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不容暴力》教學設計
【情感、態度、價值觀】自覺抑制校園暴力,能與校園暴力進行斗爭。
【能力目標】能夠正確處理生活中的各種沖突,能夠勇敢地與校園暴力做斗爭。
【知識目標】認識校園暴力的危害性,掌握與校園暴力做斗爭的方法。
【教學重點】掌握與校園暴力做斗爭的方法,學會自我保護。
【教學難點】學會巧妙地處置校園暴力。
【教學手段】案例教學法、模擬情境體驗、感受。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教材、多媒體課件、搜集典型的校園暴力事例等。
2、學生準備:學生課前閱讀課文,思考怎樣正確處理校園暴力。
《校園不容暴力》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一、觀看《校園暴力》視頻,引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
思考:
1、什么是校園暴力?你遭遇過校園暴力嗎?
學生結合觀看的視頻和課文介紹回答。
校園暴力是發生在校園中的一些學生奉信暴力決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等現象,校園暴力是個全球性的問題。(板書)
2、學生閱讀“專家訪談”后回答。
討論:校園暴力有什么危害?
學生回答并歸納:
校園暴力首先給受害者的身體帶來傷害;其次是更為嚴重的心理上的傷害,使受害者產生不安全感,產生恐懼和焦慮。(板書)
3、校園施暴者的構成主要是些什么人?
學生: 曾經是校園暴力的受害者;學習差表現差的學生;愛歧視的學生;在家庭中缺乏溫暖、關愛的學生;性格孤僻、心理壓制,無處發泄的學生……
4、社會、學校、我們對校園暴力的態度?
校園暴力必須被制止。
想一想:
面對校園暴力我們有哪些對策?
學生回答。
(一)對策一:從受害者的角度想:
◆不要忍著不吭聲: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訴家長或者老師。
◆盡量不要一個人待著:盡量待在人多的地方。
◆不理睬:如果有人沖你喊,讓你交出你的午飯錢,不要理睬他,裝做沒聽到,繼續走自己的路。
小討論:
◆暴力容易發生的時間:上學或放學學生回家途中。
◆暴力容易發生的地點:偏僻地角落。
◆容易遭暴力襲擊的對象:低年級學生,弱小的學生。
◆暴力發生后自助的方法:告訴老師、學校、家長或者公安機關;傷勢嚴重的立即打120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