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 誠信做人到永遠(精選3篇)
第十課 誠信做人到永遠 篇1
第十課 誠信做人到永遠
1、什么是誠信
我們為人處事,與人交往,要講究誠信,即誠實守信。“誠”就是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不虛假。
2、“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的涵義:“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這一古訓是說,人在理智狀態下一旦許下諾言,就要忠實地履行承諾
3、“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的涵義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做人不講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處世。為人誠實,言而有信,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華。
4、不誠信的危害:
①交往中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失信于人,就會產生信任危機。
②不講誠信的人可以騙人一時,不能騙人一世,一旦被識破,他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其結果既害了別人,也害力自己。
③敷衍了事、弄虛作假,什么事也做不成。
5、誠信的原因是什么?
①交往中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失信于人,就會產生信任危機。不講誠信的人可以騙人一時,不能騙人一世,一旦被識破,他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其結果既害了別人,也害力自己。敷衍了事、弄虛作假,什么事也做不成。
②為人誠實,言而有信,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華。為人講信用,能使我們立身處世。
6、對人守信,對事負責
(1)基本要求: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即表現為一種積極負責的態度。
(2)人們崇尚的行為準則:“做老實人,辦老實事”是人們崇尚的行為準則,實實在在做事是個人得以立足、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
(3)不要輕易許諾(慎重對待承諾):承諾是一件嚴肅的事情。誠實做人的核心是踐約守信。
(4)做人無大事、小事:(踐行誠信的要求) 我們所做的大事、小事,都要認真面對,在做人方面實質上沒有大事小事之分。生活是點點滴滴的小事構成的,誠信做人就體現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之中。我們做大事的同時也要拘小節,把做事與做人有機地統一起來。
7、誠信的重要性:誠實是獲得信任的前提,信任的基礎永遠是誠實。p119
8、誠信守則的具體要求 p120__121
誠信守則一:堅持實事求是,是誠信做人的守則之一。誠信的基礎是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地表達事物的本來面目,是誠實守信的出發點。
誠信守則二:在涉及利益沖突的問題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多數人利益一邊。
誠信守則三: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沖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長遠利益一邊。
誠信守則四:在情與法的沖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法律一邊。
9、在現實生活中如何作出誠信的正確選擇:
(1)誠信要與具體的情景相結合:我們對誠信的理解應與具體的情景結合起來,在現實生活中做出誠信的正確選擇。
(2)正確把握誠實與尊重他人的隱私的關系:a.以誠待人,以信交友.b.尊重他人隱私。c.二者沖突時,堅持原則,權衡利弊,妥善處理。
(3)正確對待誠信與謊言的關系: a.誠實一般不說謊。b.善意的謊言不違背誠實的道德。
(4)誠信的核心是善:要理解誠信原則、與人為善,出于公心、永不自傲,擁有誠信的智慧,做一個誠信的人。
10、如何做一個誠信的人:
我們要理解誠信原則、與人為善,出于公心、永不自傲,擁有誠信的智慧,做一個誠信的人。
第十課 誠信做人到永遠 篇2
第十課 誠信做人到永遠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把握誠信的含義、守信的益處。懂得為什么要“對人守信,對事負責”。知道誠信的智慧與誠信守則的要求。
2、能力目標
分辨誠信與欺詐的能力,在不同的情境中能自覺踐行誠信守則的能力。運用誠信的智慧解決所面臨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
崇尚誠信的態度,鄙視欺詐、失信行為。獲得誠信做事的愉悅感受。崇尚誠信價值觀,誠實做人,講究信用。辦事盡職,實事求是。自覺把誠信作為立身之本,善于運用誠信的智慧。
本課安排依據
1、學生面臨的問題
社會上存在的道德失落、弄虛作假、坑蒙拐騙、損人利己現象,對初中學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加強誠信教育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內容。
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容易引發誠信問題,有的學生在朋友面前輕易許諾,而難以兌現;有的學生考試作弊、包庇錯誤行為;有的學生言行不一、借物不還;有的學生不辨真偽,容易被欺騙。這些都要求對學生加強誠信教育。
課程標準中“懂得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實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誠實的復雜性,知道誠實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誠實的人”,是本課設計的直接依據。
2、課標要求
本課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交往的品德”:“懂得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實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誠實的復雜性,知道誠實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誠實的人。
教學方法:
以學生探究活動、體驗為主,以講解為輔。可結合活動的要求采取討論法、辯論法、角色體驗法、講故事法等,使教學過程既生動活潑,又充滿理性。重在通過活動引起學生的反思,并內化為個人的品質。注意以正面引導為主,以反面警戒為輔。
課時安排:本課計劃用兩課時授完。每框用一課時。
第一課時(總第26課時)
教學內容:講授第一框——“誠信是金”
教學重點:
“誠信守則”的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新課:(見教材“引言部分”。)
2.板書課題: (一)誠信是金
二.講授新課
1.言而有信 一諾千金
情景活動一:美國紐約自然博物館(教材p115頁材料)
活動設置意圖:通過故事使學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誠信。
(學生閱讀教材后討論回答問題。)
※ “廢石”主人的決定說明了什么?
