兵。)我輸得心服口服!
六、答記者問──質疑應答
師:在出使任務即將結束的時候,晏子和楚王準備召開一個記者招待會。愛提問題的小記者們,你們可要抓住這難得的機會,有什么問題想當面問問晏子或楚王?
(自薦或推薦四位學生分別當晏子和楚王,并到臺前。教師當主持人。)
生:(小記者提問。)請問楚王,你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晏子?請問楚王,那兩個武士押著囚犯是不是你故意安排的?請問楚王,你想侮辱晏子卻被反駁,輸了心里有什么感受?請問晏子,你出使楚國前有沒有料到楚王會侮辱你?請問晏子,你為什么這樣能言善辯、機智過人……(晏子或楚王隨機應答,主持人穿針引線,引導點撥。)
七、發短消息──概括評價
師:開好了記者招待會,出使任務已經圓滿完成。不過,各位小記者,你們跟晏子出使楚國已有四、五天了,齊國的國王正焦急地等待大家的消息呢。還是趕快動手給齊王發一條短消息,用簡短的幾句話夸夸我們齊國的大夫晏子。最后寫上小記者報道。
八、晏子稱贊──激勵導行
師:看到你們這班小記者這次隨訪的出色表現,就連智慧超人、能言善辯的大夫晏子也不住地點頭稱贊。他捋了捋胡子說:你們這班小鬼呀,真不愧耳靈、眼尖、口利、手快。只要現在刻苦努力,多加鍛煉,將來必成大器。再過幾天,齊王又要派我出使秦國,(拱了拱手。)諸位還愿意與我晏子一道出訪嗎?
本課教學設計的關鍵是新建一個新的角色──跟隨晏子出訪的小記者。教師有意讓學生通過傳統學習方式和現代媒體操作方法的交互作用,顛倒時空,把自己融入課文情境,實現了學生和課文的深層次對話。這種方法與普通的情境教學法不同。一般的情境教學,創設情境只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或幫助學生理解,而新建角色則讓學生自始至終處于人為創設的大語言交際場景中,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參與閱讀教學過程,教學中通常會產生出人意料的新體驗、新思維。此法適用于情節比較曲折、語言比較通俗的記敘文。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認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嚴肅、押著、賠不是、淮南、犯罪、得意洋洋、安居樂業。
2、 教學思考、解決問題: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時據理力爭的言行,體會“侮辱”和“尊重”兩個詞語的含義;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中心,抓住主要內容,復述課文、表演課本劇。
3、 情感與態度目標: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晏子的聰明機智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凜然氣節,對學生進行維護祖國尊嚴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尊嚴”為主題的課例,記敘了春秋時期晏子出使楚國,憑借自己的機智和辯才維護個人和國家的尊嚴,不辱使命的故事。尊嚴,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人的基本要素。為了人的尊嚴,我們要學會自尊和尊人。從人的尊嚴還可以擴展為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尊嚴、信仰的尊嚴等。尊嚴,不是建立在別人的屈辱上,而是建立在自尊和尊人的基礎上,建立在人與人平等的基礎上。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地處農村,是一所普通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來自十幾個不同的自然村,大部分學生的家庭條件比較優越,但有些家長常年在外打工,對孩子的學習關心不夠。近四年的語文學習,使學生的閱讀已有較高的水平,可以獨立對文章進行閱讀,只是在分析理解能力上有些欠缺,有待于老師的點撥與指導。
四、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尊嚴,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做人的基本要素。我們不但要維護個人的尊嚴,更要處處維護祖國的尊嚴。在春秋末期,齊國的政治家、外交家晏子就是維護祖國尊嚴的典型人物。今天,我們來學習《晏子使楚》。(板書課題,指導“晏”字書寫,引導學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整體把握
1、展示課前搜集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了解時代背景,人物關系。
2、讀文識字、認讀詞語,理清課文思路,相機進行生字的書寫指導。
3、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圍繞課題“晏子使楚”自設問題閱讀課文。
(三)、深入探究,思考領悟
抓住“侮辱”和“尊重”引導學生深入閱讀課文,體會這兩個詞語的含義。
師: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對待的?
生:自由默讀課文,劃出有關詞語和句子(包括語言、神態、動作等)
生:分小組學習,邊讀課文邊體會晏子是怎樣對待楚王的侮辱的。
師:指名讀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過程(課文的3――5自然段)
師生交流:重點體會晏子的語言及神態動作。
生:有感情地朗讀,根據晏子和楚王神態、動作的變化,讀出不同的語氣。
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水平相機進行范讀指導。(提示:讀書要和說話一樣自然,要注意停頓)
生:小組內分角色練習讀(角色分配:楚王、晏子、讀者、武士等)
生:小組展示分角色朗讀,全班評價,選出朗讀水平較高的小組再次分角色朗讀,體會楚王和晏子不同的語氣。
師指導討論:1、楚王三次的做法一樣嗎?一個大國的國王居然敗在晏子的手下,不得已向晏子道歉,并說出心里話,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2、晏子毫不示弱,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一次次戰勝了楚王是為什么?
生:通過討論,理解“侮辱”和“尊重”的含義。
師:指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復述晏子是怎樣與楚王交鋒的?
生:自由選擇角色,進行《晏子使楚》的課本劇表演練習。
生:展示課本劇的表演(教師加入其中,扮演其中的角色)
(四)、遷移延伸
聯系現實思考晏子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義?給予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啟迪?我們應該怎樣維護祖國的尊嚴呢?
