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生態系統
第2節 生態系統
1、非生物因素:陽光、溫度、空氣、水、土壤等。
2.各種生物對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農作物在強光下生長良好——— 陽光
(2)蘋果不宜熱帶種植 ———— 溫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帶種植
(3)沙漠區一般植物難生長但沙拐棗生長良好——----水分
3、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生物既要適應 環境,又通過各自的活動 影響 環境
4.涵義:一個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組成了一個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成分包括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和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不可缺少的成分①生產者合成的有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間接的能量來源;②分解者:物質、能量循環中起著轉化的作用。(把有機物轉化成無機物 ,為生產者提供原料)。區域大小:可根據實際需要,自由選定。故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區域大小 不可直接比較。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它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上部,總厚度大約20千米,但是,絕大多數的生物都集中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這一薄層當中。
5.食物鏈和食物網。食物鏈涵義:一個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通過 食物 形成聯系——食物鏈。舉例:舉例: 草 → 鼠 → 蛇 → 鷹 。功能:生態系統中物質和 能量流通的渠道。功能:生態系統中流通的渠道。
變化規律 : 能量 按箭頭方向逐級遞減。食物網涵義:一個生態系統中的很多條 食物鏈 連接交叉,形成一種網狀聯系——叫 食物網。功能:生態系統中 物質循環 和 能量流動 的渠道。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逐漸減少的,即食物網中下一級的生物只能獲得上一級生物的一部分能量。
注意:①生態系統中消費者和分解者需要的能量直接或間接來自綠色植物—— 生產者 。②生態系統中所需的能量最終來源于 太陽能 。
6.固氮途徑有:雷電固氮、人工固氮和生物固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