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精選5篇)
探索宇宙 篇1
§3—7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和難點】 九大行星的名稱和順序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隕星的報道及圖片 教學器材:各種星體圖片 相關的視頻資料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教師提問)宇宙中除了地球、太陽和月亮外,還有哪些天體?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教師講述)太陽和圍繞太陽轉動的各種星體,共同組成了太陽系。今天,我們來了解太陽系的居民們。地球有八個個頭不同的兄弟,圍繞太陽旋轉,這就是九大行星。 (圖片展示)教師依次顯示九大行星的圖片,并請學生描述看到的行星面貌。 (展示視頻資料)播放相關的太陽系錄像,引導學生對太陽系有一個整體認識。 (學生活動)1.觀察教材提供的“太陽系示意圖” 2.回答圖下面的問題。 (教師講解) (承轉)九大行星中,我們可以用肉眼看到幾顆呢? (學生根據日常經驗討論回答) (講授)教師講解人類觀察太陽系的歷史,介紹伽利略和他的天文望遠鏡,以及現在的航天探測器。除了九大行星外,還有一些夜空中的不速之客,比如彗星和隕星。 (圖片展示)哈雷彗星 (展示視頻資料)彗星 (講授)教師講解哈雷慧星的周期性現象,隕星是太陽系中的一些固體塊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體,由巖石組成的叫做隕石。 (講授)教師介紹世界上最大的隕石,并聯系恐龍的絕滅,啟發學生思考兩者的關系。 (學生討論)教學反思: 太陽系這一段落的內容編排,是依次介紹其中的各種天體——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以及隕星。教師在講述過程中,重點要學生注意各種天體形狀、大小、組成、軌道上的區別。本節可在設計時注意了配以豐富的圖片,使學生認識這些星體,并產生探索宇宙的興趣。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銀河系 【教學難點】宇宙的廣袤空間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我國及世界宇航事業的最新動態 教學器材:各種星系圖片、相關視頻資料、地心說動畫、日心說動畫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在長達數千年的古代,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認為的?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認為地球是中心的觀點,叫做地心說;認為太陽是中心的觀點,叫做日心說。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提供的“哥白尼與日心說”的材料,了解天文科學發展的歷史。 (媒體展示)播放地心說、日心說動畫 (提問)哥白尼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認為的?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太陽系雖然很大,但是也只是銀河系中很小的一部分。教師用一組數據說明銀河系的特征:銀河系的直徑、恒星數目、太陽系到銀河系中心的距離。 教師展示銀河系的圖片,學生認識銀河系的形狀。 (設問)銀河系的中心是宇宙的中心嗎? (學生討論回答) (講授)教師講述星系的概念,宇宙是由許許多多的星系和廣袤的空間組成的。目前人類能夠觀測到的宇宙,就有10億個類似銀河系的天體。人類可觀測的最遠天體,距離地球約150億光年。 (提問)我們看到最遠天體發出的光,是在什么時候從那邊發出的? (學生回答) (提問)銀河系似乎也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哪里是宇宙的中心呢?或者,宇宙到底有沒有中心呢? (學生討論回答) (簡要總結) (復習反饋)當堂做教材提供的練習第1、2題。教學反思: 本節緊密銜接上節,使學生的視野由走出地球,變成了走出太陽系,走出銀河系。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充分注意廣闊的宇宙概念和宇宙中星系眾多的概念在學生頭腦中的建立。教師可以通過多組數據的比較,給學生一個空間大小和星系數目的概念。宇宙中未知的事情很多,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科學思辯的能力。
探索宇宙 篇2
探 索 宇 宙
教學設計
