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學設計3
第二框《兩代人的對話》教案設計
一、從容說課
第一目“架起理解的橋梁”,主要講了三層意思。
第一,如何看待與父母的矛盾。教材一開始,設計一個活動,意在讓學生正確對待與父母的代溝和矛盾問題。得出“要走近父母,親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溝,與父母攜手同行”的結論。
第二,介紹與父母溝通的過程。教材通過一個具體情景,讓學生想辦法、出主意,學會與父母溝通商量。通過商量,弄清與父母的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這樣,看似沖突的事情就有回旋的余地。溝通得好,子女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變家長的主意。
我們的教學不光要講道理,還要教給學生方法,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在此,引用了毛澤東的一句話,我們的任務是過河,要解決橋或船的問題,即解決方法問題。安排這一名言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從方法論的角度認識這個問題,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把握與父母溝通的要領。教材在此安排了一個活動,要求學生扮演、模擬與家長溝通的過程,讓學生從模擬中體驗與父母溝通的要領,并把自己獲得的與父母溝通的有效方法和切身體驗說給大家聽。這種安排,主要目的是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自主地探究所學的內容,達到感悟過程、體驗情感、增強能力的目的。
第二目“交往講藝術”,由四部分構成。
第一,通過活動,讓學生交流與父母交往的竅門兒。這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結合已有經驗探討與父母交往的藝術。
第二,有針對性地突出三點學生應該注意的具體要求。
現在不少學生覺得父母對自己呵護、養育是理所當然的,家長對子女的期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自尊心,因而不會感激父母,更不會贊賞父母。其實父母也是人,喜歡別人贊賞,會贊賞父母對增進親情和溝通來說,非常有益。有鑒于此,教材強調“贊賞父母,交往起來無煩惱”, 并作了闡釋和說明。
不少家長反映學生不聽話。這里有矛盾、抵觸的問題,也有學生不會聽的問題。其實聆聽也是藝術,學會聆聽同樣是與父母溝通必須注意的。因此,教材強調“認真聆聽,交往起來免誤會”,并作了一些簡要解釋。
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受父母嬌慣,加上家長要求孩子在學習上多用功,家務事上不指望孩子,導致一些學生懶惰、沒有責任心,不會幫助父母做事。這種情形也不利于與父母交往。因此,教材強調“幫助父母,交往起來無障礙”,并作出簡要解釋。
第三,與父母交往三字經。這是與父母交往藝術的他人經驗,也是非常有用的經驗。這段三字經給學生以有益的提示,分別涉及多種情景:“父母誤會了我們,父母生氣罵我們,父母動手打我們,父母說起來沒完,所提要求遭拒絕,自己有事要外出,自己出行在外地,父母想打聽情況,父母對我們批評,父母夸獎好兒女,我們不慎犯了錯。”在不同的情景中,三字經有不同的行為要求。
教學中不妨讓學生結合三字經談體會,還可以改造這一現有的三字經,總之讓學生參與、體會,以幫助學生掌握與父母交往的藝術。
第四,家庭交往要寬容。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即使父母錯了,也要多原諒,不必非與父母爭個高下輸贏不可。有時即使爭贏了,也不一定給自己帶來快樂、給家庭帶來幸福;孩子認了錯,不會帶來恥辱,反而讓孩子丟掉包袱,化解隔閡,增進家庭的溫馨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