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9年級上:05課 走進微觀世界
一、《走進微觀世界》教 材 分 析
遵循課程標準提出的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質的基本理念,《走進微觀世界》培養他們敏銳的視覺意識,對視覺現象和美術作品能做出積極的?穴或許還應該是獨特的?雪反應,《走進微觀世界》發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熏提高綜合思維水平,形成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教材在“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設置了這一單元的課程,通過微觀世界的形式美感的啟迪,學習和運用藝術造型的基本知識。 初中美術教案9年級上:05課 走進微觀世界
學習活動的設置分三個步驟展開:欣賞微觀圖片呈現的形式結構美感,通過語言描述和討論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像;觀察顯微鏡下的微生物或通過顯微攝影圖片,感受微觀世界的現象,并通過記錄、想像、設計基本形,組合形狀構圖等一系列的工作,進一步發現和探究圖形的奧秘;采用繪畫或計算機輔助繪畫以及制作立體模型等造型方法進行藝術表現,在不斷認識、想像的基礎上,運用構成方法創造出獨特的富有想像力的圖形。
“評價建議”從對圖形的想像和創意、空間意識的形成以及繪制水平和動手能力幾個方面展開,便于學生自評或互評。
“資料庫”摘錄了有關名詞術語的解釋。
“學習大空間”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出發,列舉了自然形態和人工形態的圖片,講解了它們之間的區別和關系,幫助學生更廣泛地理解現實生活中豐富的視覺形象。
本單元的教學旨在幫助學生開拓新的視角,啟發他們關注自然形態,開闊視野,發揮想像,探究和思考圖形結構的規律。通過學習活動,進一步認識自然,對豐富的視覺形象產生興趣。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力求幫助學生在物質結構的基本形式和藝術創造的造型要素之間找到某種聯系,并歸納出方法,用以創造新的圖形。
二、教 學 目 標
*發現和欣賞微觀世界呈現的形式結構美感,探究自然結構與圖形結構的共同規律;根據自然現象進行想像和表現,創造性地運用簡單元素構成圖形。
三、教 學 思 路
1. 教學題材
教材呈現的顯微攝影圖片注重體現和諧、秩序兩個特點。圖片中可以找到等距排列、對稱、重復以及空間結構、運動變化等形式,呈現了自然形態的基本特點。與藝術作品比較,說明人工形態的創造都是基于對自然形態生成和變化的認識、理解。
基本形體的設計與變化組合的學習活動,引入平面構成和立體構成的一般方法,通過繪圖和制作的技能學習,掌握分割、集聚、插接等造型技能,體會自然形不僅可以作為模仿的對象,而且還可以作為功能、構造和美的形式(對稱、比例、調和、平衡、對比)的范例。從而領悟研究自然形態的生成過程,即可了解形態的本質的道理。
2. 教學組織
課前準備多媒體演示課件,包括教學所需圖片文字、動畫示意,最好有影片資料,學生用繪畫或立體制作的工具材料等。欣賞活動在老師的引導下展開,立體制作活動可以分小組進行。教學過程中發揮班干部的作用,每組選定負責人。
3. 教學策略
按照學習活動的設計,這一單元的教學可以分兩個課時進行。
第一課時從關于“形態”的話題開始,運用實例解釋“形態”的詞義,引起學生的注意。通過議論的形式展開師生之間的交流,逐步引導學生發現微觀圖片中呈現的形式結構美感,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像。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形式和情感兩條線索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