〔教學策略〕本節是從地球開始,逐步向太陽系、銀河系和宇宙深處延伸,進而展示出宇宙結構的圖景,并通過著名人物、論著和事件,向學生展示了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最后是以“幻想與追求”為結題,鼓勵同學們學好物理,實現人類探索太空的夢想,培養學生認識宇宙、探索宇宙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科學精神。為此,本節教學應以“問題”為基礎,進行科學猜想和假設;通過文獻探究和交流研討等協作學習方式和互動式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存儲能力和對問題的分析論證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
〔教學用具〕
1. 多媒體計算機(聯網)、cai課件。
2. 參考光盤:《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小百科全書》《科學博士》。
3. 參考書:《當代科學之門》《少年科學家》。
〔教學參考〕
一、 探索的歷程
1. 識圖——創設情境
使學生認識“探索的歷程”中的圖,并進行歸納和比較。
教師歸納:這些圖向同學們簡要展示了古今中外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歷程,前兩幅圖充滿神學與宗教的色彩,后四幅圖閃耀著人類科技文明的光芒。下面請同學們從下列各題中任選一條,進行網上信息收集。也可以自行立題探究。
2. 問題——科學猜想
(1) 中國古代關于宇宙結構的學說。
(2) 哥白尼和日心說。
(3) 從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到人類第一次乘飛船進入太空。
(4) 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
(5) “神舟”號飛船的四次成功飛行。
3. 上網查閱——文獻探究
學生協作式活動過程,教師可參與其中,與同學們共同查閱資料,共同討論。
4. 交流研討——互動式學習
在各組成員之間交流和協作的基礎上,各組推選代表,進行信息發布。把相關問題的科學猜想,論證分析進行報告。
5. 老師評價總結
肯定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成果,指出探究活動中的不足,設置疑問,引導學生探究的深入。
二、 浩瀚的星空、幻想和追求
1. 識圖——創設情境
使學生認識“浩瀚的星空”中的圖,并進行歸納。
教師歸納:
(1) 請同學們在太陽系示意圖中找出我們生活的地球。投影此圖,指出地球的位置。
(2) 這些圖是以地球為參考,逐漸向外延伸,向同學們簡單呈現太陽系、銀河系和河外星系的圖景,我們可以從中窺探出宇宙的結構和層次,我們的太陽只是星光閃閃的恒星的典型代表。為了進一步了解“浩瀚的星空”,請同學們選題進行網上查詢,也可以自擬論題查詢。
2. 問題——科學猜想
(1) 太陽系的結構和演化。
(2) 地球結構和演化。
(3) 銀河系的結構和演化。
(4) 空間技術。
3. 上網查詢——文獻探究
4. 交流研討——互動式學習
5. 老師評價總結
探索宇宙 篇3
六、四4 班級: 姓名:
學習內容:教科書51----54頁內容。
學習目標:
1、了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歷史。
2、知道人類對太空的認識隨技術的發展而深化。
3、能夠收集人類探索太空的資料。
4、意識到航天事業的價值。
學習重難點:
重點:了解人類是怎樣探索宇宙的。
難點:認識逐級加速火箭是如何擺脫地球引力的。
學具準備:
老師:課前學生收集各種神話故事、星球的圖片、有關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資料。
學習流程:
一、導入:
1、談話:在我們生活著的地球之外,是一個廣闊無邊、無始無終的世界,被稱為“宇宙”。宇宙里的許多奧秘在等著我們去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識,進行“探索宇宙”的活動。
2、揭題板書。
二、自主學習
1、古人在觀測太空時遇到了什么困難?他們怎樣解決這些困準的?
2、后來,人們都用了哪些望遠鏡觀測太空的?
3、現在人們是怎樣探索更加遙遠的宇宙深處的?你知道有哪些航天器?
4、進入太空觀測宇宙的太空人都有誰?
三、探究學習
1、從古到今,人們探索宇宙的過程主要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沖出地球最大的困難是什么?逐級加速的多級火箭有什么作用?
3、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甚至以犧牲宇航員的生命為代價
去探索宇宙,你認為是否值得?為什么?
