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設計(精選2篇)
八年級上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篇1
常州市新北區孝都中學祁義紅
2004.8
一、單元內容
本單元所選用的課文全部圍繞“長征組歌”這一主題,長征是中國革命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壯舉,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發過對長征的感慨和歌頌。
毛澤東的《七律 長征》就是詩歌創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個字,負載著長征路上的千種艱難險阻,飽含著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志。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無論對革命而言,抑或對詩歌史而論,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長征組歌》用10個不同的戰斗生活場面,塑造了人民軍隊的光輝形象。
陸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細膩、生動的筆法描述了紅軍翻越長征中第一座難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個普通戰士的視角塑造了周恩來的光輝形象。
《長征》則以文學劇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長征途中的種種經歷,展現了他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紅軍長征的光輝業績和偉大意義,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
2、了解不同樣式的作品表現同一題材內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紅軍指戰員的高大形象及其豐富的內心世界。
3、記誦、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句。
4、學習理清一件事的來龍去脈,寫清楚它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5、學習當節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連綴語,有服務意識。
三、教學課時安排(共14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1課時)
課文《七律 長征》 (1課時)
課文《長征組歌》兩首 (1課時)
課文《老山界》 (2課時)
課文《草》 (2課時)
課文《長征》節選 (2課時)
誦讀欣賞 (1課時)
寫作 (3課時)
口語交際 (1課時)
三、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起始課)
教學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導入
想一想,紅軍長征的故事你了解嗎?能否為大家講一下。思考
講述
.
2速讀單元課文,完成兩個任務:
(1)本單元的5篇課文,各自從什么角度講述長征的?
(2)你能為大家至少寫一個單元教學目標 嗎?.
思考
討論
擬寫
.目的是初步了解課文,激發興趣。
3明確單元學習任務:
請同學們依據單元提示、課文練習和自己的體會,大致明確本單元的主要學習任務。
學生先獨立思考,后集體討論,做到基本一致。參見單元教學目標
教學
反思
第二課時 《七律 長征.》
教學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導入
(1)關于長征你知道哪些?
(2)教師補充講述長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毛澤東寫的《七律 長征》。
交流已有的資料,如長征經過了哪些省,行程多少里等。
通過老師的補充講解,進一步加強對長征的了解。
2朗讀課文
(1)教師范度讀全詩,正音正形。
(2)學生自由朗讀,體會詩意。
(3)教師指導朗誦,介紹四字學習
法——譯、讀、悟、誦
譯:指疏通詩歌大意;讀:反復誦讀、揣摩品味;悟:理解詩歌內涵;誦:在理解的基礎上用朗讀再現作者的情感。
聽講;
放聲朗讀;
掌握方法。
3研讀課文
1.這首詩的詩眼在哪里?這首詩表現了紅軍的什么精神?.
2.“紅軍不怕遠征難”,遠征究竟“難”在何處?作者在這首詩中描繪了幾幅“征難圖”?
3.首聯與頷聯、頸聯在結構上是怎樣的關系?)首聯與尾聯在結構上又是怎樣的關系?
4.紅軍于1935年1月攻占遵義,1935年5月搶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1935年6月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頷聯騰五嶺、跨烏蒙是按時間先后順序寫的,為什么頸聯上下句不按時間順序寫呢?頷聯和頸聯各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
.5。1935年8月21日,以毛澤東為首的右路軍出發過草地,以張國燾為首的左路軍卻南下,另立中央,以賀龍、關向應為首的二方面軍還沒有開始長征,這是歷史事實,但作者為什么要在詩中說成是“三軍過后”呢?
(“不怕”——革命英雄主義;“更喜”——革命樂觀主義。)
(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總分關系,頷聯承“千山”,頸聯承“萬水” (總起與總收,革命英雄主義與革命樂觀主義的統一)
頷聯.:夸張。頸聯:紀實。
“三軍”一詞的運用,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
廣大指戰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4拓展閱讀
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中國革命歷史上的壯歌。毛澤東不但寫下了《長征》來加以贊頌,而且在長征途中寫下了許多詩。請讀下面兩首詩,讓我們進一步體會紅軍戰士不畏艱險、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用投影儀打出《清平樂•六盤山》、《憶秦娥•婁山關》)
自由朗讀,有興趣的也可以背誦、抄寫。
教學
反思
第三課時 《長征組歌》兩首.