(說明相對于價值連城的水晶,誠信更可貴,更值得珍惜。)
※ 你如何看待他的決定?
(他的決定是正確的,給后人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我們許下諾言,就要遵守諾言,并不因為經濟利益而改變,這才是真正的誠信。)
(1)什么是誠信(學生閱讀教材)
教師講述:
“誠信”即誠實守信。“誠”就是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不虛假。
相關鏈接:(教材p115頁材料)
(1) 信守自己的諾言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是說,人在理智狀態下一旦許下諾言,就要忠實地履行承諾。
無數實事告訴我們,交往中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失信于人,就會產生信任危機。
情景活動二:日本餐飲業有條行規(教材p116頁)
活動設置意圖:通過不講誠信的案例,使學生認識到不講誠信的后果。
(學生閱讀教材后討論回答問題。)
※ 這個學生的經歷說明了什么?你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
(不講誠信的人一旦被識破,將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其結果是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 試寫出表示不誠信的詞語。
(3)不講信用,害人害己(學生閱讀教材,討論回答問題)
想一想:為什么說“不講信用,害人害己”?
相關鏈接:(見教材p116頁材料)
2、對人守信 對事負責
(1)做老實人,辦老實事
情景活動三:(見教材p117頁材料)(學生閱讀材料后討論回答問題)
活動設置意圖:讓學生了解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
※ 對于“責任重于泰山”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講誠信是人立身處世的根本,是做人最重要的原則,所以比喻其比泰山重。)
※ 有人認為“對事負責與對人守信是兩回事”,這種看法錯在哪里?
(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實實在在做事是個人得以立足,事業得以成功的保障,我們要“做老實人,做老實事"。)
※ 有的同學抄襲作業、考試作弊,還認為這是無關緊要的個人小事。你怎樣看待這些事?
(這不是無關緊要的個人小事。這是是否誠信的表現,一個人從小就學會弄虛作假,將來會一事無成。)
(2)不要輕易許諾
情景活動四:旅店門前(見教材p117頁材料)(學生閱讀材料后討論回答問題)
活動設置意圖:讓學生知道承諾是一件嚴肅的事,一旦有所承諾,就應該努力兌現。
※ 賣火柴男孩兒實現其承諾了嗎?是什么品質促使他這樣做的?(誠信——對人守信。)
※ 人為什么要踐約守信?
(實實在在做事,講求誠信,是人的基本美德,是任免崇尚的行為準則,是人立足于社會的基礎。)
(3)做人無大事、小事之分
情景活動四:你贊成“小節無害論”嗎?
活動設置意圖:讓學生認識到無論是大事、小事都要認真對待,在做人方面實質上無大事、小事之分。
(學生閱讀材料后討論回答問題)
※ 你贊成“小節無害論”嗎?不贊同
※ 贊成的理由是什么? 不贊成的理由是什么?
我們所做的大事、小事,都要認真面對,在做人父母實質上沒有大事小事之分,小事不誠信,大事也難誠信。
※ 自己有過不太誠信的“小節”嗎? 對這件事你體會最深的是什么?
相關鏈接:(見教材p118頁材料)
三、課堂小結(按板書小結本節課知識點。)
四、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總第27課時)
教學內容:講授第一框——“做誠信的人”
教學重點:
“誠信守則”及“誠信守則的基本要求”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一、講授新課
1、誠信守則
情景活動一:賣西瓜
活動設置意圖: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到誠實是誠信的前提,對人誠實自然就會獲得人們的信任。
(學生閱讀情景材料后討論回答問題。)
想一想:
※“王婆賣瓜”給人什么感受?
