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9年級上:03課 靜物有聲
[教案]趙錕老師的教案
課目
第3課 靜物有聲
年級
9年級上冊
執教
趙錕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掌握欣賞靜物畫的一般方法,了解靜物畫表現有關知識,并能結合自己的感受對靜物畫作品發表獨特見解;了解繪畫造型基本要素在靜物畫中的作用,并能夠運用于靜物組合和草圖。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數碼相機、靜物臺及襯布、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物品、取景框、作業紙和鉛筆等。
一、導入
引導學生就課題展開議論,理解《靜物有聲》的含義,進入作品欣賞的學習內容。
小結:藝術家出于對表現生活的興趣,描繪那些靜止的物體,表達他們的心聲,把極其普通的對象變成了富于美感的藝術品。
二、作品欣賞
《冠軍的象征》欣賞引導(關于題材):
1. 排球和冠軍之間的聯系;
2. 作品給予我們的整體感受;畫家為什么要這樣處理;
3. 如果我來表現這個題材。
《高更的椅子》欣賞引導(細節分析、感受):
1. 作品給予我們的整體感受與《冠軍的象征》一畫的最大區別是什么;
2. 依據時間、物品感受畫面的環境氣氛 ? 押明亮的、沉悶的、寧靜的、壓抑的?
3. 椅子、書籍和蠟燭在這里有什么寓意嗎?
4. 強烈的色彩對比與畫家當時的心情,平靜的、高興的、心煩意亂的、傷感的還是其他;
5. 你的生活中有類似的經歷嗎?談談當時的心情。
同樣是椅子,《天倫之樂》卻表現了不同的主題和情感,運用以上方法,嘗試對比分析。
小結:欣賞靜物畫的一般方法,從畫面的整體入手,最初的感受十分重要;細心揣摩使你形成這種感覺的原因,作品中描繪的物象與表現主題的聯系,光線的角度、物品的組合構圖以及色彩、質感的表現都是形成畫面效果的重要因素。
→《冠軍的象征》。
→《高更的椅子》。
→《天倫之樂》。
三、構圖分析
比較蘇巴朗和塞尚的作品,不同的構圖和光線給我們完全不同的感受。《有壺的靜物》運用強烈的明暗對比,使物體凸現在深沉的背景上,水平線構圖使畫面平靜并具有秩序感,表現出沉著、寧靜、優雅的古典風格;塞尚的《靜物》明快艷麗,三角形的物體組合、襯布的斜線以及水果不同方向的擺放,使畫面形成活躍氣氛。
進一步要了解作者和時代背景,這些可以幫助你更深刻地理解作品表達的內涵。
→《有壺的靜物》及構圖示意。
→《靜物》及構圖示意。
四、擺靜物
按照活動一的任務要求分組,確定各自的主題,運用以上所學知識擺放靜物;各組派代表就表現意圖、光線運用、色彩搭配、物品組合的構圖方式等內容進行講解。教師結合拍攝的圖片講評靜物。(可用構圖稿代替)
→用構圖草樣講解或數碼相機對各組靜物的不同角度拍照并演示。
五、畫草圖
學生分小組以草圖形式進行寫生,教師巡回輔導,對部分作業進行講評,結束本課教學。
→草圖寫生步驟和范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根據上節課草圖,借助靜物畫作品的參照,嘗試用鉛筆淡彩的方法畫一幅靜物畫。
課前準備:草圖、靜物畫作品圖片、粗鉛筆、水彩等工具;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
交談:a. 你準備畫一幅什么樣的靜物,用什么樣的構圖、色彩表現主題?b. 你打算怎樣畫這幅靜物?
回顧上一課時的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