教學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導入 :重溫歷史 進入長征
.師生誦讀《七律 長征.》導入 新課
學生自由朗讀《長征組歌》兩首,談
談有關四渡赤水和過雪山草地的情況。
,誦讀
學生自由朗讀
討論交流
2創設情景 感受長征.
播放《四渡赤水》和《過雪山草地》片段,讓學生感知歷史,體驗革命豪情。
.
.
.觀看片段
感悟體會
3.接觸課文 理解長征
(1)反復吟誦,品讀詩歌。
(2)設計提問,揣摩品味。
一:你能寫出這兩首歌詞的中心句嗎?
二:這兩首歌詞的開頭幾句用的都是三字句,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 吟誦 品讀
兩首歌詞的中心句分別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和“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短句在節奏上有緊張、急促的特點,這里用短句,突出了自然環境的惡劣和紅軍生存環境的艱難。
4.回味歌詞 吟唱長征
.(1)播放視頻《長征組歌》,在音樂欣賞中回味歌詞。
(2)學唱這兩首歌曲。
觀看
學唱
..
5布置作業
.完成探究練習二、三,形成書面文字。
.
教學
反思
第四、五課時 《老山界》
教學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創設情景:
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來寬,一翻身就會掉下懸崖,路上的石頭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覺的感覺會是如何呢?組織學生交流。我們的紅軍戰士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過夜,而且還吃不飽,他們的感覺如何呢?為什么會這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文。出示課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2
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
(模式:本文記敘的是___________。)
2、毛主席在《七律 長征》中的主題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想一想,紅軍在翻越老山界時遇到了哪些困難?
3、紅軍在翻越老山界時遇到了“四難”,戰士的態度如何,試從文章中選擇恰當的語句說明。
4、紅軍戰士為什么能夠表現出這樣態度?結合你的理解談談感受。學生細讀課文
自己找一找劃一劃
動筆寫一寫
互相議一議
明確1、紅軍長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明確2、3、
(1)走路難——沒有絲毫的膽怯。
(2)睡覺難——豪無怨言。
(3)吃飯難——忍餓爬山。
(4)處境難——譏笑敵機的無能。
3研讀課文:
根據課文完成紅軍爬山的簡要行軍圖,引導學生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記敘一件完整的事情的方法。學生展示繪圖,互相交流評價,并且說說作者把寫作的重點放在了哪里,言之有理
4拓展訓練:
摘取精彩片段,進行仿寫練習
(1)示例:寫寂靜,可以以靜寫靜,也可以以聲寫靜。課文既說“寂靜”,又說“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運用的是一般聽不到的聲音;因為聽到了一般聽不到的聲音,才說明實在是靜極了。練一練:你在生活中曾有這樣的感受嗎?試用一二百字寫出來,練習用比喻。
寫一寫
說一說
評一評
5布置作業
摘抄、背誦文中的優美語段。
教學
反思
. 第六課時 《草》
教學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創設情景:
同學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幾株不起眼的小草,滾著晶瑩的露珠,富有頑強的生命力,卻也威脅著紅軍戰士的生命。
聽講
講述以紅軍過草地為內容的長征故事,如:《豐碑》《金色的魚鉤》
2整體感知:
1、快速朗讀課文,劃出你認為陌生的詞語。
2、回顧課文,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劃,然后以小小組交流、補充。不一定要統一。
3品讀課文:
我們讀這樣的文章,一方面是了解所記敘的事件,另一方面要注意品讀文章凝練自然的語言,更要體悟字里行間所蘊涵的情、理、意、味。請你選擇一兩個句子,進行品析。
(1)、(他的)語氣里透著深深的感情:“等你們長大了,就會想起這些草,懂得這些草;就會看到:我們正是因為吃草吃得強大了,吃得勝利了!”