(有欺騙顧客,不夠誠信的感覺。)
※小童的實話實說問什么能打動買主?
(堅持誠信就能贏得信任,誠實是信任的前提,對人不誠實就會產生信任危機。)
(1)堅持誠信,就會贏得信任
誠實與信任是一顆并蒂蓮,誠實是獲得信任的前提,對人誠實自然會獲得人們的信任,對人不誠實就會產生信任危機。
情景活動二:議一議 說一說
活動設置意圖:讓學生明白實事求是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 誠信做人,是要“實事求是”,還是“虛虛實實”?(要“實事求是"。)
※ 要“以誠待人,以信交友”,其道理在什么地方?
(誠信是獲取信任的前提,對人誠信能夠獲得別人的信任,而互相信任是交友的基礎。)
※ 你對“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怎么看?
這是不正確的。這樣不講誠信的交往行為,是交不到真正的朋友的。
(2)誠信守則
做誠信人就要堅持按誠信守則的要求去做。
※ 誠信守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
①誠信守則之一: 堅持實事求是
誠信的基礎是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地表達事物的本來面目,是誠實守信的出發點。
相關鏈接:(教材p120頁材料)
②誠信守則之二:在涉及利益沖突的問題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大多數人利益一面。
(學生閱讀教材)
③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發生沖突時,誠信要站在長遠利益一邊。
情景活動三:小松迷上網絡游戲(學生閱讀情景材料后討論回答問題)
活動設置意圖:讓學生認識到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發生沖突時,誠信要站在長遠利益一邊。
想一想:
※ 小松的做法“失”去了什么?
(小松失去了再去黑網吧上網和考試作弊的“機會",卻通過誠信的行為,獲得了改過自新的機會。)
※ 分析小松這樣做是否值得。
(值得。和將來的長遠利益相比較,或許承認錯誤的一刻是難堪的,或許,失去了一些暫時的“蠅頭小利”,但是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我們絕不能因小失大。)
④在情與法的沖突中,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法律一邊
相關鏈接:(見教材121頁)
2、誠信的智慧
(1)誠信要與具體的情境相結合
情景活動四:小健是老師最信任的班長之一(學生閱讀材料)
活動設置意圖:讓學生明白,對誠信的理解應與具體的情境結合起來,在現實生活中作出正確的選擇。
想一想:
※ 如果小健告訴老師實情,可能有什么結果?
(教師會批評小奎,而小奎會責怪小建不講信用。)
※ 如果小健履行對小奎的承諾,可能有什么可結果?
(小建雖然遵守了對朋友的“誠信",但是卻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朋友受到傷害,事實上是更對不起朋友。)
※ 假如你是小健,你會怎么辦?為什么?
(學生閱讀教材)
(2)誠信與隱私的關系
對人誠信與尊重他人隱私,是相互關聯且常常發生矛盾的兩種道德準則。面對這一兩難選擇,我們應該正確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
情景活動五:誠實與隱私(學生閱讀材料后思考回答問題)
活動設置意圖:了解誠實與尊重他人隱私的關系,能夠在具體情境中處理好這對矛盾。
(見教材122頁)
想一想:怎樣處理誠實與隱私的關系?
