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適應性和多樣性
課 題
2.7
日 期
教
學
目
標
1、初步建立生物能適應環境而生存的理念2、練習使用溫度計3、初步了解生物多樣性的基本含義之一——“種”的多樣性4、體驗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5、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理由。
重
點
難
點
分
析
1、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理由2、保護生物的多樣性3、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4、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
課件制作,燈,燒杯各兩只,干沙子,濕泥土,溫度計等等。在多媒體計算機教室上課
教 、學 預 設
調 控 對 策【引入】課件演示不同環境中的各種生物引入并板書課題:生物的適應性和多樣性。一、生物的適應性: 1、植物向光生長的實例:課件演示向日葵、植物向光生長的實例或圖片,學生觀察分析,教師總結板書。 2、探究實驗:學生觀察圖片—>提出探究問題(蝎子為什么在沙里藏身的理由)—>學生探究(復習溫度計的使用)—>實驗記錄、交流討論。 動物的“偽裝”;課件演示,學生觀察、討論,了解保護色(青蛙、變色龍)和擬態(竹節蟲) —>合作學習(學生4一5人為一合作小組,分工合作,分別查找資料或根據老師提供的網站上網查詢)交流討論,學生完成合作學習任務1:說說你所知道的動物是如何適應環境的? 二、生物的多樣性 1、課件演示一組圖片,學生觀察—>列舉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大致種類及種類數量變化的原因。 2、學生合作小組交流,完成合作學習任務2:什么是生物的多樣性?了解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面;教師指出本課從生物物種的多樣性進行學習探討。 3、探討種與種之間生存的關系:課件演示蜜峰與花,學生觀察、討論。 4、我國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課件演示,學生觀察—>學生合作小組交流課前查找的資料或根據老師提供的網站上網查詢完成合作學習任務3:我國的動植物資源,了解它們的分布、數量和保護情況;同學們從中了解許多自己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識,體會到我國的地大物博,增加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5、植物資源的破壞和保護的狀況及措施:學生合作小組利用課前查找的資料或根據老師提供的網站上網查詢,完成合作學習任務4:植物資源的破環和保護的狀況如何?我們已經采取了哪些措施?學生交流并談自己的感想,教師從中滲透可持續發展的觀念(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6、討論:在日常生活中,你能為保護動植物資源做些什么? [小結]地球上生存的每一種生物都以不同的方式適應著環境,形成了地球上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生物,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全球關注的重大問題,它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當然,這節課只討論了物種的多樣性,而生物的多樣性還涉及到生態系統和基因層面上的多樣性,這是以后的科學中要學習的內容;最后讓我們一起來呼吁"善待生命,也就是善待我們人類自己"! [布置作業]進一步查閱資料,就你最喜歡的珍稀動(植)物的分類地位、分布、數量、保護和人類對其利用的情況及你的設想、建議或呼吁編制一份小報,出一期專欄刊出。 【板書】生物的適應性和多樣性(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1、植物向光生長的特性2、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原因3、動物的"偽裝"——保護色、擬態(二)保護生物的多樣性4、生物的多樣性5、我國珍稀動植物資源6、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可持續性發展 附:保護生物的多樣性webqu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