(2)、周副主席有舉起那顆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進嘴里……那干裂的嘴唇閉住了,濃濃的胡須不停地抖動著,一雙濃眉漸漸皺緊了。
(3)、小說結尾寫道:“自從患病以來,他還是頭一次笑得這么痛快。”你認為周副主席為什么“笑得這么痛快”?
學生活動,交流評價。
兩個“就會”強調了青年一代繼承并發揚革命傳統的必要性,強調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對于壯大隊伍、克敵制勝的重要性。
這個句子充分表現了作為紅軍革命領袖的周副主席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對紅軍戰士生命和健康高度關注,對革命大業極端負責,無比忠誠的高尚品質和非凡氣度。
周副主席“笑得這么痛快”是因為他聽到了警衛員對小衛生員說的話,他為戰士們有接受了一次革命傳統 的教育而欣慰。要注意語言有條理、完整,表述要準確、清晰,賞析要具體。
4體驗拓展:
讀了文章,你體會到是什么樣的原因使得黨領導下的紅軍戰勝了困難,取得了長征和中國革命的勝利?學生討論
5布置作業 :
(1)學習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2)思考你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怎樣的形象?應聯系課文,由課文聯系到現實生活。
教學
反思
第七課時 《草》
教學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朗讀課文說英雄:
閱讀課文,文中英雄人物具有哪些共性和個性?
歸納:同樣是紅軍戰士,同樣的衣衫襤褸,同樣的錚錚鐵骨。
個性提示:從不同的動作與語言。班上交流
由于個人的感受不同,允許有不同的理解,學生可以各言所感,然后歸納。
2品味細節知英雄:
對事業赤膽忠心,對同志對戰友滿腔熱忱、無私幫助,對革命前途充滿信心。這些革命者的精神風貌都是通過細節表現的,請你從文章找出相關的細節并進行賞析。
我最欣賞的一個細節是:——————,理由是:——————。
學生查閱一下字典了解什么叫細節描寫。然后學生在文中尋找細節。說出各自的理由。
3
遷移拓展話英雄:
什么樣的人是英雄?結合課外積累說說你心目中的英雄。
說一句總結的話:英雄就是——的人。
有人說現今的時代是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人們崇拜的大都是傳媒偶像。你贊同這句話嗎?說說你的理解。
各抒己見
言之有理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演讀劇本現英雄:
一小組為單位,幾個同學選取文章中喜歡的部分,演繹《長征》。促使學生加強對文章的整體理解、更加深入地領悟文本。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合作能力。
5布置作業 :
1、寫一篇演后感。
(1)要求聯系課文。(2)說出自己的真實體驗。(3)字數不少于300字。
教學
反思
第八、九課時 《長征》節選
教學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創設情景 感知課文
用一句話表述所感知的環境氛圍:這是一個 的
故事。.閱讀課文
填寫答案.
2. .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請學生分別用小標題概括文章的四個場景。
. 啟發學生了解課文按場景的轉換清楚的分為四個部分,以人物的對話、動作和事件的發生、發展來一步步的把劇情向前推進。鼓勵學生運用準確、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各部分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3.一、 選擇場景、創作劇本
1、 課文節選了四個場景,哪個場景最使你感動,為什么?
2、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場景,組織志同道合的同學,準備下節課將它進行表演。
二、 按小組分工合作表演各自的劇本。
結合課文,從多個角度對各組的表演進行評價。.
由于個人感受不同,允許有不同的理解,鼓勵學生各言所感。
( 學生閱讀課文,結合自身的理解,進行劇本的再加工,教師巡回指導)
..
4.一、 播放《長征》片斷。(第22集)
引導學生對比電視劇,進一步比較差距,反思自己的表演。
二、 引導歸納電視文學劇本的一般特點。學生.觀看
反思.表演
掌握電視文學劇本的一般特點。
5展開討論 開拓延伸
學習完這個單元,你對紅軍長征有了那些深入的了解?你覺得紅軍戰士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下取得長征勝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在這個單元中你所學到的知識以外,你最想知道的紅軍長征的相關歷史是什么?你會怎樣了解你想知道的知識呢?你覺得這五篇課文有怎樣的共性與個性呢?你能否寫一篇小論文談談你的理解呢?學生思考
討論歸納
完成作文
教學
反思
第十課時 . 誦讀欣賞《詩人 領袖》兼復習《七律 長征》
..
