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愛在屋檐下》復習資料
1.什么是家庭?
一般來說,家庭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
2.家庭關系是如何確立的?
(1)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結婚,組成新的家庭。
(2)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系結合成家庭。
(3)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收養而組成家庭。
(4)隨父(母)再婚組建新的家庭。
3.現代家庭結構有哪幾種類型?
現在常見的幾種家庭類型,即核心家庭(是由父母與未婚子女兩代人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指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組成的家庭)、單親家庭(父母中的一方與子女一起生活)、聯合家庭(父母與多對已婚子女組成的家庭,或者已婚同輩聯合組成的家庭)。
4.家庭有哪些社會功能?
物質生產功能、人口生產功能、消費功能、撫育和贍養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娛樂功能。
5.我們與父母的關系為什么是不可選擇的? 如何理解與父母的親情?
因為對我們來說,在家庭關系中,最主要的是與父母的關系。父母子女關系的確立,絕大多數基于血緣關系。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系是不可選擇、無法改變的。
我們與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種親情。
(子女與父母的親情,會因家境狀況、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變嗎?——一般來說不會。因為對我們來說,在家庭關系中,最主要的是與父母的關系。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父母子女關系的確立,絕大多數基于血緣關系。血緣關系不因父母之間的婚姻關系的解除而消亡,不因家境狀況、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變。)
6.我們應怎樣對待家庭的良好傳統?
我們要認識自己的家,特別是要了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學習家人的優秀品質,立志為家庭作出自己的貢獻。
7.我們為什么要熱愛自己的父母?
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我們的港灣和第一所學校;父愛深沉,母愛無私,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也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視我們為掌上明珠,無微不至地關心愛護我們,使我們盡享家庭的親情和溫暖。
8.父母能否拒絕撫養子女?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教育,是親情的自然流露,是傳統美德的彰顯和發揚,又是當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不對子女盡撫養義務,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9.如何理解“家庭不單是身體的住所,也是心靈的寄托處”?
家庭是我們的住所,也是我們與父母共同生活的地方,家中有親人,家中有親情。家庭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物質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家庭還是我們感情的棲息地。我們獲得了快樂,常常與家人分享;我們受到了委屈,常常回家訴說;我們與父母一起說家常,逛公園,外出旅游。我們與父母一起生活,父母時刻影響和教育我們,關注我們的學習、品行和未來發展。
所以,家庭是我們心靈的寄托處,是我們感情寄托的地方。
10.舉例說明自己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溫暖和激勵。
夏天的晚上,我做作業的時候,爸爸悄悄地為我點上了一盤蚊香;天涼了,媽媽悄悄地拿走我床上的涼席,換上了床單;百米賽跑摔倒了,爸爸鼓勵我爬起來,堅強點;考試失敗了,媽媽鼓勵我不要灰心喪氣,下次會考好的……
11.我們為什么要熱愛自己的家?
家,是我們情感的棲息地,是我們的物質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還是我們的娛樂天地、天然學校和今后發展的大本營。我們在家中享受親情和溫暖,我們熱愛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