(五)、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 晏子
(仗勢欺人) 回擊 (聰明機智)
尊重
五、教學反思
1、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是: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重點體會晏子和楚王的不同語言、神態、動作,通過自由讀、指名讀、教師范讀、分角色朗讀及表演課本劇等多種朗讀方式,培養學生讀中感悟的良好閱讀習慣。
2、不足之處是: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只是注重個人的感受及熟練程度,沒有顧及與其他同學之間的交流,缺乏同學間的互助與互評。
六、案例點評
本節課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到維護祖國尊嚴的重要性;在讀書中感悟到楚王的仗勢欺人和晏子的聰明機智。學生在讀書活動中,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積極參與到小組學習中去,并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教師注重指導學生的朗讀技巧,從朗讀語氣的抑揚頓挫到情感發揮,教師都點滴不漏,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
1.了解課文內容,學習晏子出使楚國時,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不辱使命,維護了齊國尊嚴的精神。
2.理清課文的條理,分段、概括段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學習晏子出使楚國時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不辱使命,維護了齊國尊嚴的精神。
教學過程 :
(一)初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
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典了解詞義,師生也可以結合上下文共同討論詞義。
強盛:強大而昌盛(多指國家)。
訪問: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談話。
大夫:古代官職。
出使:接受命令到外國去。
乘機:利用機會。
侮辱:使對方人格或名譽受到損害,蒙受恥辱。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囑咐。
冷笑:含有諷刺、不滿意、無可奈何、不屑于、不以為然等意味或怒意的笑。
敝國:對自己國家的謙稱。
欺君之罪:欺騙君主的罪名。
撒謊:說謊。
囚犯:關在監獄里的犯人。
盜竊: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地取得。
柑橘:果樹的一類,指柑、橘、柚、橙等。
賠不是:賠罪。
安居樂業: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勞動。
有些字詞要特別提出,加強記憶。
4.多音字組詞。
(二)理清課文條理,分段,概括段意。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要邊聽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了晏子出使楚國,楚國的國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給予了有力地反駁,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應該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給以必要的指導就可以了。因此在分析課文結構時要放手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脈絡。
。ㄟ@篇課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這一段講的是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
第二段:(第2~5自然段)講的是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給予反駁。
第三段:(第6自然段)講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學生在分清段落之后,也就明白了第二段是全文的重點,主要講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過程。
(三)結合閱讀提示學習全文。
。1)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
。ǔ跸胍勒虈鴦蒿@威風。)
。2)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都是怎么說的?他為什么要這么說。
(晏子剛到楚國后,當楚王以他的身材矮小來侮辱他,不讓他從城門進去,而要他從事先挖好的狗洞中往里鉆時,晏子針鋒相對地予以堅決回擊。他說:“這是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出。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晏子這樣說的目的,在于義正詞嚴而不動聲色地反擊了楚王的侮辱,同時,又能巧妙地將楚王交給自己的難題回敬給楚王,迫使他打開城門,使自己堂堂正正地從城門中進去。
晏子進了城后,見到楚王,楚王又以貌取人,以“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來欺負晏子,侮辱齊國。對此,晏子胸有成竹地引鱉入甕,誘使楚國讓自己說出“敝國有一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到這兒來了。”言外之意我連下等人都算不上,所以就被派到這個連下等國都不是的楚國來了。晏子不動聲色地將楚王對齊國和自己的侮辱又回敬給了楚王,使楚王哭笑不得,還不得不“陪著笑”。
晏子赴酒席時,楚王又用事先安排好的把戲來羞辱晏子,晏子卻從容不迫地以“橘”變“枳”來說明齊國人進入楚國才變成盜賊,這是楚國社會風氣不好,楚王治國無能造成的,以此反擊了楚王的污蔑,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3)后來,楚王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套尤卧獾匠醯奈耆枞斡枰詧詻Q地反擊,維護了齊國的尊嚴,表現了超人的智慧和才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三次受挫。這一切都使楚王充分認識到了晏子的才能,明白了自己是斗不過晏子的,所以只好收斂起自己的狂妄,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除此之外,還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問題簡單、清楚地表現出來。
楚王(侮辱)
晏子(反擊)
剛到楚國
讓晏子鉆狗洞
到狗國鉆狗洞
見到楚王
齊國沒有人了
上等國派上等人 下等國派下等人 不中用的派到這兒
晏子赴宴
齊國人是強盜
“橘”變“枳”
通過表格能夠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課文內容。另外,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利用這個表格,再結合開頭和結尾的內容,能夠正確地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這篇課文有多種方法,教師可以根據情況指導學生分角色或按照發展順序朗讀課文,以增強學生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篇10
一、簡介背景,了解晏子
1、揭題:
板書:
晏子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群雄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這就是當時的形勢圖。(課件)其中有五個國家比較強大:齊、宋、晉、秦、楚。而齊國的強大離不開一個人,此人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常被派到其他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子!白印 是古時候對男人的尊稱,其實晏子名叫“晏嬰”。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寫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板書:使楚)“出使”就是一個人代表一個(國家)去訪問另一個國家。本文是寫晏子代表( 。┤ピL問( )。
2、晏子受齊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國,為了能及時了解他出訪的情況,同學們,想不想當一回齊國的小記者,隨大夫晏子出使楚國?一個優秀的小記者必須耳聰、目明、嘴勤、手快。
二、初讀感知,走近晏子
1、出使前我先來考考小記者:
大夫、大王、大臣、侮辱、尊重。
現在我們就出發,跟隨晏子出使楚國。
2、快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適當檢查、交流:
。ㄖv了晏子挫敗楚王的三次侮辱,維護齊國尊嚴的事。)
三、潛心體悟,研讀晏子
我們來看晏子與楚王之間的第一回合較量:
1、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
2、晏子是如何反駁的?請自由朗讀晏子反駁的幾句話,你認為晏子反駁的話中哪句最厲害。(讓學生自由說理)
轉折點:由狗洞推想到狗國,向楚王質問:楚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
3、明確推理過程:(課件出示)
、拧⊥评硇蕴羁眨
只有訪問狗國才鉆狗洞,現在楚國要晏子鉆狗洞,那么________。
⑵ 完成作業: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边@句話的含義是:如果______那么______。
、恰∶鎸Τ醯奈耆,如果晏子不采用這種說話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該怎么說?想想這兩種反駁的方式哪一種好?為什么?(討論、悟理)
小結:是啊,面對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靜的反駁,不卑不亢地把侮辱還給楚王,才能維護自己和齊國的尊嚴,又不傷了兩國的和氣,讓我們一起冷靜地來讀讀晏子的反駁。(課件)
4、接待的人把話傳給了楚王,楚王聽了只好──(指導引讀)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哪一個詞語集中體現了楚王毫無辦法。
5、讓我們齊聲朗讀第三自然段,再次認識一下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晏子!