教學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指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寫作背景。學生交流
2
提出朗讀要求,開展朗誦比賽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反復朗讀中逐步加深對課文后關于這首詩的主要內容和藝術特點的簡評的理解。
3.
一、. 由《七律 長征》,引導學生收集毛澤東的詩詞,
二、組織討論
詩歌最后一句“嘹亮了東方”是什么意思?這樣寫好不好?
學生當堂完成,相互交流
. 比一比,看誰收集得快,收集得多
.
師生討論共同歸納
.
.。
教學
反思
第十一、十二、十三課時 單元作文
教學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第一課1、. 準備:
2、 1、組織學生自學“寫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3、 2、口頭完成習題二:講述“一個有關我的故事”。
4、(二) 寫作:
5、 1、提供參考題目:“一個有關我的故事”、或“我們班的新鮮事”等,學生討論自定也可以。
6、2、明確寫作要求,學生寫作。
閱讀,思考,議論
第二課寫作實踐,自評,出示評改標準和要求,組內交流、互改。寫作,自評
第三課7、互評,作文講評,師生互動評改作文,好文章推薦。互評,聽讀
教學
反思
第十四課時 口語交際——當一次主持人
教學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指導學生收集一些名主持人的主持節目學生交流
2提出要求:學習當節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能夠發揮自身特長主持大方、自然。學生參與,評選最佳選手
3(一)、引導學生自學口語交際“當一次主持人”;
(二)、播放央視“挑戰主持人”或其他著名主持所主持的欄目;
(三)、創設情景
假如你是一次“走近你、我、他”的主持人。
學生可以默讀、小聲朗讀。也可采用圈、點劃。
互相交流,談自學的體會。
結合電視加深主持人要求的體會,交流體會。
扮演角色,同學互評。
布置作業 假如你是“我講我心中的煩惱”節目的主持人,請完成串連詞,并在班里交流、互評。
教學
反思
八年級上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篇2
常州市新北區孝都中學祁義紅
2004.8
一、單元內容
本單元所選用的課文全部圍繞“長征組歌”這一主題,長征是中國革命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壯舉,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發過對長征的感慨和歌頌。
毛澤東的《七律 長征》就是詩歌創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個字,負載著長征路上的千種艱難險阻,飽含著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志。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無論對革命而言,抑或對詩歌史而論,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長征組歌》用10個不同的戰斗生活場面,塑造了人民軍隊的光輝形象。
陸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細膩、生動的筆法描述了紅軍翻越長征中第一座難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個普通戰士的視角塑造了周恩來的光輝形象。
《長征》則以文學劇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長征途中的種種經歷,展現了他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紅軍長征的光輝業績和偉大意義,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
2、了解不同樣式的作品表現同一題材內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紅軍指戰員的高大形象及其豐富的內心世界。
3、記誦、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句。
4、學習理清一件事的來龍去脈,寫清楚它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5、學習當節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連綴語,有服務意識。
三、教學課時安排(共14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1課時)
課文《七律 長征》 (1課時)
課文《長征組歌》兩首 (1課時)
課文《老山界》 (2課時)
課文《草》 (2課時)
課文《長征》節選 (2課時)
誦讀欣賞 (1課時)
寫作 (3課時)
口語交際 (1課時)
三、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起始課)
教學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導入
想一想,紅軍長征的故事你了解嗎?能否為大家講一下。 思考
講述
.
2 速讀單元課文,完成兩個任務:
(1)本單元的5篇課文,各自從什么角度講述長征的?
(2)你能為大家至少寫一個單元教學目標 嗎? .
思考
討論
擬寫
. 目的是初步了解課文,激發興趣。
3 明確單元學習任務:
請同學們依據單元提示、課文練習和自己的體會,大致明確本單元的主要學習任務。
學生先獨立思考,后集體討論,做到基本一致。 參見單元教學目標
教學
反思
第二課時 《七律 長征.》
教學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導入
(1)關于長征你知道哪些?
