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政治第三課 生命健康權與我同在 教學設計
第三課 生命健康權與我同在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熱愛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關注自己的健康;(2)尊重生命,尊重,關愛他人的生命和健康;(3)尊重權利,增強法律意識,遠離暴力。2、能力目標:(1)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夠正確區分哪些行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行為;(2)逐步形成正確行使生命健康權的能力;(3)提高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能力,如果受到傷害能運用法律武器追究對方的法律責任。3、知識目標:(1)初步了解人格權的內容,知道生命健康權是首要的人格權;(2)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護,了解行使生命健康權的方式;(3)明確每個公民都不得侵犯和危害別人的生命和健康。教學重點:什么是人格權?怎樣用法律捍衛我們的生命健康權教學方法:講授法、案例討論法、體驗式教學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2課時,每框各1課時。教學過程:導入新課:給學生展示一系列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圖片,引起學生的思考:在生活中我們的生命健康權是否也受到過侵害?那此時我們該怎么辦?從而強調:生命權和健康權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權利。珍惜生命,維護健康既是我們的權利,也是我們對自己、對社會的義務。(增強教學針對性,激發學生興趣。)新課講授:
第一框 生命和健康的權利 一、生命健康權是首要的人格權(一)看圖例案例回答問題:1、請同學根據書上的圖片編寫情景劇本表演。(可以任意選擇一個情景分組表演,把學生活動作為評價學生的一個方面)2、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案例,并且作出自己的點評。(對于學生的評價,教師要適時適度地給予點評)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生命健康權是人格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結論。(二)人格權的含義、構成、特征、重要性:人格權的含義:就是做人的權利,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人格權的構成:包括物質性人格權(生命健康權)和精神性人格權(自由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的特性:由每個人單獨享有,不得轉讓、繼承, 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與我們的人身相分離。人格權的重要性:人格權是人把自己與社會聯結在一起并與他人發生各種聯系與交往的前提。如果不享有人格權,人就不可能具有獨立的人格,人的尊嚴和價值也就不復存在,現代社會生活也就無法正常進行。(三)教師解釋人權知識。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身份權是民事主體基于某種特定的身份享有的權利。(四)把新中國建立前的人權狀況和新中國對于人格權的維護情況作一個對比,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社會對于保護人權的重視。(五)用富有哲理性的故事解釋“生命健康權的地位——首要地位”擁有健康才可能擁有一切。若將健康與其他利益相比,健康是“1”,名譽、金錢、友情、愛情、地位等都是“0”。有了“1”,這個數可以是十、百、千、萬乃至無窮大;若沒有“1”,即失去了健康,后面的名譽、金錢等再多也是“0”。(六)通過對書本三個情景問題分析,引出人身自由權 1、分析三個情景,提問上述行為侵害了人的什么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