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復習提綱
一、學習目標
1、認識到行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良好的行為產生良好的結果,不良的行為產生不良的結果。懂得個人的行為不應該危害自己、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
2、學會判斷行為的正誤,樹立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的、道德的責任意識,養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良好品質,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人。
二、知識準備
預習思考題:
1、每個公民行為自由的前提是什么?
2、每個公民應對自己行為承擔哪兩方面的責任?
3、不承擔責任的危害有哪些?
三、學習過程:
1、生活中有哪些負責的行為和不負責任的行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寫你這節課的收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知識梳理
1、每個人都有行動的自由,但必須以不損害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權利和自由為前提。
2、作為公民,應為自己的行為承擔___________、___________責任。
3、人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行為________。不承擔責任不僅會給自己帶來___________,而且還會有損__________________,從而受到人們的__________________。
五、達標檢測
達標檢測一
1、作為公民,應為自己的行為承擔_______責任。 ( )
①法律的 ②道德的 ③社會的 ④家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人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因為( )
①不承擔責任會給自己帶來不利的影響 ②不承擔責任會有損他人、集體、國家利益 ③任何行為都會導致不良后果
④不承擔責任會得不到人們的信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一個勇于承擔道德義務的人,會情不自禁地去 ( )
①關愛別人 ②關心社會 ③以天下為己任 ④甘于承擔重任,接受挑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個體納稅戶陳某拒不履行依法納稅的義務,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這件事說明 ( )
a.依法納稅光榮,應自覺納稅
b.依法納稅是愛國的表現
c.拒不納稅是違法行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d.拒不納稅是不道德的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5、每個人都有行動的自由,也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么?
達標檢測二
1、XX年5月30日,《重慶青年報》報道: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9日上午對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案作出一審判決,以受賄罪判處鄭筱萸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鄭筱萸被依法判處死刑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