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我們中國公民
第五單元 我們中國公民
復習導航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國公民?
(1)公民是指具有一國國籍(國籍是一個人屬于某個國家的一種法律上的身份),并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
(2)我國法律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每個社會成員,除必須“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外,沒有任何限制條件,即不管男女老幼,是否享有政治權利,都是中國公民。我國法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
2.如何理解公民身份的內涵?
(1)公民是受國家憲法和法律管轄和保護的個人。
(2)公民具有國家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公民權利和公民義務。每個中國公民,都享有中國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公民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3)公民享有平等的權利。也就是說,公民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無論是國家領導人,還是普通百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怎樣樹立公民意識,做個合格公民?
(1)要樹立國家觀念。
(2)要培養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識。
(3)要增強法律意識,遵守國家法律。
4.什么是公民的權利、公民的義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
(1)公民的權利,通常指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享有的某種權益。
(2)公民的義務,通常指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必須履行的責任。
(3)憲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
5.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的內容主要有哪些?
(1)公民的基本權利主要有以下幾類:第一類,公民的平等權利。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二類,公民的政治權利與自由。如: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類,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利。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住宅不受侵犯的權利。第四類,公民的社會生活權利。如:宗教信仰自由權利,教育科學文化權利和自由,婦女兒童權利等。第五類,公民的社會經濟權利。如:勞動權,勞動者的休息權,退休人員生活保障權,財產權和財產繼承權等。
(2)公民的基本義務主要有幾類:第一類,公民對國家履行的義務。如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納稅等。第二類,公民對社會履行的義務。如遵守社會公共秩序,遵守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物等。第三類,公民對家庭履行的義務。如夫妻雙方實行計劃生育,父母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贍養父母等。
6.如今理解公民權利與義務的統一?
(1)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權利與義務在法律關系上是相對應而存在的。有權利就有義務,有義務就有權利。每個公民既是權利的享有者,也是義務的承擔者。不能只享有權利不履行義務,也不能只承擔義務而不享有權利。
(2)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公民正確地行使權利,忠誠地履行義務,作出更多的貢獻,國家才能更加富強,才能提供更好的條件來保障公民權利。如公民辛勤工作、依法納稅,國家才能有財政收入,國家事務才能正常維持和運轉,從而更好地保障公民的權利。
(3)公民的某些權利與義務是相互結合的。如勞動權、受教育權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
7.怎樣維護權利,履行義務?
(1)權利意識是公民意識的重要內容,權利體現國家對公民提供的權益保護。維護權利主要包括:①依法享有權利。公民應當依照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依法制止各種侵權行為,使自己的權利不受侵害。②依法行使權利。公民在行使自己權利的時候,必須采用合法的方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不得損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和自由。③尊重他人的權利。每個公民在行使和維護自己的權利時,也要尊重和維護他人的權利,因為他人的權利與我們個人的權利具有同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