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十五課 公民要依法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理解:
用事實表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用事例表明,青少年要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列舉事例和有關資料表明,公民依法行使揭發檢舉權的重大作用。
運用: 通過走訪,參觀或其他活動,了解訴訟和審判的基本程序。
(一)能力目標
認識揭發檢舉是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有效手段,培養揭發違法犯罪、檢舉犯罪嫌疑人的能力。
初步培養運用法律武器,依靠執法機關,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
(二)覺悟目標
懂得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既是公民的義務,又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增強敢于、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的意識。
懂得受到不法侵害忍氣吞聲或采用非法手段進行報復是錯誤的。增強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教學重點]
(1)“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框題內容。
(2)控告檢舉違法犯罪。
(3)“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執法機關,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教學難點]
實施正當防衛同犯罪分子做斗爭。
行政訴訟的含義和特點。
[課時安排] 4課時
(第一課時)
(組織學生觀看投影片)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1)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身邊的案例,引起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思考;(2)從學生的困惑點入手,引發學生對社會上違法犯罪這一社會現象的關注;(3)在擴散性思維的過程中,使學生對社會上違法犯罪現象由無奈到理性的思考。)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導入新課]
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對于公民個人和國家利益有什么意義?法律給我們哪些武器?
這就是本課要解決的問題:
[探索新知]
1。見義勇為,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板書)
2。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板書)
提問;上述染例中劉愛娟同學咬傷壞蛋的手,又在當天晚上在父親和村長的陪同下到派出所報了案,對破案有什么作用?劉愛娟同學保護同學勸壯舉歹徒的事跡受到學校的表彰,也受到法律的支持和鼓勵在哪些法律中有明確規定?
(學生回答后,老師歸納。)
3。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具有重要意義。(板書)
既可以協助執法機關及時地偵破案件、懲處違法犯罪。
又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犯罪。
公民還可以從中受到教育,得到鍛煉。
教師講述;我國憲法第41條、刑法第254條、刑事訴訟法第63條規定鼓勵和支持公民同違法犯罪做斗爭。
(投影片二)
(4)積極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是公民忠于祖國、忠于社會主義事業、有高度的社會主義覺悟和集體主義精神的表現。
(5)青少年必須從小培養這種高尚品德,見義勇為,敢于同各種違法犯罪做斗爭。
4。有人看到違法犯罪現象卻視而不見、聽之任之,這是十分有害的(板書)
(投影片三)
第一,這種看法是十分有害的。因為采取這種態度,不僅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損失,而且會在客觀上縱容和支持違法犯罪分子,同時,這也是懦夫、自私的表現,應該受到譴責。
第二,自己顧自己的原則和市場經濟是不相容的。因為市場經濟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而社會化大生產造就了協作這樣一種勞動方式,所以協作性勞動的過程就像一條一環扣一環的鏈子,把人和人緊緊聯系在一起,社會生產越發達,對協作與互相幫助的要求越高。到了今天,勞動的協作性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甚至成為商品生產條件下一種普遍的文化。一種公認的道德準則。上述案例中的店主和就餐者面對歹徒行兇而袖手旁觀。客觀上縱容和支持了犯罪分子,不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和人民的利益,是十分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