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學設計3
這里有個辯證思維問題。如果人們總在對立的兩極中想問題,往往陷入誤區。家中矛盾有是非,我們要教育學生堅持“是”,舍掉“非”。但若將此絕對化,往往不利于家庭交往。寬容家長的錯誤,自己得理又讓人,更有助于家庭的和睦。這里有個途徑和目標的關系問題。目標在于增進家庭親情,營造溫馨和睦的家,途徑方式要服從這一目標。如果得理不讓人,看似正確,實則有悖目標,結果適得其反。為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難于理解的問題,教材用了個相關鏈接,以具體材料來說明。
二、教學準備:
準備課堂角色扮演;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幻燈片顯示)
毛澤東說過: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那么,面對兩代人的代溝、矛盾和沖突,我們該怎么做呢?
常言道:“快樂與別人共享,快樂可以增加一倍;痛苦與別人分擔,痛苦可以減少一半”,其實說的就是溝通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與家長溝通呢?其中最冷靜的辦法就是找到分歧的癥結所在,尋找解決問題可能涉及的多種方式;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換位思考”,多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看待問題。在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尋找“共同語言”。另外,溝通中還要懂得并善于“妥協”,退一步海闊天空!
(二)講授新課
1、架起理解的橋梁(板書)
(1)要親近父母,跨越代溝(板書)
活動一:如何認識家庭矛盾和沖突
活動過程:
學生:請學生閱讀教材兩種觀點,并反省自己與父母的矛盾和沖突,思考應如何對待,選一到兩名學生談談看法和對策。
教師小結(幻燈片顯示)
在家中,父母與我們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和代溝,對此不能否認,不能漠視,但也不能夸大,積極的做法是從現實中架起溝通的橋梁。溝通是雙方的事,我們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親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溝,與父母攜手同行。
(2)學會遇事與父母商量(板書)
活動二:幫助小冰正確處理與爸爸的分歧,探求解決沖突的方法。
活動過程:(幻燈片顯示)
情景選擇: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飯后到同學家做作業,順便看會兒錄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8點前回家。小冰想,現在已經快7點了,那么快就回來不合理,一時冒了火。
請同學們一起幫小冰正確處理這件事,尋求解決沖突的方法。
①、選擇a、干脆不去同學家了;
b、按照家長的意思辦,8點前回家;
c、先斬后奏,寫完作業、看完錄像再回來;
②你還有什么好辦法嗎?
學生:閱讀教材,并思考如何處理,尋找最佳方法。
教師小結:(幻燈片顯示)
我們與父母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們應善于和父母溝通。商量就是溝通的過程。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這樣看似沖突的事情就有了四旋的余地。溝通得好,我們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變父母的主意使我們如愿以償。
(3)與父母溝通的基本要領(板書)
(幻燈片顯示)常言道:“快樂與別人共享,快樂可以增加一倍;痛苦與別人分擔,痛苦可以減少一半”,其實說的就是溝通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與家長溝通呢?
活動三:學生:閱讀教材,并聯系自己實際情況,談談和交流溝通的心得體會和方法。
教師小結:(幻燈片顯示)
我們與父母進行溝通,其實是辨明是非、尋求最佳結果的過程。有效溝通要掌握基本要領。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