四、展示、評比、總結
五、訓練鞏固
●填空題
1、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宇宙空間的英雄是蘇聯宇航員 。
2、世界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是美國的 。
3、xx年10月15日,我國“神舟5號”載人飛船首次發射成功,
首位宇航員是 。
4、現代航天工具 和 將人類帶進了嶄新的航天的時代。
●選擇題
1、( )成為第一個飛出太陽系的太空探測器。
a.神州5號 b.神州6號 c.先驅者10號
2、( )年,中國成功發射“神舟一號”無人飛船。
a.1985 b.1988 c.1999
六、評一評
這節課我的收獲
自己評價: 小組評價: 教師評價:
探索宇宙 篇4
8、探索宇宙【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宇宙空間分布著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2、宇宙是運動變化的,膨脹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過程與方法:1、對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研究,發現一些有效信息。2、學習利用數據、文字、圖表、模型來表述研究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從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中,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2、意識到宇宙是運動變化著的。【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宇宙的結構和運動,建立宇宙系統的概念。【教學難點】學習利用數據、文字、圖表、模型來表述研究過程。【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有關宇宙的圖片、照片、課件、錄像資料、書籍等。學生準備:課前收集有關宇宙的信息。 【教學過程】一、膨脹的宇宙1、情境導入:同學們,xx年我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5號”的發射成功,讓我們中國“千年飛天夢,今朝變成真”。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乘坐“神舟號”飛船到太空遨游,繼續去探索宇宙。(板書課題)2、師:我們先來到地球家園的所在地——太陽系,回想一下,太陽系是怎樣一個星系?
(太陽系是以太陽這顆恒星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3、提問:太陽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嗎?4、學生思考回答。
(引導學生們認識:太陽雖然是太陽系里唯一發光的恒星,但是太陽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數也是和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恒星,它們有的也會組成類似太陽系一樣的天體系統,太陽系和眾多的恒星一起組成的一個恒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5、(出示銀河系俯視和側視的圖片)讓我們看看銀河系的模樣吧!說說你們覺得銀河系像什么?(銀河系俯視像一個巨大的漩渦,側看像一個中心略鼓的大圓盤。)6、閱讀課本第61頁資料,說說銀河系中有多少顆恒星?銀河系有多大?(銀河系大約由1000億~億顆恒星組成,直徑有10萬光年。)
7、太陽在銀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來嗎?光年是一個什么單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8、了解了銀河系,你們有什么感受?9、講解:銀河系還不是宇宙的全部,類似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還有100億個,人們把它們統稱為河外星系。
10、討論:我們已知的宇宙空間到底有多大呢?
(說明:現在人們用天文望遠鏡已觀測到距我們12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深處,但仍沒有看到宇宙的邊緣,而且科學家發現宇宙正處于青年時期,還在長大,還在膨脹之中!教師簡單介紹紅移現象。)二、充滿活力的宇宙 1、師: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樣的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它們。
2、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錄像資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幾個重要階段的圖片和資料。
(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恒星——燃料消耗殆盡,膨脹變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變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變成紅巨星——燃料耗盡而縮小變成白矮星——能量耗盡變成黑矮星)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沒有收集到這方面的資料。
4、學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資料。
5、小結:如同人體的細胞在新陳代謝一樣,宇宙中每時每刻都有許多恒星誕生,同時也有許多恒星消亡。同時,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運動,有些恒星自身在有節奏地膨脹和收縮,有的恒星在向外拋射物質……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宇宙充滿了活力。三、人類對宇宙的探索 1、談話: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充滿了幻想,向往著飛向太空。我們看到的這些資料,正是人類不斷地對宇宙進行探索的結果。2、你知道我國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嗎?
