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八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案2
第三節 自我負責
第一課時 成長帶來責任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個人對社會負有責任.
(二)過程與方法
理解由于個人對社會的依賴關系,決定了個人對社會負有責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充分認識到行為與后果的一致性,能夠自省自律,避免做錯事,養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良好品質.
【目標分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教學難點】:成長帶來責任
任務分析
1,學習結果型
2,起始能力
3,學習條件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模擬情境,啟發,引導,創設情境,營造氛圍等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過程】
活動一:導入新課:
探究園活動指南
第一步:指導學生對這四個故事進行討論.
第二步:讓學生思考問題一,分別分析,這四件事情是什么性質 是否與他們無關
第三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二:他們這種態度存在什么問題 舉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不負責任的事例,指出這些不負責任的行為的錯誤.
第四步:結合問題四,學習心靈導航第二節,讓學生歸納少年的責任.談談為什么應該承擔這些責任,有沒有能力去承擔 如果有能力沒有做到,是為什么
活動二:講授新課:
1.成長帶來責任
(1)做人就要負責任
人生活在社會中,與社會存在不可分割的關系.由于人依賴社會才能夠生存與發展,因此人必須對社會負責.
討論:什么是"責任"
責任有兩個方面的基本涵義:一是指份內應做的事,二是指因沒有做好份內應做的事而應承擔的過錯.所以,人生責任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生活的個人,基于一定的社會關系,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自身對他人和社會所承擔的職責,任務和使命,并對個人行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過錯負責.
(2)成長帶來責任
人在幼小的年齡,因為不具有獨立的思想和行為的能力,是沒有責任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能力提高了,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人在少年時期要開始承擔責任,就有了對責任的體驗,這時責任還不是完整的成年人的責任,責任是一個逐漸增加的過程.責任心是分層次的,培養責任心的過程,是一個從初級到高級,從滿足生物需求到滿足社會精神需要的方式升華的過程.責任感的培養與學生能力的增長密切相關,具備相應的能力才有責任心可言,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責任感的內涵與要求是不一樣的.
中學生自我責任心的培養
自我責任心的培養是中學生的責任心培養基礎.中學生責任心可以分為國家責任心,社會責任心,學校責任心,家庭責任心和自我責任心五個部分.其中自我責任心是基礎和根本.一個對自己都不負責任的學生,就無從談起對家庭,學校,社會,國家負責.
所謂"自我責任心"是指一個人在遵守道德,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抱以積極主動,認真負責的態度而產生的情緒體驗的反應.他不包括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的及端自我負責的自私心里.
(3)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探究園"中的"個案研討":
第一步:指導學生細讀材料.
第二步:讓學生思考問題一.可以讓學生以"小杉對自己的辯護有道理"作為辯題,請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做辯論.
引導學生認識人的行為與后果的一致性,引出人人都應該對自己行為負責的道理.之所以要對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是因為每個人的行為都會產生一定的后果,這后果或者對他人和社會有好處,或者對他人和社會造成損害.做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個人有了責任感,就會去關愛別人,關心社會,做事前就會自省自律,使自己的行為產生好的后果,對他人和社會有益,避免做損害他人和社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