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8年級下:05課 大提琴
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四、教學選擇
如果“活動二”單獨設置一個課時,可以先引導學生相互交流收集的樂器圖片資料,引導學生區分樂器的造型特點,有條件可安排有演奏專長的學生現場演奏樂器,激活大家創作的靈感。
介紹西洋樂器的造型變化只是教材的一個切入點,如果本地沒有這樣的教學資源,教師完全可以選擇本地造型優美的民族樂器造型作為造型變化的基本元素,以抽象繪畫的表現形式,表現對民族音樂的感受。
五、教學建議
課前可安排學生收集自己喜愛的樂器造型圖片,以便在課堂上與大家交流、討論,教師可以借此積極引導學生感受不同樂器造型的美感。
教學過程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酌情處理,如導入環節可以從欣賞大提琴、介紹大提琴的相關文化入手,也可以從大提琴圖片和畫家作品對比直接進入主題。另外要注重教學過程的情趣性和表現活動的自由性,為學生提供創作活動最適宜的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對應“活動二”的開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對客觀物象進行造型簡化、夸張、打散等處理的表現手法,引入“資料庫”中蒙德里安的一組《樹的變體系列》作品進行感受與分析,可以大大縮短學生從客觀物象再現到抽象繪畫表現觀念轉化的過程。
另外,即使是抽象繪畫,畫面的形式美感要求中,營造具有一定視覺中心的畫面也是教學中不應忽視的要求。尤其是在“活動三”的教學中,教師應強化學生感受音樂與繪畫之間的各種通感,比如:音樂中有高潮,繪畫表現中就要出現視覺中心;音樂中有節奏、起伏,繪畫中就要有疏密、大小、位置變化;音樂中有喜、樂、哀、怨,繪畫中就要有線、色等形武元素處理的情感對應體現。
提及色彩的情感表現,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回顧一下《向日葵》中不同色彩的心理感受與情感象征意義的內容。
[教案]郭丹老師的教案
[資料]圖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