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規則與正義》教案
(二)道德規范
道德規范是道德意識現象的內容之一。一定社會為了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要求人們遵循的行為準則。是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關系普遍規律的反映,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人們行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是人們的社會關系在道德生活中的體現。
道德規范源于人們的道德生活和社會實踐,又高于人們的道德生活和社會實踐。歷史上不同時代、不同階級的道德規范,都是從相應的時代要求和階級利益出發,經過概括而形成的,并用以指導人們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行為。
道德規范指判斷善和惡、正當和不正當、正義和非正義、榮和辱、誠實和虛偽、權利和義務等道德準則。人們能夠按照道德規范的要求行為,就是善行;違反道德規范的行為,就是惡行。
道德規范是由一定的社會物質條件和社會關系所決定的,同時又是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人們自覺行為的產物。道德規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具有歷史性和繼承性。在階級社會和有階級存在的社會,道德規范的形成、發展及其在實踐中的貫徹,同現實社會的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有密切的關系。
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規范。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的行為,凡是有利于社會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就是合乎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肯定道德規范的歷史性和階級性,并不否認道德本身的繼承性。任何先進階級的道德規范總是要繼承和發展先前社會中的有積極和進步作用的道德規范。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規范,是從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的利益和全人類的利益中引申出來的,是最先進的道德規范。
(三)活動:手抄報——《我們身邊的道德與規則》
觀察身邊的人與事,用文字的形式把它記錄下來,并結合上網搜索下載的材料,加以點評與分析,以手抄報的形式刊出,并加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