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使用關聯詞語說話,讓自己的語言更加有條理;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晏子語言的藝術;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的思想品質;
4、感悟尊重來自自身實力、來自國家實力、來自對別人的尊重。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晏子語言的藝術
教學難點:感悟尊重來自自身實力、來自國家實力、來自對別人的尊重。
教學過程:課前談話,隱含主題
師:老師想送你們一個禮物。送什么呢?就送你們四個字吧。(出示匾)指名讀,齊讀——規圓矩方
師:“矩”字和我們寫的有什么不一樣么?這個書法家寫這個字肯定不是錯字,他為什么要在這個字上加一點?
有一句古語,叫做“外圓內方”,外圓——規圓,內方——矩方。那就是說,“矩方”指的是規矩對自己多一點,對自己更加要嚴格要求,要強調自己的真才實學;對外要尊重禮節,所以堪稱這個人做人能做到規圓矩方。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晏子使楚》。
二、回顧內容,找出中心句:
1:晏子作為使節出使楚國,按理,雙方一定要做到講規矩,做到互相尊重。晏子得到尊重了么?
2:能不能用最簡練的語言說說在哪些事情上晏子沒有得到尊重?
3:但是,不管怎樣,最后的結果——(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把這句話畫下來。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終結局了,再大聲地讀一讀這句話。(生:齊讀。)
5:那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一起說——(生:口才。)
三、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語言的巧妙
過度:在三個故事里晏子都說了什么?放開聲音讀一讀,然后講一講,看看晏子說的話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生默讀)
交流故事1:
生讀——
師:(出示幻燈片)我們來分析一下晏子說的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晏子不采用書上的這種方式,采用最直接的方式,好不好,為什么?
如果楚王聽了會怎樣想?
晏子的反駁真是——巧妙!
交流故事2:
第一次與楚王對話
師:(出示古文)這是古文中晏子的話,誰來讀?
師:后人在晏子說的這個簡短的一句話里面找出了三個成語——
師:我們來對號入座,“張袂成陰”的意思是——……
師:他不光是語言簡練,還用了什么方法說出來的?(比喻、張的手法。)
師:你說哪個國家,袖子舉起來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這個方法一說,怎么著?就讓楚王覺得晏子他們國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第二次與楚王對話
師:我們仔細看,在這段話中,用了一個詞語——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會有“因為”。請你把“因為”送進去。
師:這樣一說我們就明白了,這晏子可真會說話,用了兩個前提,最后結尾,所以就派我到這來了。你瞧瞧這個晏子,如果用了兩個“因為”,就重復了,于是就干脆不用了。(出示幻燈片)分析這句話。
交流故事3:
師:(出示幻燈片)分析這句話。這叫類比推理,后人把晏子的話當成典故,就是老師讓大家背過的:——
師:剛才我們讀了這么多晏子的話,請同學們總評晏子的口才給了你們什么樣的印象?(“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