(1、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源地。
2、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現在“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又發射成功,不久的將來,我國宇航員還將登月考察。)3、你還知道在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們分別有哪些貢獻?4、學生們談自己的想法。5、教師補充相關資料,并選擇性的詳細介紹。 6、小結: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探測工具不斷改進的過程,體現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國宇航事業的發展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民族的尊嚴和自豪感;我們更不會忘記,無數科學家和宇航員為實現人類遨游太空的偉大理想,體現出的前赴后繼的獻身精神;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沒有止境的。四、拓展延伸:請同學們課后繼續收集各種有關宇宙和人類探索宇宙方面的資料。
(1、引導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影視等各種方法收集;
2、指導學生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如天體資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
板書設計:8、探索宇宙
一、宇宙空間的天體系統: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二、宇宙是運動變化的,膨脹的——充滿活力教學后記:
探索宇宙 篇5
8、探索宇宙【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宇宙空間分布著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2、宇宙是運動變化的,膨脹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過程與方法:1、對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研究,發現一些有效信息。2、學習利用數據、文字、圖表、模型來表述研究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從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中,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2、意識到宇宙是運動變化著的。【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宇宙的結構和運動,建立宇宙系統的概念。【教學難點】學習利用數據、文字、圖表、模型來表述研究過程。【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有關宇宙的圖片、照片、課件、錄像資料、書籍等。學生準備:課前收集有關宇宙的信息。 【教學過程】一、膨脹的宇宙1、情境導入:同學們,xx年我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5號”的發射成功,讓我們中國“千年飛天夢,今朝變成真”。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乘坐“神舟號”飛船到太空遨游,繼續去探索宇宙。(板書課題)2、師:我們先來到地球家園的所在地——太陽系,回想一下,太陽系是怎樣一個星系?
(太陽系是以太陽這顆恒星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3、提問:太陽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嗎?4、學生思考回答。
(引導學生們認識:太陽雖然是太陽系里唯一發光的恒星,但是太陽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數也是和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恒星,它們有的也會組成類似太陽系一樣的天體系統,太陽系和眾多的恒星一起組成的一個恒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5、(出示銀河系俯視和側視的圖片)讓我們看看銀河系的模樣吧!說說你們覺得銀河系像什么?(銀河系俯視像一個巨大的漩渦,側看像一個中心略鼓的大圓盤。)6、閱讀課本第61頁資料,說說銀河系中有多少顆恒星?銀河系有多大?(銀河系大約由1000億~億顆恒星組成,直徑有10萬光年。)
7、太陽在銀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來嗎?光年是一個什么單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8、了解了銀河系,你們有什么感受?9、講解:銀河系還不是宇宙的全部,類似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還有100億個,人們把它們統稱為河外星系。
10、討論:我們已知的宇宙空間到底有多大呢?
(說明:現在人們用天文望遠鏡已觀測到距我們12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深處,但仍沒有看到宇宙的邊緣,而且科學家發現宇宙正處于青年時期,還在長大,還在膨脹之中!教師簡單介紹紅移現象。)二、充滿活力的宇宙 1、師: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樣的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它們。
2、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錄像資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幾個重要階段的圖片和資料。
(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恒星——燃料消耗殆盡,膨脹變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變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變成紅巨星——燃料耗盡而縮小變成白矮星——能量耗盡變成黑矮星)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沒有收集到這方面的資料。
4、學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資料。
5、小結:如同人體的細胞在新陳代謝一樣,宇宙中每時每刻都有許多恒星誕生,同時也有許多恒星消亡。同時,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運動,有些恒星自身在有節奏地膨脹和收縮,有的恒星在向外拋射物質……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宇宙充滿了活力。三、人類對宇宙的探索 1、談話: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充滿了幻想,向往著飛向太空。我們看到的這些資料,正是人類不斷地對宇宙進行探索的結果。2、你知道我國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嗎?
(1、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源地。2、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3、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現在“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又發射成功,不久的將來,我國宇航員還將登月考察。)3、你還知道在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們分別有哪些貢獻?4、學生們談自己的想法。5、教師補充相關資料,并選擇性的詳細介紹。 6、小結: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探測工具不斷改進的過程,體現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國宇航事業的發展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民族的尊嚴和自豪感;我們更不會忘記,無數科學家和宇航員為實現人類遨游太空的偉大理想,體現出的前赴后繼的獻身精神;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沒有止境的。四、拓展延伸:請同學們課后繼續收集各種有關宇宙和人類探索宇宙方面的資料。(1、引導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影視等各種方法收集;2、指導學生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如天體資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3、引導學生通過黑板報、科技手抄報等形式進行展示交流。)板書設計:8、探索宇宙
一、宇宙空間的天體系統: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宇宙二、宇宙是運動變化的,膨脹的——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