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教學設計
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可以深刻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通過學生回憶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親身感受,用事實說明對待他人要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
活動二:
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母親的“管教”》。之后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來思考問題。
情景劇形式活潑,具有直觀性的特點,易被學生接受,使學生很快投入到情景中去,體驗角色的內心世界,讓學生懂得什么是換位思考,如何進行換位思考,給學生以開闊的視野。
活動三:
故事續演
教師提供故事開始:李靜和劉曉慧是好朋友,常在一起練字、畫畫。有一次李靜不小心,把劉曉慧的參展畫給弄臟了。然后讓學生自愿組合,續演故事結局,并說明選擇理由。
“故事續演”的方式可以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而且故事結局的不確定性可以給學生以更大的思考空間和發揮空間。
通過學生的情景表演和分析選擇這個故事結局的理由,啟發學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體驗他人的感受,促進學生道德認識內化。
活動四:
火眼金睛
要求學生擦亮自己的眼睛,用一種接納、寬容和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同學身上的閃光點。
以“欣賞”為題材的活動可以使學生明白一個人對周圍的事物應多持欣賞的態度,多一份欣賞,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友善、多一份愛心。在活動中,要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懂得如何欣賞他人。這也是與人為善的更高要求。
活動五:
現學現用
教師出示案例,讓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然后教師小結。
案例分析,可以考察學生學習的收獲,也可以給學生樹立學以致用的意識。
活動六:
書上得來
交流并學習名人名言,體會其中的含義。
以名人名言來勉力學生,使課堂所講的道理更加深刻,易于學生接受和感悟。
活動七:
身體力行
教師布置選擇性作業:
1、把今天學習的心得體會,講給父母聽。
2、主動做一件為他人著想的事,想一想,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3、與班上對自己有意見的同學交心,征求他們對自己的意見,并談出自己對他們的看法,主動消除誤會。
布置彈性作業,可以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可以實現教師的分層次教學。
活動八:
詩情畫意
教師出示短詩,與學生共勉。
融詩歌藝術于思想品德的課堂,可以增加教學的形式美,同時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新課小結
在《愛的奉獻》的歌聲中教師做小結,音量由小到大,最后大家齊聲高歌。
教師用富有號召力和感染力的語言做新課小結,用音樂渲染教學氣氛,結束教學。
附錄二:
1、情景劇:《一支筆的“風波”》
楠楠和小明是一對好朋友。楠楠家富裕,小明家因為父母工作下崗而生活并不輕松。一次楠楠和小明去文具店,楠楠買了一支小明也非常喜歡的圓珠筆,但是小明因囊中羞澀沒有買;氐郊液,小明把想買圓珠筆的想法跟媽媽說了,他媽媽答應他,這次語文考試考過90分就獎勵他這支筆。小明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這支筆。一天,楠楠的筆卻突然不見了,找遍了書包和文具盒也不見蹤影。這時他看到小明的那支筆,就下意識地認為是他偷了自己的筆,于是大聲斥責小明。小明向他解釋,楠楠也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