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
§3—7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和難點】 九大行星的名稱和順序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隕星的報道及圖片 教學器材:各種星體圖片 相關的視頻資料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教師提問)宇宙中除了地球、太陽和月亮外,還有哪些天體?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教師講述)太陽和圍繞太陽轉動的各種星體,共同組成了太陽系。今天,我們來了解太陽系的居民們。地球有八個個頭不同的兄弟,圍繞太陽旋轉,這就是九大行星。 (圖片展示)教師依次顯示九大行星的圖片,并請學生描述看到的行星面貌。 (展示視頻資料)播放相關的太陽系錄像,引導學生對太陽系有一個整體認識。 (學生活動)1.觀察教材提供的“太陽系示意圖” 2.回答圖下面的問題。 (教師講解) (承轉)九大行星中,我們可以用肉眼看到幾顆呢? (學生根據日常經驗討論回答) (講授)教師講解人類觀察太陽系的歷史,介紹伽利略和他的天文望遠鏡,以及現在的航天探測器。除了九大行星外,還有一些夜空中的不速之客,比如彗星和隕星。 (圖片展示)哈雷彗星 (展示視頻資料)彗星 (講授)教師講解哈雷慧星的周期性現象,隕星是太陽系中的一些固體塊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體,由巖石組成的叫做隕石。 (講授)教師介紹世界上最大的隕石,并聯系恐龍的絕滅,啟發學生思考兩者的關系。 (學生討論)教學反思: 太陽系這一段落的內容編排,是依次介紹其中的各種天體——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以及隕星。教師在講述過程中,重點要學生注意各種天體形狀、大小、組成、軌道上的區別。本節可在設計時注意了配以豐富的圖片,使學生認識這些星體,并產生探索宇宙的興趣。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銀河系 【教學難點】宇宙的廣袤空間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我國及世界宇航事業的最新動態 教學器材:各種星系圖片、相關視頻資料、地心說動畫、日心說動畫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在長達數千年的古代,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認為的?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認為地球是中心的觀點,叫做地心說;認為太陽是中心的觀點,叫做日心說。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提供的“哥白尼與日心說”的材料,了解天文科學發展的歷史。 (媒體展示)播放地心說、日心說動畫 (提問)哥白尼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認為的?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太陽系雖然很大,但是也只是銀河系中很小的一部分。教師用一組數據說明銀河系的特征:銀河系的直徑、恒星數目、太陽系到銀河系中心的距離。 教師展示銀河系的圖片,學生認識銀河系的形狀。 (設問)銀河系的中心是宇宙的中心嗎? (學生討論回答) (講授)教師講述星系的概念,宇宙是由許許多多的星系和廣袤的空間組成的。目前人類能夠觀測到的宇宙,就有10億個類似銀河系的天體。人類可觀測的最遠天體,距離地球約150億光年。 (提問)我們看到最遠天體發出的光,是在什么時候從那邊發出的? (學生回答) (提問)銀河系似乎也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哪里是宇宙的中心呢?或者,宇宙到底有沒有中心呢? (學生討論回答) (簡要總結) (復習反饋)當堂做教材提供的練習第1、2題。教學反思: 本節緊密銜接上節,使學生的視野由走出地球,變成了走出太陽系,走出銀河系。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充分注意廣闊的宇宙概念和宇宙中星系眾多的概念在學生頭腦中的建立。教師可以通過多組數據的比較,給學生一個空間大小和星系數目的概念。宇宙中未知的事情很多,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科學思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