情景活動六:善意的謊言(教材122—123頁材料)
議一議:(見教材123頁)
(3)誠信的核心是善
二、課堂小結
(教師按板書小結本課知識點)
三、教學后記
第十課 誠信做人到永遠 篇3
第十課 誠信做人到永遠
第1課時 誠信是金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把握誠信的含義;懂得“一諾千金”的內涵;懂得什么是“對人守信,對事負責”。
2.能力目標:分辨誠信與欺詐的能力,在不同的情境中能自覺踐行誠信守則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崇尚誠信的態度,鄙視欺詐、失信行為。獲得誠信做事的愉悅感受。崇尚誠信價值觀,誠實做人,講究信用。辦事盡職,實事求是。
教學重點:誠信守則;懂得在不同的情境中能自覺遵守誠信守則的道理。
教學難點:誠實做人,講究信用。
教學方法:以學生探究活動、體驗為主,以講解為輔。可結合活動的要求采取討論法、辯論法、角色體驗法、講故事法等,使教學過程既生動活潑,又充滿理性。重在通過活動引起學生的反思,并內化為個人的品質。注意以正面引導為主,以反面警戒為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用引言中曾參的故事導入。
(二)學習新課:
第十課 誠信做人到永遠
一、誠信是金
(一)、言而有信 一諾千金
(1)、誠信的含義
學生閱讀教材115頁第二自然段,初步了解“誠”、就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不虛假。
探究交流教材115頁的問題。廢石主人的決定表明了什么?你如何看待他的決定?進一步理解誠信。
教師小結:廢石主人的決定表明了一個道理就是為人處世、與人交往,要做到誠實守信。廢石主人的決定沒有因“廢石”變成了“寶石”而改變自己原來做出的決定,這種不因利益而放棄自己的承諾的舉動是值得人尊重的。
學生自由閱讀教材115頁相關鏈接內容,明確“一諾千金”的由來。
(2)、“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內涵
指定一名學生朗讀教材115頁倒數一自然段,學生明確其內涵。
(3)、不講信用,害人害己
師生探究交流教材116頁——日本餐飲業有條行規
目的:通過不誠信的案例,使我們認識不講誠信的后果。
要求:(1)閱讀故事內容。(2)討論主人公的遭遇及其原因。(3)讓學生積極列舉日常生活中類似的例子。(4)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表示不誠信的詞語。(5)相互交流閱讀。
教師強調: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不講誠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時,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人識破,他就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其結果既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為人誠實,言而有信,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華。
(二)、對人守信 對事負責
(1)、做老實人,辦老實事
師生探究交流教材117頁活動——在我們周圍常常看到一些不負責任的行為
共識:(1)對“責任重與泰山”的理解: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更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之一。重承諾、守信用的人把責任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實實在在做事是個人得以立足、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敷衍了事、弄虛作假,只能騙人一時,無法欺人一世,最終將一事無成。(2)對人負責與對人守信是統一的,不是兩會事。對人守信落實到行動上,就是一種對事負責的態度;對事負責是對人守信的具體表現。只有對人守信的人,才能對事負責;只有做到對事負責,才使對人守信得以真正落實,而不是一句空話。(3)抄襲作業、考試作弊,反映出我們沒有遵守誠信準則,沒有以負責任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如果總是弄虛作假、敷衍了事,雖然暫時能騙人一時,無法欺人一世。長此以往,將影響我們未來的發展和事業的成功。所以,這決不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必須加以改正。
(2)、不要輕易許諾
探究交流教材117頁活動——一家旅館門前
目的;讓學生知道承諾是一件嚴肅的事,一旦有所承諾,就應該實現。
要求:(1)閱讀賣火柴的小男孩的故事。(2)討論賣火柴的小男孩是怎樣4實現自己的諾言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3)進一步討論人為什么要踐約守信?(4)教師做適當總結。(賣火柴男孩兒實現了他的承諾,是誠實守信的品質使他這樣做的。踐約守信是誠實做人的核心,是個人在社會立足的基本要求。
(3)、做人無大事小事之分
探究交流教材118頁活動——你贊成“小節無害論”嗎?
目的:讓學生認識的無論是大事、小事都要認真對待,在做人方面實質上無大事小事之分。
要求:(1)教師簡單說明什么是“小節無害論”。(2)讓學生討論是否贊成“小節無害論”,說說各自的理由。(3)反思自己的行為,自己是否有過不太誠信的“小節”,談談自己的體會。(4)教師做簡單小結。(“小節無害論”是錯誤的。因為生活本身就是點點滴滴的小事構成的,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需要我們認真面對。人的道德水平如何往往就是在小節中體現出來的,誠信做人也是體現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之中。所以“小節無害論”的觀點是錯誤的。不利于我們的健康成長。)
學生齊讀教材118頁最后一段,再一次體會:我們做大事的同時也要拘小節,把做事與做人有機地統一起來。
(三)課堂小節:現在的社會是講誠信的社會,只有我們人人講誠信,我們的社會才會有誠信,我們中國才會有誠信。在經濟生活中,我們說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而現在,我要和各位同學說:信用是金,誠信無價!愿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講誠信的人!
(四)鞏固練習:自主練習與檢測作業本
(五)布置作業:自主練習與檢測作業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