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對社會負責8.4 負起我們的社會責任 教學設計
第八單元:對社會負責 8.4 負起我們的社會責任【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理解一個人在社會中要承擔不同的社會責任,承擔社會責任對社會與個人具有重大的意義,在承擔社會責任時經常會碰到責任的沖突,要學會責任的選擇。
②通過學習,掌握在責任沖突時如何進行正確的責任選擇,提升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和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養成負責任的理念和價值觀,以積極的態度和技巧應對社會責任,勇負社會責任,培養負責的精神。
【學生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主體性不斷增強,渴望獨立,也會有產生主動要求承擔社會責任的心理傾向。但由于心理方面不夠成熟、在社會多元文化背景與多元價值觀的影響下特別是社會轉型時期對個人、集體的物質利益的沖突的困惑,以及某些社會現象的負面影響(如“好人沒好報”的錯誤觀念),以及某些家庭教育不當等,學生對個人的社會責任感產生一定的迷惘:一方面要求自己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另一方面,在實踐中可能發現結果與動機的反差又使他們產生畏懼感與心理沖突,產生逃避的心理與行動。
【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負責任的意義和不負責任的后果。
教學難點:面臨責任沖突時如何做出正確的責任選擇。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與設計思路】
溫故知新:
這節課,我們繼續探討-----負起我們的社會責任(板書課題)。人在社會中有著多重的社會身份。說一說,作為一名中學生,你有哪些社會身份?(學生答:子女、學生、村民、消費者、公民、朋友、姐姐等),其中,基本的社會身份是什么?(公民)不同的社會身份意味著不同的社會責任。你要承擔哪些社會責任?(略)
小結:人在社會中有多重社會身份,不同的社會身份賦予你不同的社會責任。
電影回放:《離開雷鋒的日子》((課本98頁)
《離開雷鋒的日子》講述了,喬安山(雷鋒的戰友)救了一名被車撞倒的老人,老人被送進醫院得救了,老人的兒子和兒媳來了,將他當作肇事者,要求賠償,老人也因醫藥費問題而裝糊涂。
在喬安山的故事里,你覺得有哪些人他們有著怎樣的社會責任?
老人:實事求是地告之真相
老人的兒子和兒媳:照顧受傷的父親,了解真相,感謝恩人
肇事司機:及時地送傷者救助
目擊證人:澄清事實真相,勿讓好人受委屈
喬安山面對誣陷和誤會,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困惑中,難道救人救錯了嗎?
真正的肇事者被抓到了,還喬安山一個清白,同時肇事者還會受到什么制裁?(法律將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
如果沒有人證明喬安山的無辜,如果交警抓不住真正的肇事者,喬安山該怎么擺脫困境?以后再碰到這種事情他又該怎么辦?(見《探究在線》8.4練習題8)
小結:在對責任的承擔中,難免還會遇到某些誤解和委屈,承擔責任經常需要我們拿出勇氣和擔當道義。真誠、勇敢地面對困難,運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困難,就能堅守和提升負責的精神。
你覺得喬安山是個怎樣的人?
一個負責任的人是個高尚的人,如果人人都如此,你說我們的社會將如何?我們的民族又將如何?(社會生活井然有序,平安祥和、生機勃勃;我們的民族會贏得世界的尊敬。)
負責任的意義:1、負責任能建設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1)負責任能改善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環境
(2)負責任能鑄就我們高尚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