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科學在我們身邊
千克(kg),克(g),毫克(mg),噸(t)之間的單位轉換
思考:生活中哪些東西是以千克為單位的,準確的值為多少?
如:一只蘋果,0.15千克;學生體重,50千克;500ml礦泉水,0.5千克;鉛球,4千克;大象,6.0×103千克
然后對一些不同數量級的物體進行質量的估算:
可以參考p18的圖1-40
四、質量的測量:
有哪些測量質量的工具:電子秤,電子分析天平,桿秤,物體天平,彈簧秤等等。(測量都是和標準進行比較)(如果稱大象?)
托盤天平(實驗室常用)
1、介紹。原理:依靠橫梁平衡的原理來稱量物體的質量。
結構:托盤,橫梁,橫梁標尺,游碼,平衡螺母,分度盤,指針,底座和砝碼。
2、操作。放平——游碼移到零刻度處——調平(調節橫梁螺母)——稱量——讀數——記錄——整理(先拿砝碼)p19
3、天平的維護,注意幾點。
1先看稱量范圍,稱量的時候先估計,不能超過稱量范圍。
2不能用手摸托盤和砝碼,要用鑷子。
3砝碼由大到小輕拿輕放。
4讀數時,右盤砝碼+游碼(游碼讀左邊)。
5放好,天平和砝碼要保持干燥,清潔,防止銹蝕。
五、課堂練習:p19 小結
討論:如果砝碼放左邊稱得變大還是變小?六、課外作業:作業本,預習實驗
作
業
批
改
課
后
反
思
教師備課筆記
課 題
第六節 時間的測量
日 期
9月 日
教
學
目
標
1、知道時間的單位,會估計一段時間的長度。
2、了解時間的歷史,會靈活的從自然中“看”時間。
3、了解時間的測量工具,初步學會使用停表測量時間。4、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
重
點
難
點
分
析
1、讓學生明白任何有周期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標準,從而會靈活的運用大自然中的一些工具作為測量時間的工具。
2、停表的使用,讓學生有惜時的觀念。3、時間和時間間隔的區別,通過一些例子進行說明。
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收集相應的視頻、圖片、文字等信息做成課件,并對實驗做相應的改進。
教 、學 預 設
調 控 對 策
一、引入
問學生時間是什么?我們能把握住時間,抓住時間嗎?時間在流逝,不會停止,所以,更要好好的珍惜時間。
二、時間的歷史
讓學生舉例說明有哪些方法可以大概的測量時間,有哪些一起?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問:若你不小心回到古代,沒有手表,你會怎么樣來測量時間呢?
1、表圭和日晷;
2、滴漏(水鐘);
3、火鐘;
4、沙漏(沙鐘);
5、擺鐘(伽利略發現單擺的等時性);
6、近代機械鐘;
7、電子鐘和原子鐘。
燃香、沙漏、日晷、節拍器、太陽的升起和落下、四季的更替等等,為什么能用來計時呢?——在自然界,任何有周期性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標準。(估計時間的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