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情系祖國教案
4.2情系祖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國家與民族發展的歷史,特別是近代以來國家與民族的命運變遷。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粹有一定的了解,能夠體會民族文化的營養造就著我們的精神氣質。提高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感悟能力,懂得分辨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能夠積極學習和主動吸取民族文化精華,培養自己的民族文化素養。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感受個人情感與民族文化和國家命運之間的聯系,培養愛國情懷,提高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形成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意識,做一個立志報國、有民族文化素養的人。
3、過程與方法:
通過材料透視、閱讀與感悟以及課堂活動感受名人志士的愛國熱情,了解他們在傳承民族文化上作出的突出貢獻,增進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同時領悟祖國的命運以及民族文化與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息息相關,牽動我們的情感。每一個中國人應該傳承民族文化,發揚民族精神。
教學策略:
1、教法選擇:討論法、情境教學法、分析歸納法
2、學法引導:教師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民族文化和國家命運對個人情感的影響,提高文化認同感。
3、教具媒體的組合運用:教學課件
4、課程資源的開發運用:圖片、文本資源
5、課堂組織形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組討論教學。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難點:
1、祖國的命運與我們的責任
2、民族文化的內涵和意義
教學重點:
如何對待民族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情境導入:
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創設情境,請學生談聽歌的感受,學生談完后教師歸納:祖國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是我們世世代代的精神家園。作為中華兒女,祖國命運是我們的情之所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共同學習情系祖國這一課。
二、 講授新課
一、情系祖國(板書)
探究與思考:1、中國哪些時候名揚四海?
2、中國何時步履遲緩?
3、新中國何時成立?
4、改革開放的時間是什么時候?
5、改革開放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1840年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前一百多年的時間里中國人民蒙受長期苦難和恥辱以及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各項事業的飛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人民精神面貌和情感狀態產生前所未有的變化的圖片資料后歸納指出作為中國人,我們個人的情感與國家命運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祖國的命運牽動著我們的情感,激發著我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1、祖國命運,兒女的依托(板書)
(1)國運興衰牽動著中華兒女的情感(板書)
(2)祖國命運激發著我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板書)
請學生閱讀梅蘭芳事跡后思考如何評價梅蘭芳的為人和貢獻?(學生答教師歸納)
多媒體展示黃河壺口瀑布圖請學生談談它的文化內涵。(學生答教師歸納)
2、民族文化,我們的血脈(板書)
說一說:我國古代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哪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學生答教師歸納)
(1)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是我們豐厚的財富
請學生閱讀課本93頁的材料《敦煌藝術的守護神——常書鴻》,思考:常書鴻先生為什么放棄了在法國所取得的巨大藝術成就,而毅然選擇回國? (學生答教師歸納)
(2)民族文化造就民族靈魂(板書)
請學生列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神財富。(學生答教師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