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回合較量:
1、請大家推選出一位既勇敢,朗讀水平又高的同學來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回合較量。同學們邊認真聽,邊想象當時的場面。
2、根據句子的意思想想成語:
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 (揮汗如雨)
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 (摩肩接踵)
3、面對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針鋒相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巧妙反駁,這樣的場面真是既緊張又精彩。各位出使楚國的小記者,你們愿不愿意用表演來再現當時的情景?
。ㄋ娜诵〗M,要把你們當時觀察到的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動作、神態、語氣通過表演體現出來。)
學生表演,師生相機點評。(上臺表演、集體分角色表演。)
第一組表演后 言下之意(我之所以來到楚國是因為……)
(神態可以更嚴肅、為難,動作可以再現出來 語氣可以更為難。)
第二組表演、集體分角色表演:
晏子真是好口才,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又一次挫敗了楚王。
至于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三回合較量:
請同學們抓住任務的語言、神態自讀、自悟,自由交流學習體會。
柑橘在淮南___,可是在淮北___,原因是___。
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___,可是一到楚國___,原因是___。
晏子的反駁是那樣的富有邏輯,富有哲理!
四、超越文本,學當晏子
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顯楚國的威風,卻沒想到被晏子反駁的啞口無言,他眼看著斗不過晏子,心里卻十分不甘。突然,他哈哈大笑起來,見你們這班跟隨在晏子身后的小記者,便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輕蔑地說道:“哼,齊國太無能了,是不是沒有大記者了,怎么來的盡是你們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小記者們,面對楚王的侮辱,你們準備怎樣反駁呢?
。ㄓ懻摚澜涣鳎该f。)
五、回顧文本,齊夸晏子
各位小記者,我們的隨訪任務已經圓滿完成。齊王和人民正焦急地等待著大家的消息,你能用簡短的幾句話來夸夸我們晏子大夫嗎?
。ㄒ孕侣剤蟮赖姆绞秸f說,出示課件:記者ⅹⅹⅹ楚國報道 …… )
六、小結延伸,積累運用
《晏子使楚》改寫于一篇古文,古文有古文的味道,老師把資料發給大家,有興趣的同學可去研讀……。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篇11
第一課時
一、解釋課題,導入課文
1.出示課題“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紹宴子。說明“子”是古代對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性的尊稱。說說,你知道中國古代還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說說課題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
(1)根據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
。2)想想課文講了哪幾件事。
2.課堂交流
。1)課文講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學生交流,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2)讀一讀難讀的句子。
3.嘗試給課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寫三件事的?
(2)分段
三、再讀課文,走近宴子
1.大聲朗讀課文,想想課文讓你感到最氣憤的是什么?讓你感到最高興的又是什么?
2.課堂交流,并朗讀相應的課文。
。1)最氣憤的是楚王“想乘機侮辱宴子,顯顯楚國的威風。”
(2)最高興的是“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從楚王的變化中,你能說說宴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四、深入閱讀,體會智慧
1.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一回合較量
。1)找出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駁的句子。
(2)自由朗讀這句話,你認為晏子反駁的話中哪一句最厲害。(讓學生自由說理)
轉折點:由狗洞推想到狗國,向楚王質問:楚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
。3)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他又會怎樣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后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怒發沖沖地心平氣和地冷靜地)。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深入閱讀,體會智慧
。ㄒ唬┭凶x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回合較量
1.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說說你最喜歡讀哪句話?為什么?
2.課堂交流,隨機點撥。
。1)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了呢?
、龠@句話形象地寫出了齊國首都臨淄的人多。
、谶@句話為后文做好伏筆,引誘楚王上當。
。2)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了。
、倮斫膺@句話的推理,隱含了“楚國是一個下等國家”。
、隗w會宴子的智慧和說話的技巧。他為什么不明說?
3.有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二)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三回合較量
1.自由朗讀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說的話,想想說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柑橘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①柑橘因為水土不服,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
②齊國人因為水土不服,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
。2)這段話中隱含了什么意思?(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
3.有感情的朗讀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讀,理解宴子
1.用一個詞語來說說宴子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臨危不懼口齒伶俐熱愛祖國足智多謀能言善辯……
2.想象一下,宴子長什么樣?面對楚王他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讓學生充分的說,并能結合課文的有關語言說出理由。
3.嘗試分角色朗讀課文。先分組準備,再課堂朗讀。
三、觀照全文,理解結構,體會表達方法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的開頭、中間和結尾有什么聯系?
抓住重點句:
“楚王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想趁機侮辱宴子,顯現楚國的威風。”
“從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應的關系。
2.比較課文中間每一次較量中楚王前后態度的對比,理解和開頭結尾的關系。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使用關聯詞語說話,讓自己的語言更加有條理;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晏子語言的藝術;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的思想品質;
4、感悟尊重來自自身實力、來自國家實力、來自對別人的尊重。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晏子語言的藝術
教學難點:感悟尊重來自自身實力、來自國家實力、來自對別人的尊重。
教學過程:課前談話,隱含主題
師:老師想送你們一個禮物。送什么呢?就送你們四個字吧。(出示匾)指名讀,齊讀——規圓矩方
師:“矩”字和我們寫的有什么不一樣么?這個書法家寫這個字肯定不是錯字,他為什么要在這個字上加一點?
有一句古語,叫做“外圓內方”,外圓——規圓,內方——矩方。那就是說,“矩方”指的是規矩對自己多一點,對自己更加要嚴格要求,要強調自己的真才實學;對外要尊重禮節,所以堪稱這個人做人能做到規圓矩方。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晏子使楚》。
二、回顧內容,找出中心句:
1:晏子作為使節出使楚國,按理,雙方一定要做到講規矩,做到互相尊重。晏子得到尊重了么?
2:能不能用最簡練的語言說說在哪些事情上晏子沒有得到尊重?
3:但是,不管怎樣,最后的結果——(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把這句話畫下來。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終結局了,再大聲地讀一讀這句話。(生:齊讀。)
5:那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一起說——(生:口才。)
三、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語言的巧妙
過度:在三個故事里晏子都說了什么?放開聲音讀一讀,然后講一講,看看晏子說的話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生默讀)
交流故事1:
生讀——
師:(出示幻燈片)我們來分析一下晏子說的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晏子不采用書上的這種方式,采用最直接的方式,好不好,為什么?