(2)教師補充講述長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毛澤東寫的《七律 長征》。
交流已有的資料,如長征經過了哪些省,行程多少里等。
通過老師的補充講解,進一步加強對長征的了解。
2 朗讀課文
(1)教師范度讀全詩,正音正形。
(2)學生自由朗讀,體會詩意。
(3)教師指導朗誦,介紹四字學習
法——譯、讀、悟、誦
譯:指疏通詩歌大意;讀:反復誦讀、揣摩品味;悟:理解詩歌內涵;誦:在理解的基礎上用朗讀再現作者的情感。
聽講;
放聲朗讀;
掌握方法。
3 研讀課文
1.這首詩的詩眼在哪里?這首詩表現了紅軍的什么精神?.
2.“紅軍不怕遠征難”,遠征究竟“難”在何處?作者在這首詩中描繪了幾幅“征難圖”?
3.首聯與頷聯、頸聯在結構上是怎樣的關系?)首聯與尾聯在結構上又是怎樣的關系?
4.紅軍于1935年1月攻占遵義,1935年5月搶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1935年6月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頷聯騰五嶺、跨烏蒙是按時間先后順序寫的,為什么頸聯上下句不按時間順序寫呢?頷聯和頸聯各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
.5。1935年8月21日,以毛澤東為首的右路軍出發過草地,以張國燾為首的左路軍卻南下,另立中央,以賀龍、關向應為首的二方面軍還沒有開始長征,這是歷史事實,但作者為什么要在詩中說成是“三軍過后”呢?
(“不怕”——革命英雄主義;“更喜”——革命樂觀主義。)
(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總分關系,頷聯承“千山”,頸聯承“萬水” (總起與總收,革命英雄主義與革命樂觀主義的統一)
頷聯.:夸張。頸聯:紀實。
“三軍”一詞的運用,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
廣大指戰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4 拓展閱讀
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中國革命歷史上的壯歌。毛澤東不但寫下了《長征》來加以贊頌,而且在長征途中寫下了許多詩。請讀下面兩首詩,讓我們進一步體會紅軍戰士不畏艱險、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用投影儀打出《清平樂•六盤山》、《憶秦娥•婁山關》)
自由朗讀,有興趣的也可以背誦、抄寫。
教學
反思
第三課時 《長征組歌》兩首.
教學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導入 :重溫歷史 進入長征
.師生誦讀《七律 長征.》導入 新課
學生自由朗讀《長征組歌》兩首,談
談有關四渡赤水和過雪山草地的情況。
, 誦讀
學生自由朗讀
討論交流
2 創設情景 感受長征.
播放《四渡赤水》和《過雪山草地》片段,讓學生感知歷史,體驗革命豪情。
.
.
.觀看片段
感悟體會
3 .接觸課文 理解長征
(1) 反復吟誦,品讀詩歌。
(2) 設計提問,揣摩品味。
一:你能寫出這兩首歌詞的中心句嗎?
二:這兩首歌詞的開頭幾句用的都是三字句,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
. 吟誦 品讀
兩首歌詞的中心句分別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和“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短句在節奏上有緊張、急促的特點,這里用短句,突出了自然環境的惡劣和紅軍生存環境的艱難。
4 .回味歌詞 吟唱長征
.(1)播放視頻《長征組歌》,在音樂欣賞中回味歌詞。
(2)學唱這兩首歌曲。
觀看
學唱
..
5 布置作業
.完成探究練習二、三,形成書面文字。
.
教學
反思
第四、五課時 《老山界》
教學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創設情景:
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來寬,一翻身就會掉下懸崖,路上的石頭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覺的感覺會是如何呢?組織學生交流。我們的紅軍戰士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過夜,而且還吃不飽,他們的感覺如何呢?為什么會這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文。出示課題。 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2
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
(模式:本文記敘的是___________。)
2、毛主席在《七律 長征》中的主題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想一想,紅軍在翻越老山界時遇到了哪些困難?
