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9年級上:05課 走進微觀世界
“設計”等平面作品作為不同的基本形和諧地組織畫面的范式,相同的例子在其他圖片中均有體現。用以講解對稱與均衡、對比與調和、節奏與韻律、比例與尺度的基本知識,說明造型中的美是在變化統一的矛盾中尋求的,是一個既豐富又有秩序、緊張而又調和的世界。
2. 關于教學情境創設的建議
教學中聯系生活實例,能夠更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如:“形態”的術語解釋,講解自然形態和人工形態之間的聯系等等。
一切事物都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這是本單元教學情境創設的關鍵環節,對學生的感受、理解、創意以及知識的獲得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欣賞、創意、設計制作過程中及時提示,媒體運用方面也應加以考慮。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為創意設計習作設置有趣的命題,如:“穿越神經細胞網絡”“血管中的旅行”“細胞的一生”“另一個宇宙”等等,也可以為小組活動安排組畫形式的創作。
3. 關于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的建議
對不同的表現形式在教學輔導中應采取不同的對策。單元形的設計要生動有趣,富于想像力。平面作品一般使用抽象造型,如隨意形、幾何形的添加或挖切,電腦繪畫可利用圖片素材的某個局部等等;注意色彩的整體搭配,根據畫面的主體選用顏色;如果采用拼貼的形式,要注意材質的表現,建議使用拓印、揉紙等方法制作紋理。立體插接構成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設計的形狀要簡單,也可以按照教材的范式事先準備,注意采取合作的方式。
幫助學生了解觀察自然形態的多種方法,如變換不同的角度,擴大、縮小和觀察剖面等等。在觀察過程中強調發現自然形態的特性,可以依循以下思路:
a. 從不同角度去把握形態的特性;
b. 捕捉其構造的規則性;
c. 作為動的或變化成長的形態去研究。
4. 關于教學媒材和教學手段擇優使用的建議
理想的媒材是精選的圖片資料和影片資料,為教學提供充分的依據;顯微鏡也是非常重要的媒體,從顯微鏡中觀察的視覺感受是圖片無法替代的。請教生物老師,選擇合適的觀察對象。
5. 關于采納不同教學組織形式的建議
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查閱相關名詞術語,搜集顯微攝影圖片以及有關資料。為此,教師應向學生提供途徑,如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活動方式,教師應提供圖片素材;小組分工有利于合作學習,應該在觀察活動和制作活動時采用。設計一些小課題,便于小組研究性學習使用。如:怎樣表現燈心草細胞結構的立體空間?怎樣表現細胞繁殖的過程?等等。集體研究、制定方案,協作分工完成制作。
6. 關于學習指導方法和學習小竅門的建議
舉一反三,用簡單的方法引出學生豐富的想像,如:用掛圖拼貼進行演示,講解不同元素在畫面中的和諧安排。教師先完成一種元素的拼貼,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其他由學生完成;然后再感受效果,進行評價。類似方法、規律的教學都可以事先設置路徑,引導學生進入,鼓勵他們嘗試、探索。
除插接方式外,構成立體空間的簡便方法還有很多,如裝在紙盒內松散的紙條,樹枝搭建的類似鳥巢的構造,細鐵絲夾雜小紙團變化出的多種樣式。總之,用點、線、面的方式進行觀察,會發現生活中豐富的視覺形象。
六、教學資料
微觀世界 跟宏觀世界相對應,指分子、原子、電子等極微小的物質粒子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