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期末專題復習(陜教版)
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學期期末專題復習專題一: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青少年在自我管理中健康成長
一、從眾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意義又有消極影響。生活中我們要正確對待從眾現象。
1.從眾行為的利與弊是什么?
答:從眾的“利”是:有助于學習他人的智慧經驗,擴大視野,克服固執己見、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維方式,減少不必要的煩惱等。
從眾的“弊”是:可能抹殺人的個性和創造性,使人放棄獨立思考的習慣,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使人變得無主見。
2.對待從眾的正確態度是什么?
答:1.我們要發揚從眾的積極面,避免從眾的消極面,努力培養和提高自己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2.遇事和看待問題既要考慮多數人的意見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從而正確判斷,并以此來決定自己的行為。3.凡事都“從眾”或“反從眾”是要不得的。
3.要避免盲目從眾,學會主宰自己,青少年應該怎么辦?
答:1.必須分辨是非,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2.必須提高和發展自我控制能力。3.要杜絕不良嗜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中學生存在哪些不良嗜好?有何危害?如何杜絕不良嗜好?
答:吸煙、酗酒、賭博、打游戲、上網吧、打架、偷竊、吸毒、看黃色的影視、文學作品、
危害:影響身心健康,影響學習進步,影響家庭幸福,浪費錢財和精力,可能誘發違法犯罪。
辦法:1.不斷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2.不斷提高獨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3.避免盲目從眾。4.學會拒絕,對干擾我們學習,影響我們正常生活的不健康東西果斷地說“不”。
二、據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很多行為最初的驅使者都是好奇:人類的發明創造最初源于對事物的好奇,人類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源于好奇。
1.好奇心有什么作用?
答:1.好奇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2.好奇是求知的萌芽,創造的起點。3.科學的發明和創造很大程度上起因于發明創造者好奇的個性。4.好奇心促使人們不斷探究,善于觀察,開動腦筋,勇于創新。
2.中學生應該如何對待好奇心?
答:1.青少年的好奇心是非常可貴的。2.許多中學生因好奇而不斷探究,善于觀察,開動腦筋,勇于創新,成了小小發明家。3.中學生應當保持和珍惜好奇心,但要把握好方向,要有利于自己身心的健康成長,如果不注意,有時也可能帶來不利影響。
三、自尊就要知恥。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士可殺而不可辱”“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的說法。
1.列舉你身邊存在哪些可恥的行為?
答:浪費糧食、考試作弊、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短斤少兩。
2.請提出幾條減少這些可恥行為的建議。
答:提高自身素質,加強思想教育,培養自尊心等。
3.寫出你所知道的有關知恥的古語。
答:知恥近乎勇。知恥而后勇。人不知恥與禽獸何異?行己有恥。
4.列舉相關的歷史故事。
答:晏子使楚。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救濟糧。葉存仁的不畏人知畏己知。
四、莎士比亞說過:“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敗的主要原因。”請回答:
1.自信對一個人成功的重要意義表現在哪里?
答:1.自信是人們成才和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質。2.自信心能激勵一個人下決心克服困難成為強者。3.自信的人不會盲從,不會自卑,也不應自負。
2.你打算怎樣揚起自信的風帆?
答:1.陶冶情操,利于自信。2.欣賞自己,增加自信。3.積累成功。增強自信,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