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維護受教育權
第二課時:接受九年義務教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進一步了解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知道九年義務教育的具體內容。
能力目標:通過典型案例的討論引導和教學啟示,初步培養維護自己受教育合法權益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從國家法律的角度對受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增強依法維護自己受教育權利的能力和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自覺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時的重點是義務教育的含義和特征;難點是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自覺性。
教學程序:
一、復習:
1、 填空:受教育權,是指公民有從國家______________的機會,以及獲得__________的權利。
2、單項選擇:在我國受教育( )
a. 只是公民享有的權利
b. 只是公民應履行的義務
c. 只是義務而不是權利
d.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3、不定項選擇:在當今時代,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識( )
a. 才能獲得良好的就業機會
b. 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c. 才能解決自己的所有問題
d.才能豐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現代文明
二、導入新課
我國目前的現狀是人力資源總量大,但質量偏低, 人力資源地域差異明顯,尤其是中國西部的文盲率偏高。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相當于世界70年代的平均水平,比發達國家至少滯后十幾年。在我國適齡人口中,80%以上是初中或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到2001年,中國受本科以上高等教育人數占總人口的13.9%,日本則是37.5%。勞動力文化層次低,產業和行業間的人力資源矛盾突出,行業間發展不平衡。文化程度較高的人才集中在計算機、金融、保險、房地產等行業。截止到2000年底,農林牧副魚的從業人員中,小學文化程度的要占到43.1%,其中文盲11.8%。各行業中,職業人員的結構也不盡合理;專業人員比重低。城鄉勞動力文化差距大。目前,城鎮人口的文化程度處在初中、高中階段,農村處在初中、小學階段。所以說,勞動力文化素質的不均衡性相當嚴重。我國要在今后20年趕上發達國家,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加快現代化進程,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就必須大興科教之風,就要從娃娃抓起,從培養人才的基礎過程抓起。這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鑒于中小學教育的重要性及我國的國力所限,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提問:你們知道什么是義務教育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相關的內容。
三、講授新課: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板書)
1、我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板書)
請同學們看書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義務教育的含義(板書)
(學生閱讀教材后回答,教師歸納。)所謂義務教育是依照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少年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
這里的“義務”是指用法律形式規定的,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和適齡兒童少年都要履行的責任;教育專指學校教育。
(2)、九年義務教育:
我國的義務教育包括初等(小學)教育和初級中等教育(初中)兩個階段,共九年,又稱九年義務教育。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義務教育的含義,下面我們來接著了解義務教育的特征。
2、義務教育的特征(板書)
請同學們看兩則材料,思考這兩則材料反映出我國義務教育具有哪些顯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