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8年級下:05課 大提琴
◆能夠運用一定的造型表現方法繪制新奇的視覺形象,對抽象繪畫技巧產生初步的認識。
◆能夠嘗試運用抽象的繪畫造型語言表達對音樂的理解與感受。
三、教學思路
教學擬用兩個課時完成。“活動一”與“活動二”結合構成一個課時,“活動三”獨立構成一個課時。三個學習活動既反映了教學的多個層面,又前后聯系,相互交融,幫助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逐步加深體驗、認識抽象繪畫藝術的造型語言與表現技巧。
教學可以從欣賞大提琴入手,播放一段大提琴演奏的音樂渲染氣氛,并結合大提琴的相關文化與制作藝術的講解入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比吉他、琵琶、小提琴等造型相似的樂器圖片,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大提琴造型的優美與獨特之處,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 初中美術教案8年級下:05課 大提琴
接著是對抽象繪畫作品的欣賞,進入到“活動一”。教材呈現了畢加
索以打散重構形式創作的拼貼畫,通過分析作品使學生認識這種打破物體造型原有完整性,進行局部重新拼接組合、變化的表現方法,教學中可以展示另一幅畢加索的抽象拼貼畫,幫助學生在類比中加深理解畫家的創作意圖與表現技巧。
學生練習可以用色彩各異的色紙或者掛歷紙等,先畫出大提琴外形,再根據自己的感受自由分割成幾個局部,注‘意不可把大提琴形分割得太碎,強調切割后的部分盡量保留有大提琴造型的一些特點。然后剪下重新組合搭配,構成拼接畫面。
這個小練習中,教師可以先提供一些樣式并示范拼擺,重點強調構圖均衡、疏密有致。學生作業建議用幾張不同大小的色紙剪切,這樣原有造型剪切組合后,色彩、大小的差異會產生更多組合變化的可能。
通過第一個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建立一種認識,即打破物體常規的寫實造型方式解構造型,可形成新穎有趣的視覺效果。在這種認識基礎上進入“活動二”,用簡潔流暢的線條把一種或多種樂器的造型特點表現出來,組織成一幅完整的畫。這一學習活動較前一活動對形的認識更主動,且能根據自己對樂器造型的感受進行更多的造型夸張、變形,學生自主發揮的空間更大。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學生作業的優劣,應更注重學生參與的過程,引導學生努力表現自己的造型感受。激勵學生主觀的感受與個性的表現,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暢談、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動二”加深了學生對抽象繪畫中線性造型要素運用的認識,為“活動三”的展開打下基礎。 “活動三”旨在引導學生體會樂器造型、音樂感受與美術表現三者之間的聯系,并嘗試綜合運用抽象的造型語言表現對音樂的感受。
首先比較欣賞并分析幾幅表現音樂的抽象繪畫,幫助學生感悟繪畫作品中的不同音樂精神,分析畫家在創作時造型要素的不同運用,感受點、線、面、形、色的特定組合傳達出的音樂信息。結合動手練習讓學生體會不同組合、形狀的點、線、面給人的不同感受。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音樂情境,讓學生上臺即興創作與自我評價,在學生評價時,教師可適當引導后,再正式布置“活動三”的活動要求:即聆聽或回憶一段音樂,以演奏這種音樂的樂器造型為素材,把對這段音樂的感受表現出來。教學重在學生個性表現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為了引導學生作業中大膽創新,努力嘗試運用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現技法,體驗求新求變的創作樂趣,除教材提供的欣賞作品外,教師還可以展示其他更多相關的抽象繪畫作品,讓學生獲得更多關于表現音樂的視覺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