如果楚王聽了會怎樣想?
晏子的反駁真是——巧妙!
交流故事2:
第一次與楚王對話
師:(出示古文)這是古文中晏子的話,誰來讀?
師:后人在晏子說的這個簡短的一句話里面找出了三個成語——
師:我們來對號入座,“張袂成陰”的意思是——……
師:他不光是語言簡練,還用了什么方法說出來的?(比喻、張的手法。)
師:你說哪個國家,袖子舉起來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這個方法一說,怎么著?就讓楚王覺得晏子他們國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第二次與楚王對話
師:我們仔細看,在這段話中,用了一個詞語——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會有“因為”。請你把“因為”送進去。
師:這樣一說我們就明白了,這晏子可真會說話,用了兩個前提,最后結尾,所以就派我到這來了。你瞧瞧這個晏子,如果用了兩個“因為”,就重復了,于是就干脆不用了。(出示幻燈片)分析這句話。
交流故事3:
師:(出示幻燈片)分析這句話。這叫類比推理,后人把晏子的話當成典故,就是老師讓大家背過的:——
師:剛才我們讀了這么多晏子的話,請同學們總評晏子的口才給了你們什么樣的印象?(“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師:我們不妨一起來夸夸晏子的口才,那真叫——
師:所以課文的結尾才肯定地說:“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四、體會晏子的智慧、愛國情感
體會“看了看”
師:我想“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原因肯定不單單是因為晏子能言善辯的口才。那么,晏子還有什么使楚王不敢不尊重呢?——智慧。
晏子真正的智慧在哪呢?好,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晏子說的這些話。(看大屏幕。)注意看,晏子是怎么說的這句話?(幻燈片)
“看了看”。
師:如果你是身材矮小的晏子,楚王這樣對你,你肯定會怎么想,怎么做?(憤怒、大罵)
師:晏子憤怒了么?(生:沒有。)
師:晏子會怎樣想?
感到受辱,非常憤怒。但晏子知道作為一個外交官,要代表一個國家的尊嚴,如果他憤怒,會讓楚國人笑他沒涵養。如果他真的鉆過去,楚王就會認為齊國人非常懦弱,可以侵犯。
師:同學們想了這么多,再思考一下,課文中為什么晏子是“看了看說”,而不是“想了想說”?
師:這晏子想也不用想,一看,就計上心頭,說出下面的話——生讀:——
師:就這樣一個“看了看”,晏子發現,這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的侮辱,也是對我國家的侮辱。所以這個“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樣的人格魅力?(生:愛國精神。)(冷靜)(有膽識、有勇氣)
師:還理直氣壯。你看,就是這個“看了看”,讓我們看到小個子晏子背后藏著的是大智慧。所以從這“看了看”之后他說的這句話,我們才能感覺到這句話的分量和底氣。不信,你讀讀看——(放開聲音,自己讀自己的)
體會“嚴肅”
過渡:咱們就在這“看了看”里讀出了這些門道。請同學們聯系上下文,看看晏子的那些話是怎么說的?你一邊讀,一邊劃,抓住那些關鍵的地方,體會體會,同桌之間交流交流,一會兒,我們再請你講講這些話,你又有什么樣的發現?生進行自由討論。
生讀——:“嚴肅”體現出晏子的認真。
師:第二個故事中晏子不只說了一次,還說了兩次,對吧,我們圍繞這個故事繼續聊聊!你還有哪些發現?
體會“拱了拱手”,“故意笑了笑”
師:楚王一次次地發話,晏子卻不慌不忙,我還要琢磨琢磨拱拱手,這句話里還有個“敝國有個規矩”,不光我講規矩,我國也有規矩,規圓矩方!還有,這句話說完還有哪!——說著他故意笑了笑。(幻燈片)
師:晏子不但裝著為難的樣子,拱了拱手,還故意笑了笑,他笑什么?
師:我們齊國,才貌雙全、文武雙全的人張袂成陰、揮汗如雨、比肩繼踵。我最不中用,要個頭沒個頭,要長相沒長相,要才能美才能。但是,我們國家有個規矩,就派我這樣的到你們這樣的國家來,所以我就故意笑了笑,我就這樣,怎么著?這種笑是一種什么樣的笑?——戲笑、耍笑
師:自嘲我承認我個子矮,我承認我形象不成,只是因為我們國家的規矩讓我到這兒來的。同學們,大膽地想象這個笑了笑,晏子的表情會是什么樣的笑?——無奈,是種苦笑。
是真正的苦笑還是裝出來的?——
你苦笑一下(帶苦笑讀)——
得意的笑。(得意地讀)——
有點譏笑、嘲笑,(嘲笑地讀)——
師:晏子,他笑里究竟是藏的是什么!——智慧
師:那叫智慧。就是這故意地笑一笑,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瀟灑!
師:所以這樣的笑還讓那楚王只好——生:陪著笑
體會“面不改色”
師:就是這笑一笑,滋味真豐富阿!繼續交流,第三部分,發現什么?(學生看書)
生1:哪知晏子面不改色,——
師:好,請你把剛才的成語再說一遍。生:面不改色。
晏子知道楚王的用意嗎?晏子會怎樣想?
師:就著他的話我想追問幾句,他不改的是什么?
師:不改的是他的冷靜,不改的是他的勇氣,正氣,骨氣。所以說,晏子,至始至終都沒有改,晏子還是原來的晏子,晏子還是原來的那副尊——嚴!晏子還是那小個子的他,后面透著那強大的力量。晏子什么都沒改,誰改了?——楚王。
師:第一次楚王讓人鉆狗洞,最后只好——;第二次——陪著笑;第三次——賠不是。
師:你瞧瞧這楚王,送幾句歇后語——
。ǔ鍪荆喊崞鹗^——砸自己的腳。)
師:這楚王最后的結局是,讀吧。生: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說:
師:試試看,想象楚王當時的表情,他是怎樣說話的。
——楚王嘆了口氣,唉,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楚王難為情地說:
師:你們看看,這一國之君,在大庭廣眾面前啊,給晏子賠不是,落到這種地步的原因是什么?(尊重別人,別人才能尊重你。只有你留住了自己的尊嚴和別人的尊嚴,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師:再來看楚王,那是從骨子到外,沒辦法的辦法,最后就是——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師:那是從心往外的,這就是——尊重。
五、感悟:個人實力(口才、智慧、禮貌)是贏得尊重的內在原因
師: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究竟是什么?僅僅是口才?——(齊):智慧!
