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從眾與自主之剖析從眾
第六課 從眾與自主之 剖析從眾 (教案)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從眾現象的含義,了解從眾的主要表現,明確從眾心理行為的作用。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現象到領悟知識的能力,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和辨別是否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把握從眾心理,學會獨立思考,杜絕不良嗜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學思路:
首先通過設置情境,導入新課,讓學生感悟從眾現象的含義,然后通過列舉身邊從眾現象的事例,找出從眾現象的主要表現,最后通過對小品與材料的分析,讓學生理解從眾的作用。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師:上課
班長:起立
(老師忽然抬頭看天花板,并持續半分鐘,然后再請學生坐下)
師:剛才我看天花板時,不少同學也跟著看,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什么也沒看見。
師:那你們為什么抬頭看?
生:因為你一直盯著天花板看,我們覺得好奇,所以也跟著看。
師:那么,在現實生活中,別人怎么做,自己也跟著怎么做的現象叫什么現象?
生:這種現象叫從眾現象。
師: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六課“從眾與自主”第一節內容“剖析從眾”
【講授新課】
師:為了讓同學們更加深刻地體會什么是從眾現象,老師再給你們講兩則笑話。
笑話一:一天,某人去買菜,看見街上有好長一條隊伍,以為有便宜可以撈,便排在后面,一個多小時后,隊伍轉了一個彎,他發現前面有四個字:公共廁所!
笑話二:某人走在街上,鼻子忽然出血了,于是仰起頭來,旁邊的人看見他仰著頭,以為在找什么東西,于是就跟著仰頭,又過了一會兒,更多的人仰著頭往天上看,越來越多的人跟著仰頭……
師:透過現象看本質,究竟什么是從眾現象?
生:大家怎么認為,自己就怎么認為,大家怎么做,自己跟著怎么做。心理學把這種現象稱為從眾現象。
師:下面有兩組材料,請同學們找一找這兩種從眾現象有什么共同點?
材料一:開始我堅持,后來看到大家講的與我不一樣,就懷疑自己的眼睛有問題,有點害怕自己是錯的,最終放棄了自己的觀點。
材料二:剛開始認為這首歌曲不好聽,后來聽見大家都在唱也覺得好聽。
生:都是多數人怎么想,自己就跟著怎么想,這兩種現象都屬于心理從眾 。
師:我們再看兩組材料,下面這兩種現象又有什么共同點?
材料一:開始我相信自己做的是對的,后來發現只有我一個人做的與別人不同,我就照他們的做了。
材料二:看見大家買這種資料,我也買這種資料。
生:多數人怎么做,自己就跟著怎么做,這兩種現象都屬于行為從眾。
師:以上我們分析的是從眾現象的表現。
從眾現象的主要表現:⑴心理從眾 ⑵行為從眾
師:請你們列舉在我們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有哪些從眾現象?
生:……
(如書上52頁“都跟著跑起來了”、起哄、模仿時尚、追求時髦、XX年搶鹽風波……)
(有這樣一段仿句:世上最痛苦的是什么,輻射來了,鹽沒了;世上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輻射來了,鹽不好使;世上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輻射沒了,鹽買太多了;世上最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人將死了,鹽沒用完。)
師:從眾現象在我們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比比皆是,對同學們會有什么影響?請看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一:放掃把
(主要情節:周末大掃除,兩位同學掃完地后,將掃把從遠處扔向衛生角,勞動委員看見后,默默地將掃把擺放整齊。兩位同學看見后,羞愧地低下了頭,在以后的勞動中將勞動工具整齊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