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9年級下:05課 讓圖表說話
準備制圖工具(直尺、三角板、圓規等)、簡便的繪畫工具以及a4規格的紙張。
建議把班級分成幾個調查小組,提出紀律要求,安排組長負責,指導學生分別確定調查內容,制定調查計劃,按計劃分配工作。
3.教學策略
教學按照以下思路展開: (1)不同圖表形式的對比、分析,了解圖表的作用——范例分析,研究樹形示意圖——圖表創意設計; (2)信息收集與整理——圖表欣賞與討論——用恰當的圖表形式重新整理信息——學習美化圖表——圖表設計。
第一課時首先從圖表與生活、學習的聯系這一角度進入教學,通過形態各異的圖表欣賞、分析、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認識圖表表格中文字和形象生動有趣的特點,通過單一的文字資料與圖表的比較,讓學生感受圖表傳達信息的獨特方式以及一目了然的特點。
分析“生物進化歷程圖”,了解樹形結構圖表的特點。這幅示意圖利用樹干的分支結構,歸納和組織內容,貼切地描述了生物進化的歷程,宏觀地反映了動植物之間的淵源關系。通過轉換這一內容的不同圖表形式(分別用文字表格、流程圖表現),使學生感受到由于藝術形式的介入,可以使枯燥的表格、數據變得生動有趣。
幫助學生認識圖表內容與形式如何巧妙統一,提供資料數據作為設計圖表練習的內容,在嘗試練習中加深對圖表的認識。從具象圖形形式的圖表設計入手,掌握圖表設計要領。組織課堂訓練,要求學生確定樹形結構形式,選擇合適內容設計圖表的草圖(如家庭譜系、美術學科的分類等等)。通過提示和引導開闊學生思路,注重圖表內容與圖表構成諸要素的合理關系,通過這種訓練使學生掌握圖表設計的基本要領。
接下來學習美化圖表,引導學生從點、線、面、體造型要素出發,通過范圖欣賞,感受圖表的形式美感,理解圖表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強調圖表構成要素的重要性,明確文字、數字的作用,分析圖表色彩處理的技巧。
依據前面的草圖繪制圖表,作業要求著重以下方面:內容表達準確、設計新穎、能夠運用造型和色彩知識。
安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找資料,為第二課時的教學做好準備。
社會調查是本課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組織學生針對學校或社區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調查和相關信息的收集。為了使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教師應該對調查活動提出要求,做出必要的指導。調查方法可以多樣化,實地考察、采訪、問卷調查等形式,或在報紙、雜志或互聯網上查找有關資料。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指導學生用文字或表格整理課余調查收集的資料。教師針對學生參與的程度給予積極評價,通過小組研究和討論,設計抽象、簡潔的圖表。
展示范圖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理解恰當的圖表形式能使內容表意更明確、生動。例如“坐標”形式的圖表能表現對比關系和變化趨勢; “路徑”形式的圖表能表現遞進和包含關系; “圓餅”形式的圖表能表現大小與比例關系。學生確定了一定的圖表形式后,再進行圖形的變化處理。教師應該啟發學生大膽創新,多角度聯想、借鑒來完善自己的設計,并用文字表述調查結果。
運用前面所學的知識設計和繪制圖表,作業要求如下:圖表內容反映學生對社會、自然、科技、學習生活的關注,體現敏銳的觀察力;圖表類型和形式的設計能夠準確地呈現內容;設計新穎別致,制作整潔、美觀。