師:還體現在有理有節,對外的他有一種道德的智慧——規圓。還有通過剛才我們體會的看了看笑了笑,從他的面不改色真正體會到他話的分量,那就叫真正的有理有據。它既有外在的,又有內在的,送給他一個詞,那就叫——規圓矩方。所以再讀——生(齊):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師:所以這里對晏子使楚做了個成功的評價——(齊)晏子在這次外交活動中,所表現的智慧贏得了楚國的尊重。
師:晏子憑著他個人的智慧贏得了楚國的尊重。我們明白了,個人要想獲得尊重,需要的的的確確從外到內有真正的智慧,那就叫真才實學。“實”代表什么?——生:實力。
師:換句話說,尊嚴來自實力,所以他贏得了尊重。
六、感悟:國家實力是獲得尊重的外在原因
還記得《狼和小羊》這個故事么?這是我們二年級學的,今天我們把狼和小羊放在《晏子使楚》中,狼指誰?小羊指誰?這小羊也像晏子那樣,他和狼對話時也做到了……生:有理有據、有理有節。
師:這小羊多有智慧,多么不卑不亢阿,說實在的也做到了規圓矩方,怎么就?
師:這時候的智慧就顯得……生:微不足道.
師:那么,晏子怎么就贏得了楚王的尊重呢?回到課文,看課文的第一句話,放開聲音讀——春秋末期……
師:你發現了沒有,原來國家獲得尊重,不僅僅是因為晏子的一個人的智慧,不僅僅是他這一次外交,是這個國家有……生:實力!
師:我們明白了,一個國家獲得尊重和一個人獲得尊重是一個理兒啊!那就是既要有外在的智慧,講究外交藝術,外交道德,講究規圓,有自己的氣節,更重要的是也要有內在的實力。
七、感悟:尊重自己,尊重別人,才能贏得更多人的尊重
但是,請同學們再看這句話,讀——楚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師:你說這課文的最后一句話真奇怪,明明晏子不是代表齊國去了嗎?按理應該是楚王不敢不尊重齊國了,怎么,人家楚王說的是尊重晏子的這個人呢?
師:晏子不一定就代表了齊國所有的人…..
師:總之,我首要的是,尊重晏子這個人。我才能談到這個國家。
師:如果我們每個人,努力做一個有尊嚴的人,才能談到我們的學校,我們的團隊,我們的——國家的——尊嚴!
師:然而,尊重不是單方面的,而是互相的。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幫助他人,那么,你一定會受到別人的歡迎和尊重。
結束語:
雖然今天我們再也不寫“矩”字的點了,但這個“矩”字的點,已經悄悄地點在了我們的心里。同學們,無論將來學習環境如何變幻,生活環境如變幻,不變的就是——“規圓矩方”。我們首先要具備外在的道德智慧,和內在的真正的實力。這正是老師送這四字的真正目的。
請同學們牢記:做人要做到“規圓矩方”!——下課!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篇13
【學習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晏”,理解“出使、侮辱、強盛”等詞語。
2、結合人物個性化的語言,理解人物形象。
3、結合課文內容,學習晏子機智勇敢、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重難點】
1、結合課文內容,學習晏子機智勇敢、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2、結合人物個性化的語言,理解人物形象。
【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語:
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一次,德國大詩人歌德和一位尖刻的批評家狹路相逢,兩人面對面站著,批評家說:“我從來不給傻子讓路。”歌德趕緊讓到一邊,微笑著說:“我恰好相反!笨梢娗擅畹恼Z言能讓人轉敗為勝,由被動走向主動。今天我們來學習《晏子使楚》。
這篇課文,請大家仔細品味晏子過人的智慧、犀利的語言。
2、學生介紹自己所了解的晏子,并講述有關他的故事。教師視學生介紹情況,作適當補充。
二、朗讀課文,培養語感能力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做到讀準字音,特別是對話部分要讀出節奏。
2、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要求讀出人物的語氣。
三、理解大意,培養自讀能力
1、學生獨立學習,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不懂的地方做記號。)
2、教師巡視,作好個別輔導。
3、學生合作學習,先四人小組質疑、釋疑,然后全班交流。
4、教師出示投影,幫助學生突破、積累重點詞句。
四、復述課文,加深理解
1、教師提出復述要求(鼓勵創造性復述)。
2、學生自由復述。
3、小組推薦交流,小組互評。
五、課后學習
1、識記文中字的讀音和釋義。
2、把文中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第二課時
一、學生朗讀,再次感知課文內容
老師:同學們,想知道老師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什么嗎?
孩子們:想。
老師:老師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們讀了這篇課文,心里覺得痛快不痛快?
大多數孩子:痛快。
老師:跟老師講講為什么痛快好嗎?
孩子們:……
老師:想知道老師問的第二個問題是什么嗎?你們讀了這篇課文,心里覺得佩服不佩服?
孩子們:……
老師:跟老師講講為什么佩服好嗎?
孩子們:……
老師:準備好了回答老師的第三個問題了嗎?第三個問題是你們讀了這篇課文,心里覺得氣憤不氣憤?
孩子們:……
老師:why?
孩子們:……
老師:老師的第四個問題是,讀了課文后你們還有哪些地方覺得奇怪的?──-
。▽嶋H上就是還有什么地方不懂?)
孩子們:……
二、合作學習,探究理解
1、教師設疑導學投影下列思考、討論題:
、拧£套釉诔䥽鴩擂o反擊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ㄔO計該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領會晏子維護祖國尊嚴的愛國情懷。)
⑵ 如果你是晏子,當時你會用什么話來回答楚王?比較一下,你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種好?為什么?
