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物質由微粒構成
第一節 物質由微粒構成
教學目標:1).初步建立探究物質構成的基本觀點和意識
2).知道物質由原子、分子或離子等微粒構成
3).知道原子由原子核與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和中子由夸克構成。
1) 知道構成物質的微粒之間有相互作用、有一定的空隙,微粒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之中。
5)能用物質的微粒模型解釋物質的三態變化。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分子、原子和離子的定義
教學過程:
引入:1)一座座大廈由無數磚塊構成聯想到物質是否也是由許多“磚塊”構成的,
2)觀察書本的三幅不同放大倍數的蒼蠅的眼的顯微鏡圖,啟發學生思考如果放大倍數更高,能否觀察到更細微的結構?
由于構成物質的微粒太小,肉眼是看不清的,人們在上個世紀建立了科學的物質結構理論,而且這個理論預言了物質的許多性質,并且成功地應用于實際。
有些物質是由分子組成:蔗糖、水、等
有些物質是由原子組成:金屬鐵、銅、稀有氣體等
有些物質是由離子組成:食鹽、尿素等
二、分子和原子
由方糖的分割引出分子的概念,這種能保持糖的性質的最小微粒稱為分子。方糖是由無數個蔗糖分子構成的。同樣,水也是由 水分子構成,氧氣由氧分子構成。
問:分子是不是最小的?還能不能分?
答: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分解為原子。任何分子都是由原子構成的。
在化學反應中1個水分子可以分解為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
1個氫分子由2個氫原子構成;1個氧分子由2個氧原子構成。
在化學反應中: ,這就是化學反應的實質。
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告訴學生不是所有的物質的微觀構成都有分子這一層,如金屬就是由金屬原子直接構成的。
思考與討論:書本140頁,讓學生通過計算體會原子、分子很小這—點。
分子體積很小,質量非常小。
一滴水有多少個水分子?(l.67×1021個)
5 g水有多少個水分子?(1.67×1023個)
一個水分子質量是多少?(3×10-24 kg)(分子小到用肉眼看不見。)
【練習】下列物質由什么分子構成?
(1)氧氣,(2)氮氣,(3)蒸餾水,(4)空氣,(5)河水。
視窗:讓學生看圖了解原子的stm顯微圖,從而體會科技的力量,激勵學生學習。
閱讀:原子—分子論
提出原子論的科學家:道爾頓
提出分子學說的科學家:阿伏伽德羅
提問:“原子是一種最小的粒子”對嗎?為什么?
三、原子還能再分嗎?
閱讀:p142盧瑟福實驗
通過介紹α粒散射實驗,讓學生知道原子的有核模型,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質子和中子是由夸克構成的。
原子的構成
在—定條件下,原子可以成為帶電荷的離子。
如食鹽(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相互吸引,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原因:在一定條件下,原子可以失去或者得到電子,成為帶電荷的離子——
鈉——失去電子成為帶正電荷的鈉離子
氯——得到電子成為帶負電荷的氯離子。
四、分子、原子與離子都在不停地運動
實驗:高錳酸鉀晶體在水中的溶解;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的變化; 水的三態變化:溴的擴散等
通過大量的實驗活動,讓學生對物質的微粒模型有—定的了解,對學生只要求知道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微粒之間有相互作用和空隙、微粒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之中。并要能根據這些觀點解釋水的三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