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運動的地球
寒帶:在南北緯66.5°到90°之間,終年寒冷,有極晝極夜現象。
(3)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四季更替、 晝夜長短的變化、五帶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轉,
第四節 日歷上的科學
1.歷法的種類:①陽歷:以地球繞日公轉周期為依據②陰歷:以月相變化周期為依據
③陰陽歷:結合地球繞日公轉周期和月相變化周期。
2、我國的日歷由公歷和農歷組成。公歷(包括年月日星期)屬于陽歷,農歷(包括年月日節氣)屬于陰陽歷,農歷中的月是屬于陰歷,農歷中的二十四節氣屬于陽歷
3.閏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是閏年,世紀年能被400整除是閏年。公歷平年365天,閏年366天(4xx年中有97年是閏年,有3xx年是平年)平年2月份28天,閏年2月份29天。
4.二十四節氣:我國古代將四季更替的周期分為二十四段,每段(約15日)叫做一個節氣,屬于陽歷, 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具有指導和預告的作用。
第五節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
1.地球內部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層,地殼和地幔的頂部(軟流層以上部分)共同組成了巖石圈。軟流層位于上地幔。
2.地殼變動:懸崖峭壁上巖層斷裂的痕跡、采石場上彎曲的巖層、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說明發生了海陸變遷)、火山和地震。
4.火山和地震(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錐、巖漿通道組成(2)火山按活動特點分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地震成因是:地殼巖石在地球內力作用下,發生斷裂或錯位而引起震動。
(4)地震結構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線。
(5)分布:環太平洋陸地和周圍海洋、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帶
(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曠的地方,或躲到面積較小的房間里或桌子下等。
第六節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塊
1.大陸漂移說:魏格納依據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據提出。
2.板快構造學說:全球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六大板塊組成,漂浮在軟流層上,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板塊的碰撞形成了山脈(海溝、島嶼),板塊張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2.等高線地形圖
第七節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圖
地形部位 等高線分布特點
山頂 等高線呈封閉狀態,由外向內,海拔增高
鞍部 兩條等高線凸出部位相對應
峭壁 等高線重疊處
山脊 等高線向海拔較低處凸出
山谷 等高線向海拔較高處凸出
陡坡 等高線較密處
緩坡 等高線較疏處
洼地 等高線呈很小的封閉的曲線時中間低
1.常見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