。ㄔO計該題的目的是:體會晏子思維的敏捷,回答的巧妙,并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恰£套邮莻什么樣的人?你喜歡嗎?說說理由。
。ㄔO計該題的目的是:讓學生結合文中人物個性化的語言,理解人物形象。)
2、學生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3、教師組織交流歸納。
三、語文活動──“晏子模仿秀”
1、學生上臺分角色表演。
2、師生點評(以鼓勵為主)。
四、課后學習
1、背誦課文。
2、收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古代外交家機智善辯的故事,講給同學、老師、家長聽。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篇1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自學生字詞。認識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3、給課文分段,并學習第一段和第三段,知道楚王對晏子態度的變化,留下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轉變的疑問。
〖教學重難點〗學習第一段和第三段,知道楚王對晏子態度的變化,留下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轉變的疑問。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師板書晏子,介紹晏子:春秋時期齊國人,姓晏,名嬰,字仲平。齊國的國相,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才智超人,好學善辯。晏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
師再板書:使楚 指名說說使楚的意思。(出使楚國)
師導入:晏子出使楚國會發生什么樣的事呢?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帶拼音的字,正音:“大夫”讀(dà fu)不讀(dài fu)。
2、讀詞語,并讀這個詞語所在的句子。
3、提出不懂的問題。
4、聽寫詞語。
5、默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給課文分段
1、自由給課文分段。
2、交流分段方法。
3、統一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4、5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第三段
1、自由讀。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或者說說你的疑問等等。
3、學生交流:
重點:楚王想趁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后來,楚王卻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疑問:為什么楚王的態度會發生這么大的改變?
五、作業
完成作業本上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研讀課文第二段,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義。
2、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教學重點〗
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義。
〖教學難點〗
用邏輯思維的方法來理解句子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師:上節課學習后我們有一個疑問,誰再來說說。
為什么楚王的態度會發生這么大的改變?從想趁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到最后向晏子不是,而且從此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呢?
二、明白交鋒的次數
1、自由讀課文,楚王這種態度上的變化,主要是通過晏子與楚王進行了幾次較量?找出相應的自然段。
2、交流:三次。
三、明確楚王每次的態度變化
1、默讀課文,邊讀邊圈劃出楚王每次與晏子較量前后的態度變化
2、交流:
幾次楚王的態度變化:
第一次:想趁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只好迎接。
第二次:瞅了一眼,冷笑──只好陪著笑。
第三次:笑嘻嘻──賠不是。
四、學習晏子的聰明之處
楚國使了什么招數來侮辱晏子以及他的國家──齊國的?晏子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才每次都讓楚王有這么大的態度變化呢?
自學,邊讀邊圈點。
交流:
1、學習第一次:
⑴ 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沒有以禮相待,而給他開了一個5尺來高的洞,來侮辱晏子長得矮小。
⑵ 晏子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
理解晏子話里含著的意思: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我如果鉆了這個狗洞進去,那么你們楚國就是狗國。
朗讀訓練,先說說晏子會用怎么樣的口氣來說這句話的:鎮定,突出“狗國”和“當然”的語氣才能讓話中的含義更明顯。
、恰〕趵斫饬岁套釉捓锖囊馑,所以只好開城門,把晏子迎接進去。從“只好”看出楚王很無奈。
2、學習第二次:
⑴ 楚王開始的態度:
瞅了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你來呢?”
、啤商幙梢钥闯龀鯇﹃套邮州p蔑。借機在諷刺晏子無能,企圖以此來侮辱齊國沒有人才。
、恰£套拥穆斆鞣瘩g:
晏子嚴肅地回答:“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的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闭f著他故意笑了笑。
晏子說自己最不中用,那么按照齊國的規矩,最不中用的人要派到最下等的國家的。言下之意是說楚國是個最下等的國家。
說完還故意笑了笑,說明他機智勇敢。
。ㄓ赂遥好鎸κ浅䥽拇笸蹙尤徽f楚國是最下等的國家。機智:他知道楚王不能拿他怎么樣,因為之前用計讓楚國答應:實話實說,不生氣的。)
感情朗讀:
晏子的話:鎮定自若,強調哪些詞才能讓話中的話更明顯:上等──上等──下等──下等──最不中用──這兒。
、取〕鯌B度的改變:只好陪著笑。
可以看出楚王再一次的無奈,結果無疑又是楚王輸了。
3、學習第三次:
、拧〕醯膽B度:
齊國人在楚國做強盜,楚王想趁機侮辱齊國人沒有出息,盡干些偷盜的事,使晏子難堪,所以他“笑嘻嘻”的。以為這又是一次讓晏子丟臉的好機會。
、啤£套用娌桓纳,站起來說:“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墒沁@種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用推理的方法理解,齊國人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用柑橘的道理說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社會環境不好。
朗讀訓練:晏子要說得頭頭是道的樣子。強調:只能──同樣的道理──水土不同來讓諷刺的意思更加明確。
、恰〕醯膽B度是:只好賠不是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倒讓大夫取笑了。”
“只好”又一次地看出楚王又一次輸了。但這一次態度有了明顯的改變,稱晏子為“大夫”了。
、取熞x,從那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五、總結
夸夸晏子,用你學過的詞語、成語或者加上語氣詞來夸夸晏子。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文六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把故事的內容演一演。
3、了解課文的內容及敘述順序,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理清文章敘述的順序,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解題
春秋末期,齊國有個大夫叫晏子。
板書:
晏子
他的真名叫晏嬰,那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想想:古時候,哪些人的稱呼中有“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稱呼呢?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學問家,晏嬰之所以也稱為晏子,肯定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
板書:
使楚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要求:
⑴ 動口、動手、用心朗讀。
、啤∷伎颊n文主要寫了什么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2、全班交流,檢查自學情況!
三、細究重點,突破難點
讀了課文,大家都知道楚國國勢強盛,楚王想侮辱晏子,可最后卻不得不尊重晏子,(板書: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這是為什么呢?
1、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拧】焖倌x這一段,思考、討論:
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么對付的?找出有關的句子。指名回答,并板書:
鉆墻洞:鉆狗洞=訪狗國
、啤∑肺鲫套討兜脑挘w會妙處:
晏子的話到底妙在什么地方呢?(出示晏子的話。)
、佟≈该x晏子的話,想想晏子反駁的話中哪一句最厲害。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
、凇∪绻套酉氚阉囊馑急磉_得更明白些,該怎樣說?
