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維護受教育權
但是總的來說,我國的基礎教育還比較薄弱,表現在相當一部分農村尚未普及小學教育,許多適齡兒童特別是女童沒有受完規定年限的教育,致使文盲、半文盲仍在產生;不少中小學教師缺乏應有的培訓;一部分中小學辦學條件較差;在一些城鎮和鄉村初中學生中途輟學嚴重等等。這些狀況同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宏偉目標形成尖銳的矛盾。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各種保障措施在全國有步驟地實施義務教育。
2、 普及義務教育的保障(板書)
(1)法律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為了保證義務教育得以全面貫徹實施,我國專門制定了一部法律,它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是我國普及義務教育的最重要的法律保證,下面,我們首先來了解關于義務教育法的相關情況。
問:義務教育法是什么時候通過的,什么時間施行的?
答:分別是1986年的4月12日和7月1日。
問:義務教育法是在什么會議上通過的?
答:六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
問:義務教育法施行的重大意義是什么?
答:它是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也反映了國家對未來一代的關懷,而且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權的具體體現。
問:義務教育法共有多少條?它都定了哪些重要問題?
答:18條。它規定了我國的義務教育制度,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在實施義務教育中的責任,學制,義務教育的管理和經費,對妨礙義務教育行為的處罰等重要問題。
問:義務教育法對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怎么規定的?
答:它的第5條規定:“凡年滿6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能推遲到7周歲入學。”它的第11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使適齡的子女或者被監護人按時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同時還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招用應該接受義務教育的兒童、少年就業。”
(2)、物質保障和師資保障:
國家撥出大量資金,興辦學校,提供教學設施;籌措經費,幫助貧困學生;培養師資,提高教師待遇。盡可能創造更好的條件來讓少年兒童讀書學習。
問:1、同學們知道我國有史以來中央專項資金投入最多、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全國性教育工程是什么嗎?對它的進展情況了解嗎?
“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教育是1995年到2000年期間實施的一項旨在貧困地區普及義務教育的宏大工程,這一工程由中央、地方投入巨資,先期在經濟發展中等的湖北、湖南等12個省的383個貧困縣實施,目前又在新疆、內蒙古經9個省469個貧困縣實施,它一方面使辦學條件、師資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另一方面推動了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的普及。這一實例反映出國家在義務教育中的職責主要有制定規劃、認真組織落實;興辦學校,保證必要條件;籌措經費培養師資,提高教師待遇等。
2、同學們知道,目前我國參與人數最多、社會影響最廣泛的一項社會公益活動是什么?
它是希望工程。自1989年希望工程實施以來,進展如何呢?請同學們看以下材料:
據了解,目前全國希望工程的籌資規模已超過11億元,救助失學兒童160多萬名,建設希望小學4000余所;還為近萬所農村小學配置了“希望書庫”。另外,為了表彰和鼓勵在貧困鄉村學校一直默默奉獻、辛勤耕耘的優秀教師,該工程還設立了“希望工程園丁獎”,并對1000多名希望小學的校長進行了業務培訓。為了下個世紀的中國不再有因貧困而失學的孩子,希望工程正進入沖刺階段——經過兩年的努力,希望工程要累計救助失學兒童250萬到300萬名,援建希望小學6000所,到本世紀初基本完成救助貧困失學兒童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