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實履行義務(通用4篇)
忠實履行義務 篇1
教學目標:
明確忠實履行應盡的義務的要求,提高餞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能力,增強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責任意識,做負責任的公民。
教學重點:明確忠實履行應盡的義務的要求。
教學難點:提高對履行道德義務重要意義的認識,真正提升學生的義務觀念。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情感激勵法。
導入新課:通過前幾課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一致的,我們每一個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以忠實的態度去履行義務。那么,作為公民我們應該如何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今天我們學習第二框 忠實履行義務。
第二框 忠實履行義務(板書)
一、法律鼓勵做的,我們積極去做(板書)
活動:獻愛心
目的:讓學生懂得凡是法律提倡、鼓勵做到的行為,都應積極去做。
要求:
(1)仔細閱讀材料,討論問題:該校師生獻愛心行為體現了憲法提倡的什么公德?為什么法律鼓勵做的,我們要積極去做?
(2)教師引導學生將認識提升到“法律鼓勵做的,我們積極去做”上來,不要僅僅局限在體現了“五愛”的公德上。
教師小結:凡是法律提倡、鼓勵做到的行為,我們都應積極去做,這是忠實履行義務的重要體現。我國的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是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我們積極實施法律提倡、鼓勵做到的行為,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道德,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因此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積極去做法律提倡、鼓勵的事。
提問過渡:你知道我國法律所提倡和鼓勵公民實施的行為還有哪些?你能舉些具體的事例嗎?(保護環境、講究衛生、節約能源、從事各種公益活動等)
教師組織引導學生填寫p19頁的表格。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板書)
活動:地理環保小組的故事
目的:讓學生懂得凡是法律要求做的行為,必須去做,否則,將會因為不作為而承擔法律責任。
要求:
(1)仔細閱讀教材p19文字資料,圍繞設問展開討論:地理環保小組同學踐行法律的行為,給我們什么啟示?我們履行法定義務,對自己和國家有什么益處?
(2)教師點播注意:教師應點播兩方面問題:其一、法律要求做的,應該像地理環保小組同學那樣積極去做,自覺去做。其二,如果不作為,就要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法律后果,如法律要求公民納稅,你要不交稅,甚至抗稅,將受到法律的追究。
教師小結,并用提問形式過渡到下一問題:你知道我國法律要求公民做的行為還有哪些嗎?(p16頁的公民的基本義務都是)
教師組織引導學生填寫p20頁的表格。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板書)
活動:賈某、姜某的案例
目的:讓學生懂得凡是法律禁止做的行為,要堅決不做,否則,將會觸犯法律,受到法律制裁。
要求;
(1)認真閱讀p21頁的文字資料,圍繞設問展開討論:受到法律的制裁是賈某、姜某的初衷嗎?他們為什么會觸犯法律?我們從中受到什么警示?