、邸槭裁搓套硬话阉脑捳f得更明白有力些呢?
、恰≈笇Ю首x:
面對楚王的侮辱,他又會怎樣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后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出示課件)讓我們冷靜地來讀一讀。
2、自學四、五自然段:
、拧⌒〗M合作學習四、五自然段,要求:
、佟》磸驼b讀,理解楚王和晏子話中的含義,不懂的地方用筆劃記出來。
、凇「鶕谝粋故事的板書,設計這兩個故事的板書寫下來。
、啤》答佔詫W情況:
、佟≠|疑問難。
、凇∵x擇有特色的板書指名上臺書寫。
③ 表演評價。
3、剛才我們認真學習了這三個故事,下面請同學們任選一個故事進行表演,可以是組內合作,也可邀請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
4、從語言、動作、感情幾方面進行評議!
四、課堂總結,學習寫法
1、總結課文內容: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晏子出使楚國時與楚王進行斗爭的三個小故事,仔細琢磨了晏子反駁楚王的話,領悟了他的話中軟中帶硬,十分巧妙,終于使楚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那么,你相對晏子說點什么?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或受到什么啟發?
引導學生從文章內容與寫作特點兩方面來談!
五、課后練習,拓展延伸
1、為了更好地了解晏子,推薦閱讀《東周列國志》一書。
2、復述故事:
如果你是當時晏子使楚的隨從,回齊國后,你會怎樣向齊王匯報情況?
3、齊王得知這件事情后,他會怎么說?齊國的老百姓得知后又會怎么說?
4、把下面的句子改寫成四個字的詞語:
⑴ 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云! 。ā 。
、啤〈蠡飪核σ话押,就是一陣雨! 。ā 。
、恰〗稚系男腥思绨虿林绨颍_尖碰著腳跟。。ā 。
⑷ 撒個謊吧,怕犯了欺騙大王的罪! 。ā 。
【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受到侮辱 巧妙反擊 挫敗楚王
鉆墻洞 鉆狗洞=訪狗國 只好開城門
不中用 下等人──下等國 只好陪著笑
沒出息 水土不同 只好賠不是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篇16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的。
2.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1.課文中運用了推理形式,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對已有知識的運用能力。
3.培養朗讀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晏子在機智應對中體現出的愛國精神。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教學本課,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小組討論學習”教學法,深入探究課文內容。
(二)學生學法
綜合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基本功,通過讀、思、議、演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敘述順序,并通過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對待的。
2.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二)難點
理解晏子反駁的話。
(三)疑點
晏子的話為什么那么有力并能反駁得對方無話可說?
(四)解決辦法
主要通過閱讀、思考、自學、討論、表演等方式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臨危不懼和愛國精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查字典自學詞語,朗讀課文。
2.結合課前預習,討論交流,教師點撥歸納總結。
3.學生角色表演。
五、教學步驟
(一)揭題并解題
板書課題:16 晏子使楚。
上節課,老師布置了預習任務,誰能根據自己的預習向大家介紹一下晏子?“使”和“楚”是什么意思?誰再用通俗的話講講課題的意思。
。▽W生介紹,小組間可以補充,教師適時補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
(1)根據拼音,讀難生字詞的讀音。
(2)根據課文預習的提示,想想課文講了幾件事,都是什么事?
(3)將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交流以上問題。
。╨)學生提出自己拿不準的字音,班上交流。
。2)課文講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W生交流,其他可以補充)
。3)提出不懂的詞和句,師生一起討論交流。
(三)深入探究課文,突破重難點
1.默讀課文,思考并勾畫理解:(l)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反駁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結果怎樣?
2.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3.全班交流。
。ㄖ付ㄒ粋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對應出示三次斗智的重點句子,并相機板書。)
4.小結:楚王仗勢欺人,想顯顯自己國家的威風,侮辱晏子,實質是侮辱與楚國平等的齊國,晏子每次都能因勢利導,逼楚王于被動地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5.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6.指導朗讀課文。
(四)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學生快速測覽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班上交流。
。ㄗ寣W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談談本文的寫作順序,小組間可以補充)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作相應的點撥并小結同時板書:
(五)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拷M8人,有條件的可進行簡單的化裝并使用簡單的道具。)
表演后引導學生評價,教師提示學生可從語言、神態、動作等幾方面評價。
(六)布置作業
1.摘抄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1、朗讀課文,理解晏子如何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挫敗楚王的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2、理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3、學習晏子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的尊嚴的凜然氣節。
教學重點: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時據理力爭的言行,理解晏子出使楚國時表現的聰明才智,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凜然氣節。
教學難點:理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剛才我們彼此的問候。從你們的表情和狀態,送給大家三個字:精、氣、神。給老師了一個很大的鼓勵,讓我們在這堂課里互相地鼓勵。同學們古人有句話叫做“外圓內方”,就是指規矩對自己多一點,強調自己真才實學,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外要尊重禮節。今天我們就要認識一位這樣的人?凑l,同學們你們了解晏子嗎?(學生回答)我們一起看一看。晏子的真名叫晏嬰,在這里為什么稱他為晏子呢?(學生猜測)
想:古時候,哪些人的稱呼中有“子”?(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孔子、老子、孟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稱呼呢?假如我也生活在那個時代,要注意我的性別,我可能也回對國家作出了貢獻,他們怎么不叫我“鐘子”。磕惆l現什么?(生答)出示課件
小結: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學問家,晏嬰為什么也稱“晏子”呢?他肯定也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寫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板書:使楚)
導言:《晏子使楚》的故事發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課件)晏子受齊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國,為了能及時了解他出訪的情況,同學們,想不想當一回齊國的小記者,隨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怎樣才算一個優秀的小記者呢?(耳聰、目明、嘴勤、手快)說的多好!快跟著晏子走吧!
