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變化》教學設計(精選2篇)
《物質的變化》教學設計 篇1
第1節 物質的變化教學目標:1、知道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不同 2、學會通過實驗來探究物質的變化重點難點:用實驗的方法探究物質的變化藥品器材:硫酸銅、氫氧化鈉溶液、雞蛋清、試管、酒精燈、鐵架臺、滴管教學過程: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引入:什么是化學變化?什么是物理變化?舉例說明。-物理變化:變化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只有形態、狀態的改變。-化學變化:變化中會產生新的物質。 結合課本第2頁圖說明它們分別屬于何種變化?提問: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在本質上有什么不同?-化學變化的實質是構成物質分子的原子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分子。一、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等來尋找物質變化的證據。舉例:硝酸鉛和碘化鉀反應、綠葉的變化、鋼鐵的熔化、鐵絲的形變、水的電解等。演示實驗:硫酸銅晶體的變化1、 觀察形狀、顏色2、 晶體的溶解3、 和氫氧化鈉反應(寫出化學方程式)4、 晶體受熱分解(寫出化學方程式)5、 硫酸銅粉末逐滴加水(寫出化學方程式)提問:實驗中,哪些實驗有顏色變化?有沉淀產生?有狀態的改變?并總結出硫酸銅晶體的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藍色晶體、易溶于水、受熱易分解、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藍色絮狀沉淀小結:根據物質變化中所獲得的信息對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推測的方法是探索物質變化規律的基本方法。二、物質變化規律的應用1、演示實驗:雞蛋清與硫酸銅的作用 ――利用硫酸銅可以檢驗蛋白質的存在2、演示實驗:白色硫酸銅粉末加水 ――利用這一性質可以檢驗水的存在課堂練習:課本第5頁練習1-3題作業:作業本
《物質的變化》教學設計 篇2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1.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所有的物質都在不停地運動。我們能直接或間接觀察到的實際存在的東西都是(物質)。其變化是有規律的,是可以被認識的。
2.物質的變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于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
3.我們周圍世界物質的變化一般分成兩類,即(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產生新的物質)。
4.蠟燭變成蠟燭油是(物理變化),油燃燒了變成氣體是(化學變化)。
5.白糖熔化是由(物理變化),在熔化后變黃、變黑,有焦味是(化學變化)。
6.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
7.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的物質變化屬于物理變化,如(鐵絲變彎)、(易拉罐壓扁)、(糖在水里溶解)、(折紙)、(水結冰)、(加熱水)、(豆子和沙子混合)等。
8.我們可以用(篩網)分離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9.物質發生(化學變化)過程,往往伴隨產生種種現象,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產生沉淀物)等。
10.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的物質變化屬于化學變化如, (淀粉遇到碘酒變成藍色)、(鐵生銹)、(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銅溶液與鐵釘的反應)、(蠟燭燃燒)、(白糖加熱)、(煤和石油的燃燒)、(美麗的煙花)、(制作檸檬汽水) 。
11.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白糖加熱時融化變色。
12.物質發生化學變化中一定發生物理變化,但發生物理變化時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
13.物質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利用(物質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了溫度計,這種變化屬于(物理變化);又如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土地沙漠化等環境問題日趨嚴重。
小蘇打
1.小蘇打和醋混合產生大量的氣泡,生成新的氣體--二氧化碳氣體,這種氣體能使燃燒的細木條熄滅,說明這種氣體(不支持燃燒)。
2.小蘇打為白色粉末狀固體,白醋為無色透明有酸味的液體,兩者混合會發生化學變化,產生無色透明的氣體二氧化碳和醋酸鈉。二氧化碳比空氣重。
鐵
1.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
2.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
3.在平常生活中,鐵生銹的快慢與(水的多少)關系很大。
4.通過觀察比較鐵片和鐵銹,我發現鐵銹是(紅褐色)、(有空隙)、(沒有光澤)、(不導電)、(不能被磁鐵吸引)、(粗糙)等。
5.在生產實踐中,人們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減緩鐵制品生銹的速度?
(1)制成合金;(2)鐵制品表面涂防護層;(3)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潔凈和干燥。(4)放入油瓶。(5)放入干燥箱中
6.用鑷子夾住鐵釘并將一部分浸入硫酸銅溶液.鐵釘能與硫酸銅發生化學變化,在變化中藍色硫酸銅溶液會變成紅褐色,產生紅銅并伏著在鐵釘表面。
7.鐵片和鐵銹對比記錄表。
物質
顏色
質地
韌性
導電性
導熱性
是否與磁鐵相吸
鐵片
銀白色
細密
強
強
強
是
鐵銹
黃褐色
疏松
脆
弱
弱
否
淀粉
1.淀粉遇到碘酒顏色會變成(藍色),產生的新物質是(藍紫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米飯)在口腔里與(唾液)作用會發生(化學變化),變得有(甜味)了,這是因為米飯中有一種叫(淀粉)的東西,在被我們咀嚼過程中發生了變化,淀粉變成了麥芽糖。
3. 含有淀粉的食物
玉米、土豆、番薯、蘋果、面包、饅頭、南瓜
4. 不含淀粉的食物
花菜、胡蘿卜、白蘿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蔥
蘇打,小蘇打,大蘇打的區別
1.蘇打
蘇打學名叫碳酸鈉,俗名除叫蘇打外,又稱純堿或蘇打粉。食用堿通常指的是碳酸鈉,在水溶液中,能強烈促進肉質軟化,缺點是有股難聞的堿味和份量重時會對人體有害。
是玻璃、肥皂、紡織、造紙、制革等工業的重要原料。冶金工業以及凈化水也都用到它。在日常生活中,蘇打也有很多用途,比如它可以直接作為洗滌劑使用,在蒸饅頭時加一些蘇打,可以中和發酵過程中產生的酸性物質。
2.小蘇打
小蘇打的學名碳酸氫鈉,又稱重碳酸鈉或酸式碳酸鈉。俗名除小蘇打外,還有焙燒蘇打、發酵蘇打和重堿等。小蘇打是白色晶體,溶于水。在熱空氣中,它能緩慢分解,放出一部分二氧化碳;加熱至270℃時全部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小蘇打的這些性質,使它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許多重要的用途。在滅火器里,它是產生二氧化碳的原料之一;在食品工業上,它是發酵粉的一種主要原料;在制造清涼飲料時,它也是常用的一種原料;在醫療上,它是治療胃酸過多的一種藥劑。
3.大蘇打
大蘇打是硫代硫酸鈉的俗名,又叫海波,也叫做五水硫代硫酸鈉。大蘇打是無色透明的晶體,易溶于水,水溶它可以作為綿織物漂白后的脫氯劑。類似的道理,織物上的碘漬也可用它除去。另外,大蘇打還用于鞣制皮革、電鍍以及由礦石中提取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