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面對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
教學目標情感目標:增強積極維護社會公平的責任意識
能力目標:
1.理解公平具有社會性和相對性
2.關于公平問題的辨證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正確認識公平意識是道德的重要內容
教學重點
理智面對不公平現象
教學難點
理解公平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活動教學法、討論法、情景設置法、案例分析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播放動畫《耳聾的奸商》設置情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領悟到,我們每個人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中都有可能遇到一些不公平,那么我們該如何去認識面對這種不公平現象呢?──我們今天就來討論這個問題:理智面對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
出示課題:
(一)理智面對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
案例一:各位同學,你現在的某些條件與大城市的同齡人相比,你感到公平嗎?與某些貧困山區將要輟學的同齡人相比,你感到公平嗎?
教師:人類不斷探索追求公平,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公平總是受到一定社會制度、社會條件和規則的制約,任何社會都存在不公平現象,公平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公平存在。
出示:公平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公平存在。
所以我們要善于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對待不公平,我們更要有理智的行為和寬廣的胸懷。
案例二:
王女士發現這個月自己家的固定電話費很高,她要求調一份詳細清單,但工作人員以只能調長途,不能調市話為由。拒絕打印全部通話記錄。
問題:1.電信工作人員的這種做法公平嗎?
2.你認為王女士應該怎樣做?
結論:當遇到類似的不公平現象時,我們要增強權利意識,用合法的手段尋求解決。
案例三:
上數學課時,小明的同學向小明借尺子,小明正準備把尺子傳過去時,被老師發現,老師當眾點名并批評了他,小明很不服氣……
問題:1.他的想法有什么道理?
2.是什么影響他對公平的判斷?
3.他應該如何正確面對?
小結:公平感與個人的需要、經歷、思維方式有關,通過這次的合作討論,讓學提高對公平的判斷能力和調整思維方式的能力,知道面對不公平的現象我們正確的做法。
活動:實話實說。(以小組為單位 )
步驟:1.同學們,你在現實生活中一定也遇到過不公平的事吧!請你來說說自己遇到的不公平的情形及當時的真實感受。
2.小組成員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討論問題,遇到不公平情形時我們應該怎樣做?
(答:1.我們不能要求社會對每個人都公平。2.不必事事都苛求公平3.設法努力爭取4.調整心態,換位思考,理性思考)
3.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推舉1名代表交流小組的主要觀點。
活動目的:親身感受如何面對不公平的遭遇,掌握面對不公平的策略。
行為感悟:
請大家自由交流,完成下面各題
1.當買到假冒偽劣商品時……2.當被老師誤解,感到委屈時……3.當同班同學交不起學費時……4.當自己處于困境,孤立無時……5.當有人恃強凌弱時……
學生總結:
面對不公平的現象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第一,用合法手段去解決問題,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第二,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
第三,同破壞公平的行為做斗爭,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結束語:心語祝福,情境升華播放歌曲《越來越好》中結束。
最后我送給同學們三句話,:
第一、祝福同學們的內心都有一桿公平秤,當個誠實的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