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的
b從質量上看,公有資產占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這就打破了過去認為國有經濟越多越好、比重越大越好的傳統思想觀念。目前,我國國有企業近30萬家,分布在工商業的各個領域。由于戰線過長,造成國營企業規模小而分散、效率不高等問題。比如,我國500家大型國有企業的資產總額和利潤總額還不及美國500家大企業的前3家。因此,現有國有企業應該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進行戰略性改組,通過破產兼并、擴股融資、債務重組等多種運作方式,將國有資產從效益差的領域或國有經濟不應進入的領域中抽出來,集中到國有經濟應該而且可以加強的領域。這樣,雖然由于破產兼并,國有企業每年減少千百戶,但國有資產由此迅速由低回報產業向高回報產業轉移,向大型企業集團聚集,從而提高國有資本素質,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最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就是說,從質上看,公有資產要通過優化重組加強其主體地位。
目前,我國公有制經濟的質量情況,可以從裝備水平這一側面得以反映。據1996年對全國工業大中型企業1180種主要專業生產設備技術水平的普查,按設備原價計算,達到國際水平的占26.1%,比1985年提高13.2個百分點;屬國內先進水平的占27.7%,提高5.9個百分點;屬國內一般水平的占33.4%,下降13.6個百分點;屬國內落后水平需淘汰的占12.8%,下降5.5個百分點。
(2)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a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如金融、通訊、鐵路、航空、電力等),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b國有經濟要增強自己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引導和影響其他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并在國內外競爭中不斷擴大。例如,1985年以來,雖然純國有工業產值的比重從1986年的64.9%下降到1995年的34%,但沒有改變公有制工業占主體的格局。1995年末,公有制工業產值比重為80%,資產總額達85%。又如,雖然目前國有經濟只占國民生產總值(gdp)的34%,但1996年在全國工業企業利稅總額1萬億元,國有經濟就達6000多億元,加上集體經濟的2700多億元.兩項合計,公有制經濟利稅總額共為8776億元,貢獻率達88%。這說明,國有經濟雖然比重下降,但它的絕對值卻是居于絕對主導地位的。
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的教法建議
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礎既是本課的重點、難點,又是需要理解的知識。所以,首先應該對該知識點做到心中有數。教法建議:通過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小組調查、問卷調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研究性
學習等方法,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和自主
學習、調研的能力。例如第二框教學可引導同學讀圖:
圖一,工業總產值的所有制結構變化;
圖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所有制結構變化
然后課堂思考,并議論這種變化的客觀原因
最后課堂討論我國的基本國情: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生產力的多層次性決定了多種所有制共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