3、紅軍在翻越老山界時遇到了“四難”,戰士的態度如何,試從文章中選擇恰當的語句說明。
4、紅軍戰士為什么能夠表現出這樣態度?結合你的理解談談感受。 學生細讀課文
自己找一找劃一劃
動筆寫一寫
互相議一議
明確1、紅軍長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明確2、3、
(1) 走路難——沒有絲毫的膽怯。
(2) 睡覺難——豪無怨言。
(3) 吃飯難——忍餓爬山。
(4) 處境難——譏笑敵機的無能。
3 研讀課文:
根據課文完成紅軍爬山的簡要行軍圖,引導學生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記敘一件完整的事情的方法。 學生展示繪圖,互相交流評價,并且說說作者把寫作的重點放在了哪里,言之有理
4 拓展訓練:
摘取精彩片段,進行仿寫練習
(1)示例:寫寂靜,可以以靜寫靜,也可以以聲寫靜。課文既說“寂靜”,又說“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運用的是一般聽不到的聲音;因為聽到了一般聽不到的聲音,才說明實在是靜極了。 練一練:你在生活中曾有這樣的感受嗎?試用一二百字寫出來,練習用比喻。
寫一寫
說一說
評一評
5 布置作業
摘抄、背誦文中的優美語段。
教學
反思
. 第六課時 《草》
教學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創設情景:
同學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幾株不起眼的小草,滾著晶瑩的露珠,富有頑強的生命力,卻也威脅著紅軍戰士的生命。
聽講
講述以紅軍過草地為內容的長征故事,如:《豐碑》《金色的魚鉤》
2 整體感知:
1、 快速朗讀課文,劃出你認為陌生的詞語。
2、 回顧課文,用一句話概括全文。 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劃,然后以小小組交流、補充。 不一定要統一。
3 品讀課文:
我們讀這樣的文章,一方面是了解所記敘的事件,另一方面要注意品讀文章凝練自然的語言,更要體悟字里行間所蘊涵的情、理、意、味。請你選擇一兩個句子,進行品析。
(1)、(他的)語氣里透著深深的感情:“等你們長大了,就會想起這些草,懂得這些草;就會看到:我們正是因為吃草吃得強大了,吃得勝利了!”
(2)、周副主席有舉起那顆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進嘴里……那干裂的嘴唇閉住了,濃濃的胡須不停地抖動著,一雙濃眉漸漸皺緊了。
(3)、小說結尾寫道:“自從患病以來,他還是頭一次笑得這么痛快。”你認為周副主席為什么“笑得這么痛快”?
學生活動,交流評價。
兩個“就會”強調了青年一代繼承并發揚革命傳統的必要性,強調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對于壯大隊伍、克敵制勝的重要性。
這個句子充分表現了作為紅軍革命領袖的周副主席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對紅軍戰士生命和健康高度關注,對革命大業極端負責,無比忠誠的高尚品質和非凡氣度。
周副主席“笑得這么痛快”是因為他聽到了警衛員對小衛生員說的話,他為戰士們有接受了一次革命傳統 的教育而欣慰。 要注意語言有條理、完整,表述要準確、清晰,賞析要具體。
4 體驗拓展:
讀了文章,你體會到是什么樣的原因使得黨領導下的紅軍戰勝了困難,取得了長征和中國革命的勝利? 學生討論
5 布置作業 :
(1)學習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2)思考你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怎樣的形象? 應聯系課文,由課文聯系到現實生活。
教學
反思
第七課時 《草》
教學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朗讀課文說英雄:
閱讀課文,文中英雄人物具有哪些共性和個性?
歸納:同樣是紅軍戰士,同樣的衣衫襤褸,同樣的錚錚鐵骨。
個性提示:從不同的動作與語言。 班上交流
由于個人的感受不同,允許有不同的理解,學生可以各言所感,然后歸納。
2 品味細節知英雄:
對事業赤膽忠心,對同志對戰友滿腔熱忱、無私幫助,對革命前途充滿信心。這些革命者的精神風貌都是通過細節表現的,請你從文章找出相關的細節并進行賞析。
我最欣賞的一個細節是:——————,理由是:——————。
學生查閱一下字典了解什么叫細節描寫。然后學生在文中尋找細節。說出各自的理由。
3
遷移拓展話英雄:
什么樣的人是英雄?結合課外積累說說你心目中的英雄。
說一句總結的話:英雄就是——的人。
有人說現今的時代是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人們崇拜的大都是傳媒偶像。你贊同這句話嗎?說說你的理解。
各抒己見
言之有理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 演讀劇本現英雄:
一小組為單位,幾個同學選取文章中喜歡的部分,演繹《長征》。 促使學生加強對文章的整體理解、更加深入地領悟文本。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合作能力。
5 布置作業 :
1、 寫一篇演后感。
(1)要求聯系課文。(2)說出自己的真實體驗。(3)字數不少于300字。
教學
反思
第八、九課時 《長征》節選
教學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創設情景 感知課文
用一句話表述所感知的環境氛圍:這是一個 的
故事。 .閱讀課文
填寫答案 .
