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負責》教案1
關心、愛護和幫助他們,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情。(3)對集體負責。---為集體增添榮譽和力量
個人的成長離不開集體,集體給我們友情、支持和榮譽,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個成員,對集體是有責任的。應該熱心為集體服務,用自己的行為為集體增添榮譽和力量。
(4)對社會負責。---以良好行為創造美好的社會
一個美好的社會是由許許多多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創造的。如果人們都只顧自己,不關心社會,社會就不能發展進步,個人也不會有美好前途。個人行為影響社會,良好行為促進社會發展,不良行為阻礙社會發展。(例如,,以行動支持環保,為有需要的人捐款……)
6.研討“班級風景”(p22-23)
閱讀“探究園”p22“班級風景”中《這與我無關嗎》的四個場景,然后小組討論p23的1、2、4題。
小結:小湖沒有認識到做作業(學習)是自己的責任,李順則忽略了他對家人(奶奶)的責任,小加是缺少對班集體的責任,而王平則是忽視自己作為社會成員應承擔的責任。
歸納小結:“少年的責任”(作為中學生要承擔的主要責任)
三、鞏固知識,堂上練習
教后記
(第二課時)
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懂得了成長給我們帶來責任,做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知道了我們少年的責任有哪些。
引用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導入新課題: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二、講授新課
(板書)三、做有責任感的人
那么,我們怎樣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進一步要學習的內容。
1、案例探討:
材料一:一輛在繁華鬧市中失控的公交車,撞死一人后又和幾輛車相撞,最后撞在路旁的樹上停下來,車毀人傷。公交車因何橫沖直撞?原因是司機正和一個乘客在車上扭打。當這位肇事司機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忘記了我正在開車。”
材料二:一名公交車司機叫黃志全,在行車途中突發心臟病,在生命中最后一分鐘,做了三件事:一、把車緩緩地停在馬路邊,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氣拉下手動剎車閘。二、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地下了車;三、將發動機熄滅,確保了車、乘客和行人的安全。
問:
1、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鐘,黃志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2、對比文中兩位司機的行為,你贊同哪位的人生態度?那是什么樣的人生態度?
(1)樹立負責任的人生態度
形成清晰的責任意識,懷著負責任的態度,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使自我負責成為做人的基本原則。
2、個案研討:“沉默 ”
(1)指導學生細讀材料。
(2)思考問題一:小杉保持沉默可以理解嗎?小杉為自己的辯護有道理嗎?
(3)思考問題二:如果你是小杉,你認為怎樣做才合適?
分析:小杉的例子是生活中常見的,小杉的態度和做法也是一些人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采取的。小杉無意中打碎了商店的杯子,雖然不是故意的,但是這個后果是她的行為造成的。
小杉缺乏責任意識,不敢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找各種借口為自己辯護。她的沉默是在逃避責任,這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態度。她應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負責任,勇于承擔責任:主動向售貨員承認過錯、賠禮道歉,并作出賠償。
(2)勇于承擔責任,并接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當自己的行為已經造成了某種不良后果,無論是自己的錯誤還是無意中的過失,都應該勇敢地承擔責任。逃避或推卸自己的責任,如果是小事,至少有損人格;如果是大事,還可能給自己帶來更嚴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