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上冊第四單元重點知識總結
第四單元
★1.什么是誠信?
誠信,即誠實守信。“誠”就是內誠于己,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
★2、為什么要講誠信?
(1)不講誠信的危害:
a、“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失信于人,就會產生信任危機。
b、不講誠信的人,一旦被識破,就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結果害人害己。
c、敷衍了事、弄虛作假,做不好事,更做不成大事。
(2)誠信的意義:
a、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
b、講誠信的人,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華。
c、誠信(即做老實人,辦老實事)是人們崇尚的行為準則,是個人得以立足、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
★3.怎樣做到誠信?
(1)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
(2)恪守信用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即“做老實人,辦老實事”。
(3)要慎重承諾。在沒有把握答應別人的要求時,不要輕易許諾,一旦有所承諾,應該努力兌現。
(4)誠信做人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如:不說假話,不抄襲作業,考試不作弊等。
(5)還要遵守誠信做人的守則。
a、堅持實事求是。尊重客觀事實(即實事求是),是誠信的出發點和基礎。
b、在涉及利益沖突時,要求我們站在多數人利益一邊。
c、在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沖突時,要求我們站在長遠利益一邊。
d、在情與法的沖突中,要求我們站在法律一邊。
4.如何正確看待“善意的謊言”?
(1)誠實與說謊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誠實的人就不應該撒謊。但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時需要我們隱瞞事情的某些真相,說些“善意的謊言”。
(2) “善意的謊言”必須不是出于個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維護對方利益的需要。
(3)從根本上說,“善意的謊言”并不違背誠實的道德。因為誠信的核心是善。
★5.怎樣學會尊重?
(1)要尊重他人。a、要求我們做到禮貌、平等、誠信和友善待人 ,充分理解他人。
b、還要尊重他人的尊嚴和基本權利。
(2)要尊重社會。a、就要遵守社會規則、承擔社會責任。
b、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維護公共秩序,踐行道德、遵紀守法等,這是我們尊重社會的具體表現。
(3)還要尊重自然。a、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護環境。
★6.在我們周圍有哪些弱勢群體?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弱勢群體?
(1)殘疾人、婦女、老年人、未成年人、新莞人、農民工等屬于弱勢群體。
(2)對待弱勢群體,我們應:①平等對待他們。②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③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7.如何理解人生來平等?
(1)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集中表現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在人格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主體,都有做人的尊嚴,都不容輕視。
(3)在法律地位上,我們每個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權利,平等履行法定義務。
(4)金錢、地位等差異,不能超越人格尊嚴,更不能超越人們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8.怎樣才能要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1)換位思考就是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這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
(2)換位思考的實質是對交往對象的切身關注,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它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
(3)只有理解他人,才能與人為善。不懂得欣賞他人,就難以接納和理解他人。當我們以欣賞的眼光看人時,就會獲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