二 、初讀課文:
同學們,我們剛剛跟隨晏子出使了楚國。現在誰愿意站起來重現當時情景。你來讀。他讀的很好,有個地方大夫,現在我們都讀大夫,還有個地方侮辱。你接著讀,自己評價一下,還行,給自己留余地,讀的快證明他讀的流利,在慢一點就更好了。繼續,老師聽出這段有幾個成語:得意泱泱、面不改色、安居樂業,把他們畫下來讀讀。
剛才同學們一讀就把課文讀的這么好,而且在讀的過程中已經了解了課文內容。不信我們聊聊:晏子出使楚國那就叫使節,到別的國家去訪問,理應受到尊重,但是這楚王第一次見到晏子就讓晏子難堪。楚王不給晏子開城門,讓晏子鉆——(生答狗洞。)第二次用晏子矮說齊國——(生答沒人了。)第三次(說齊國人人品不好。)楚王就這樣一次一次的侮辱晏子,然而,最終結果是;從此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終結局了,再大聲讀一讀這句話。把他畫下來在讀一遍。孩子們,“尊重“換個詞可以說是?(生答)”不敢不“換個詞,(生答)換個說法讀一下。(生說)你讀的字正腔圓。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尊重晏子的什么?(生答口才智慧)
三、理解課文:現在就請大家跟隨晏子左右,看他是怎樣與楚王較量的?(小組合作學習,課件提示:(1)楚王每次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樣反駁的?)
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一回合較量
你來說,(生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駁的句子。(課件)好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句話,晏子由狗洞推想到狗國,向楚王質問:楚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只有訪問狗國才鉆狗洞,現在楚國要晏子鉆狗洞,那么(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這句話的含義是:如果( )那么( )
如果晏子不采用這種說話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該怎么說?(生回答)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他又會怎樣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后讀一讀。 怒發沖沖地 心平氣和地 冷靜地 想想這幾種反駁的方式哪一種好?為什么?(討論、悟理)(晏子的回答更好一些)。我們就來看晏子究竟是怎樣說的?(課件演示)我把看了看去掉,晏子怎么想的才會說這樣的話。(生答)在這篇課文了晏子為什么是“看了看說”而不是“想了想說“呢?(生答:證明晏子思維敏捷,說明晏子非常有智慧,)這晏子想也不用想,一看,就計上心頭,所出下面的話——讀。生讀“這是個—----”
小結:面對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冷靜的反駁,不卑不亢地把侮辱還給楚王,才能維護自己和齊國的尊嚴,又不傷了兩國的和氣,讓我們一起冷靜地來讀讀晏子的反駁。
接待的人把話傳給了楚王,楚王聽了只好——(指導引讀)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哪一個詞語集中體現了楚王毫無辦法。生答(只好)讓我們齊聲朗讀第二自然段,再次認識一下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晏子!
我們跟隨晏子走進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回合較量
男同學起來讀一下,在原文里,也有這樣一句話 “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晏子用簡短的語言,直接就把齊國的人多勢眾表現出來了。后人在晏子說的這個簡短的一句話里面找出了三個成語——生:揮汗成雨,比肩繼踵,張袂成陰。
師:能與課文內容對號入座,“張袂成陰”的意思是?把這幾成語寫在書相應的位子上。
他講的太好了,我們仔細看,在這段話中,用了一個詞語——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會有“因為”。請你把“因為”送進去,再來讀讀這句話。
生: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因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師:你這樣一說我們聽出這晏子可真會說話,還可以把這個“因為”放在哪?
生:因為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因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師:行不行?這樣一說我們就明白了,這晏子可真會說話,用了兩個前提,最后結尾,所以就派我到這來了。你瞧瞧這個晏子,如果用了兩個“因為”,就重復了,于是就干脆不用了。
晏子面對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針鋒相對,巧妙反駁,這樣的場面真是既緊張又精彩。各位出使楚國的小記者,你們愿不愿意用表演來再現當時的情景?(四人小組,要把你們當時觀察到的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動作、神態、語氣通過表演體現出來。)學生表演,師生相機點評。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晏子走進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三回合較量
女同學讀一讀,你來談談你的理解。這個同學說的太好了,條條都在了,用古文說了一句話——(課件)這是就典故,快把他背一背。現在請同學們回過頭來看一看,晏子怎么說的用一個成語說是。
生:面不改色。師:那晏子不改的是什么?(生回答冷靜,口才,智慧)
師:太好了,把你們的話綜合起來,不改的是他的勇氣,是他的冷靜,是他的正氣,是他的骨氣。所以說,晏子,至始至終都沒有改,晏子還是原來的晏子,晏子還是原來的那副尊——嚴!晏子還是那小個子的他,但后面透著那強大的力量。晏子什么都沒改,誰改了?生:楚王。
師:第一次楚王讓人鉆狗洞,最后只好——生: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師:第二次楚王說怎么齊國拿不出人才,只讓你這個小個子來,最后只好——生:陪著笑。
師:第三次說那國家人有問題,犯罪偷盜,最后只好—— 生:賠不是。
師:你瞧瞧這楚王,唉~送幾句歇后語吧——(出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啞巴吃黃連——。偷雞不成——蝕把米。
這楚王最后的結局是,讀吧。出示課文(楚王聽了,只好陪不是說:“我原本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四、課堂拓展:
1、小記者們,(出示課件)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顯楚國的威風,卻沒想到被晏子反駁的啞口無言,他眼看著斗不過晏子,心里卻十分不甘。突然,他哈哈大笑起來,見你們這班跟隨在晏子身后的小記者,便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輕蔑地說道:“哼,齊國太無能了,是不是沒有大記者了,怎么來的盡是你們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小記者們,面對楚王的侮辱,你們準備怎樣反駁呢?(討論,指名、同桌交流)
2、楚王聽了你們的反駁,只好說:“ ……!”生回答(從這以后,我不敢不尊重你們了)
我們這班小記者在這次隨訪中表現出色,就連智慧超人,能言善辯的晏子也不住地點頭稱贊。
(課件演示)晏子捋著胡子,高興地說道:“你們這班小鬼呀,真不愧耳聰、目明、嘴勤、手快。我想,只要你們現在刻苦努力,多加鍛煉,將來必成大器。
五、課堂小結:
親愛的同學們!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讓我們先從自身做起,努力做到——外圓內方。在這里我們應該謝謝的是這些千古人物,讓我們齊讀課文,讀你喜歡讀的。
同學們課就要結束了,就讓我們靜靜的聆聽——這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故事,所帶來給予我們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