(2)教師點播注意:第一、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實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為的危害。第二、引導學生充分明確實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為的后果就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教師小結:為了維護公民的合法權利,確保國家長治久安,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禁止公民實施的某些行為。法律禁止做的行為堅決不做,這是忠實履行義務的又一重要體現。實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為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就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我們每一個公民都不能做法律禁止的事,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提問過渡:你知道我國法律所禁止的公民實施的行為還有哪些?你能舉些具體的事例嗎?(見p21頁“相關連接”)
教師組織引導學生填寫p21頁的表格。
課堂小結:
總之,我們要自覺的忠實的履行義務,就是要做到“法律鼓勵做的,我們積極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我們只有正確的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才是一個具有高度法制觀念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合格公民。
課堂練習:見練習冊。
忠實履行義務 篇2
第二框 忠實履行義務
一、 體現課標的要求
“我與他人的關系”之“權利和義務”。具體對應的內容標準是“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公民忠實履行義務的三個要求,了解法律鼓勵、要求和禁止做的事情。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以法律為準繩對公民行為的是非判斷能力,提高踐行義務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能忠實履行義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明確忠實履行應盡義務的要求,提升學生的義務觀念,增強對國家、社會、集體及他人的責任意識,做負責任的公民。
三、教學重點:忠實履行義務的三個要求。
四、教學難點:如何真正提升學生的義務觀念,并落實到行動中去。
五、教學方法:討論法
六、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1、出示古訓:“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設問:兩句古訓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小結:做什么與不做什么必須以法律為準繩,導入新課。
2.警鐘長鳴慎言行
出示《阿強日記一》(見大屏幕)
設問:在金錢的誘惑和在朋友的游說之下,假如你是阿強,你會怎么做?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出示《阿強日記二》(見大屏幕)
設問:阿強為什么會觸犯法律,我們從中受到什么警示?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阿強做了法禁止做的事情,觸犯了法律,因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從中告訴我們法律禁止做的,我們應堅決不做。
教師組織課堂活動:看誰說得多。請學生分組搶答所知道的法律禁止做的行為。 教師小結。
3.身體力行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19頁“地理環保小組”事例材料。
教師設問:地理環保小組同學踐行法律的行為,給我們什么啟示?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法律要求做的是公民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不做就是違反法律的行為,所以我們必須去做。
組織課堂活動:看誰答得多
學生結合教材20頁圖片分組搶答我國法律要求公民必須做的行為還有哪些?教師小結。
4.道義在我心
教師: 勿以善小而不為。在我們生活中,有些行為法律沒有禁止性要求,也沒有強制性要求去做,但法律卻倡導我們積極去做。
出示材料——“農民獻血大王”楊順德(見大屏幕)
設問:楊順德的行為是否是法律要求必須要做的?楊順德的行為有什么意義?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法律鼓勵我們做的道德義務,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應積極去做。這也是公民忠實履行義務的重要體現。
學生分組搶答我國法律提倡和鼓勵公民做的行為還有哪些?在學生回答基礎上教師總結。
5.夸夸我們自己
組織課堂活動:夸夸我們自己。
請學生列舉班級同學中積極做法律鼓勵做的事情的相關事例及行為的意義。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對同學中這些行為給予贊揚和鼓勵
6.總結升華
教師請學生總結公民忠實履行義務的三個具體要求。
教師小結:“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公民忠實履行義務,就應心中常有紅綠燈,法律鼓勵做的,我們積極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法律禁止的做的,我們堅決不做,只有做到正確行使權利,忠實履行義務,才是一個具有高度法制觀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忠實履行義務 篇3
忠實履行義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忠實履行義務的要求;法律鼓勵做得我們積極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得我們堅決不做。能力目標:增強對公民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對履行道德義務重要意義的認識能力,提高踐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明確履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重要意義,明確忠實履行應盡的義務的要求;增強對國家、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的責任意識,做負責任的公民。