2 . .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請學生分別用小標題概括文章的四個場景。
. 啟發學生了解課文按場景的轉換清楚的分為四個部分,以人物的對話、動作和事件的發生、發展來一步步的把劇情向前推進。鼓勵學生運用準確、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各部分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3 .一、 選擇場景、創作劇本
1、 課文節選了四個場景,哪個場景最使你感動,為什么?
2、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場景,組織志同道合的同學,準備下節課將它進行表演。
二、 按小組分工合作表演各自的劇本。
結合課文,從多個角度對各組的表演進行評價。 .
由于個人感受不同,允許有不同的理解,鼓勵學生各言所感。
( 學生閱讀課文,結合自身的理解,進行劇本的再加工,教師巡回指導)
..
4 .一、 播放《長征》片斷。(第22集)
引導學生對比電視劇,進一步比較差距,反思自己的表演。
二、 引導歸納電視文學劇本的一般特點。 學生.觀看
反思.表演
掌握電視文學劇本的一般特點。
5 展開討論 開拓延伸
學習完這個單元,你對紅軍長征有了那些深入的了解?你覺得紅軍戰士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下取得長征勝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在這個單元中你所學到的知識以外,你最想知道的紅軍長征的相關歷史是什么?你會怎樣了解你想知道的知識呢?你覺得這五篇課文有怎樣的共性與個性呢?你能否寫一篇小論文談談你的理解呢? 學生思考
討論歸納
完成作文
教學
反思
第十課時 . 誦讀欣賞《詩人 領袖》兼復習《七律 長征》
..
教學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指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寫作背景。 學生交流
2
提出朗讀要求,開展朗誦比賽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 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反復朗讀中逐步加深對課文后關于這首詩的主要內容和藝術特點的簡評的理解。
3 .
一、. 由《七律 長征》,引導學生收集毛澤東的詩詞,
二、組織討論
詩歌最后一句“嘹亮了東方”是什么意思?這樣寫好不好?
學生當堂完成,相互交流
. 比一比,看誰收集得快,收集得多
.
師生討論共同歸納
.
.。
教學
反思
第十一、十二、十三課時 單元作文
教學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第一課 1、 . 準備:
2、 1、組織學生自學“寫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3、 2、口頭完成習題二:講述“一個有關我的故事”。
4、 (二) 寫作:
5、 1、提供參考題目:“一個有關我的故事”、或“我們班的新鮮事”等,學生討論自定也可以。
6、 2、明確寫作要求,學生寫作。
閱讀,思考,議論
第二課 寫作實踐,自評,出示評改標準和要求,組內交流、互改。 寫作,自評
第三課 7、 互評,作文講評,師生互動評改作文,好文章推薦。 互評,聽讀
教學
反思
第十四課時 口語交際——當一次主持人
教學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指導學生收集一些名主持人的主持節目 學生交流
2 提出要求:學習當節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能夠發揮自身特長主持大方、自然。 學生參與,評選最佳選手
3 (一)、引導學生自學口語交際“當一次主持人”;
(二)、播放央視“挑戰主持人”或其他著名主持所主持的欄目;
(三)、創設情景
假如你是一次“走近你、我、他”的主持人。
學生可以默讀、小聲朗讀。也可采用圈、點劃。
互相交流,談自學的體會。
結合電視加深主持人要求的體會,交流體會。
扮演角色,同學互評。
布置作業 假如你是“我講我心中的煩惱”節目的主持人,請完成串連詞,并在班里交流、互評。
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