★重點和難點重點:
公民為什么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
★ 課前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
讓學生填好教師事先發下來的調查表,目的是了解學生對有關義務知識的認識狀況;請學生總結自己升入中學以來履行過哪些道德義務,并寫成書面材料,共班級展評;將自己了解的三類行為,即法律鼓勵做的行為、法律要求做的行為、法律禁止做的行為,寫成書面材料,為參加教學活動做好準備
★教學方法:課前調查法;情感激勵法;小品表演法;設疑討論法
★授課過程導入新課:馬克思說過: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們享有權利的同時,要忠實的履行義務。
新授:板書 忠實履行義務
一、法律鼓勵做的,我們積極去做
(一)某中學師生援助災民的行為,體現了憲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1、出示東南亞地震和海嘯發生后,我校師生紛紛捐款的圖片資料(引用身邊的實例,更有說服力,學生感興趣。)
2、師生援助災民的行為,體現了憲法提倡的什么公德?(人道主義)
(二)相關鏈接——“五愛”
(三)法律和道德的關系——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互相補充。(舉例說明兩者的關系:人們的道德水平高了,不但自己會自覺守法,而且敢于同違法現象做斗爭。法律所禁止的,都是社會主義道德所譴責的。法律所鼓勵的,都是社會主義道德所倡導的。法律不可能規范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需要道德來補充。道德涉及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們的心靈,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廣的范圍內約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四)實踐活動:我國法律提倡和鼓勵公民實施的行為還有——(搶答加分)
結論1、對法律所提倡的,我們要積極去做,這是忠實履行義務的重要表現。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
一)地理環保小組同學踐行法律的案例
1、閱讀材料
2、圍繞設問展開討論
3、教師點播——法律要求做的,應該像地理環保小組同學那樣積極去做,自覺去做,不要無可奈何勉強去做。如果不做,就要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法律后果。如法律要求公民要依法納稅。
(二)觀察圖文材料,根據材料討論我們對于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做,我們可以怎樣來做?(一小組為一個團隊,選擇一個法律要求做的義務進行討論,哪一個團隊想出來的做法多而且可行,獲勝加分。)
(三)實踐活動:我國法律要求公民必須作出的行為還有——(搶答加分)
結論2、對于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
(一)賈某和姜某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
1、閱讀材料
2、圍繞設問展開討論(重點放在第二個問題上)
3、教師小結——
第一,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實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為的危害。
第二,幫助學生明確實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為的后果,即會受到法律的懲處。
4、閱讀相關鏈接,讓學生明白實施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就是觸犯法律,會受到法律制裁。
5、實踐活動:我國法律禁止公民實施的行為還有——(搶答加分)
結論3、對于法律所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做了就是觸犯法律。總之,我們只有做到正確地行使權利,忠實地履行義務,才能是一個具有高度法制觀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知道怎樣來忠實的履行公民的義務了嗎?(三個結論)
忠實履行義務 篇4
課題:忠實履行義務 課時數:1
一、 學習目標:
明確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的關系,提高踐行義務的能力,不斷增強對國家、對社會、對集體和他人的責任意識,做負責任的公民。
學習重點:怎樣忠實履行義務
學習難點:我國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的聯系
二、 導學流程
自主學習 組內合作
1、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五愛”公德指的是那些?
2、例舉:我國法律提倡和鼓勵公民實施的行為(至少3個方面)
3、p18獻愛心及材料:該校師生支援災民的行為體現了憲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4、請你談談我們應該怎樣去忠實履行義務?(怎樣做)
展示與探究
1、某中學地理環保小組同學,遵循《環保法》“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規定,積極投身環保行動。他們將垃圾分類,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動手改造家中的抽水馬桶以節約用水。他們還把全體師生保護環境的八條建議,提交有關部門。
⑴地理環保小組同學踐行法律行為,給我們什么啟示?
⑵我們履行法定義務,對自己和國家有什么益處?
情景探究:
當你遇到下列情景時,你會怎樣做?請說明理由:
⑴上學時的路上,你拾到一個錢包。
⑵學校號召同學們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⑶上學快遲到了,你急趕到學校,這時卻亮起了紅燈。
⑷購物時排隊的人很多。
歸納與總結
請你把本課學習內容給予概括:
感悟與啟示
通過本課學習對你有什么啟示?
三、 反饋與檢測
1、權利和義務一致性既要求公民依法維護權利,又要求公民依法履行義務。公民依法履行義務應做到( )
a、法律提倡的事情積極去做,法律不容許做的一般不要做。
b、法律所要求做的事情可以不做,法律所禁止的堅決不做。
c、法律提倡的事情積極去做,法律不容許做的堅決不做
d、以上說法都是錯誤的
2、下列屬于自覺履行法律義務的是( )
a、愛護公共財產 b、文明禮貌
c、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d、助人為樂
3、下列行為屬于正確行使公民權利的有( )
①貧困生張某向學校申請減免雜費
②陳某叫哥哥把欺負自己的同學打傷
③李某購物時向店主索及發票
④林某初中畢業后與他人合伙開賭場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